热爱生物的我终于写了一篇生物主题文章~
多图&长文预警 流量党慎入
期末考完后,我们学校伟大的生物老师开恩,花时间费大力为我们组织了一次野外动植物考察活动。名额有限,我有幸跟随我们学校的20余人一同前往雾灵山进行考察。
目录
1. 准备工作与出发
2. 植物
2.1 植物辨认
2.2 辨认结果
2.3 植物标本制作
3. 昆虫
3.1 灯诱昆虫
3.2 网捕昆虫
3.3 标本制作
4. 课题研究
4.1 研究方法与过程
4.2 研究结果
5. 总结与感受&给同学们的一些建议
1. 7月3日 准备工作与出发
(本照片来源于老师)我们的生物老师整理了所有野外考察所需用具(捕虫网,标本盒,毒瓶,各种实验用具……)装满了一后备箱,开车出发。
(本照片来源于老师)我们则是背上包,坐巴士从雾灵山景区南门前往。7月2日中午出发,到达已经是傍晚。因为我们是去学习的,酒店就住了个普普通通的小酒店,价格也不高,对饮食住宿条件就不要要求太多了。(摊手)
再次强调我们是去学习的,所以少不了讲课。
2. 7月4日 植物
考察的第二天,我们早早起来,在酒店周围的山林里学习辨认植物。
2.1 植物辨认
植物主要依靠花朵来辨认,比如上图,一看就是百合科的黄花菜。此外,还可以通过花蕊、叶形、叶序、子房、心皮等性状来辨认。比如,一看到背面有孢子囊的羽状复叶就知道那是蕨类植物,一看到伞状花序就知道该植物属于伞形科。这只是粗略用几种明显性状来分类的方法,真正的分类检索是要用到植物志,需要对某种植物的所有性状有所观察。
植物志的检索过程:
1. 先区分蕨类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
2. 种子裸露则为裸子植物亚门,否则为被子植物亚门。
3. 根据茎叶花确定单双子叶植物纲
4. 最难的一步:通过花序、叶序、子房、心皮、果实等确定科。这一步的检索可以以生殖器官为主,也可以以营养器官为主。
叶序示意图 花序示意图2.2 辨认结果
经过一天的考察,我们辨认出雾灵山地区的几种典型植物。
山核桃 车前草海拔1000m:
贝加尔唐松草 贝加尔唐松草:花朵特写 独活(典型的伞形科植物) 华北落叶松 黄花菜 景天三七 柳兰 耧斗菜 拳蓼 拳蓼果实,三心皮 水杨梅 歪头菜 缬草 红旱莲海拔1500m:
附地菜(花朵很小,直径不超过一厘米) 金莲花(与银莲花合称金银花) 银莲花(与金莲花合称金银花) 瞿麦海拔2000m:
2.3 植物标本制作方法
在吸水纸上展平植物(本照片来源于同学) 将植物与两层吸水纸夹在标本夹中,一天后可取出,标本制作完毕。(本照片来源于同学)3. 7月5日 昆虫
3.1 灯诱蛾子
研究昆虫,就要先捕捉它。我们可以利用蛾子趋光的习性,用灯诱的方法来捕捉它。
唯美的灯诱现场,捕虫地点是右侧,左侧的火焰是构图装饰。(本照片来源于同学) 只需在白布前悬挂一只大功率捕虫灯,就有不少蛾子扑到白布上。 一整晚的收获(本照片来源于老师)蛾子很乖巧,直接捏到手里也不会挣脱。为了最高限度保护昆虫的翅并阻止昆虫挣扎,需要一定的技巧,先按住虫子,然后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虫子的翅根部。
接下来就是将蛾子杀死。方法是往昆虫的胸腔或腹腔注射少量酒精,操作方法如下。不出几秒,昆虫便会死亡。
3.2 捕捉昆虫
蛾子这种有趋光习性的昆虫较好捕捉,其他昆虫就需要用到捕虫网。
昆虫入网后,需将盛有乙酸乙酯或氰化物的毒瓶隔网扣住昆虫,待1~2分钟昆虫被“熏晕”后,移开毒瓶,手持毒瓶进入捕虫网,将昆虫倒入毒瓶。接下来昆虫就会在毒瓶内高浓度毒物的环境下静静死亡……
3.3 标本制作
同学们在展翅前整理标本 所有天蛾科的昆虫,是不是很壮观 老师将展翅板放入发动机盖,加速标本制作 做好的标本会和干燥剂一起放入精美的标本盒内某只小蛾 大蚊翅膀的脉络 左:绿尾大蚕蛾(大原谅蛾) 右:天蛾 被展翅的大蛾 榆绿天蛾,又称小原谅蛾,图案模拟树叶昆虫图赏
4. 7月6日 课题研究
4.1 研究方法与过程
调查完了植物和昆虫,我们分小组进行了课题研究。我们组的课题是“昆虫拟态”,研究内容是在几种不同的植物上,拟态昆虫、非拟态昆虫、被拟态昆虫的数目,以确定拟态昆虫是否成功。
首先我们确定了三种昆虫:
然后我们确定了三种植物:
开始研究——其实就是蹲在植物边上,尽量不出声响,等待传粉者光临并做记录。
(图片来源于老师)4.2 研究结果
5. 总结
为期三天的野外考察在新鲜感中很快就结束了。这是我们学校首次安排校外研究项目,我有幸参加,并且能取得这些成果,我感到非常开心满足。敬爱的生物老师说,这次活动他想把“师大生科院动植物实习搬进中学”,我想他成功地做到了这点。
我们还体验到了生物学家严谨的观察与动植物分类方法。第二天学习植物分类的时候,我们翻了一个上午植物志也才辨认出几种植物。可是,复杂的背后总有美丽,想当年我喜欢上生物就是因为,自然界中总有你没见过的美丽动植物。不断探索,认识全世界的生物,是博物学家们的情怀。这种情怀,我也希望我能继承。
同学们可能会好奇花费和行程准备这方面,那我也给大家一些建议。这次四天三晚的行程,含吃住行门票钱,刨去学校报销的一部分,总共花费是600元,前提是你有登山鞋、夏季登山的轻薄外套、绑腿、望远镜,而且实验器材还是学校准备。假如是自己初次进行考察,装备并不齐全,还想住的好一点,2000元也许才能打住。所以热爱自然也是有成本的……
其他建议,不要对住处吃喝有太多要求,可以自己带一些食物。像我们这次体验式的野外考察,有旅店住,有厨房给做饭,考察地的地势也不是很险峻,怎么也要比艰难的完全在路况未知的野地露营考察要好。拍照的话,肯定是单反最好,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手端单反,另一手捕虫,还得时刻准备掏望远镜、掏植物图鉴的疲惫。所以单反不是很建议。
感谢大家的阅读,点一下喜欢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