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零点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写的一本书,提到人情世故的话题,袁先生将自己多年职场江湖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出常用的36条人情世故,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看著名营销人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时,附录里汪先生也给了女儿待人接物的36条建议(我理解为待人接物的36个细节)。今特地找出来,两相对比,发现两位大咖关于人情世故的理解,有异曲同工之妙,身在职场,能力高低是一方面,而人情世故(我理解为情商)亦不可忽视,它甚至决定了我们在职场受欢迎的程度。希望职场新人能以此为鉴,尽量少踩坑,做一个受人欢迎的职场人。
废话不多说,直接分享两位大咖的智慧。
汪中求:给女儿待人接物的36条建议
1、遇上父亲的同事或朋友不知如何称呼时,发“叔叔”“伯伯”“老师”称之,毛泽东当年就要求儿子毛岸英称比自己小六岁的李银桥为叔叔;
2、遇长辈、师友,按照礼仪习惯是由长者先伸出手,如果是异性,你也可以大大方方先伸出手来;
3、进电梯,如果没有电梯司机,一般是下属或晚辈先进电梯,为他人控制梯门的开合。出电梯,要按住开梯按钮让他人先出。但如因人多而你在门边,也可以先出;
4、与师长同车,通常让师长坐在司机身后的右侧座位。与师长关系特别亲密的人开车时则一般可以理解为副驾驶座位为尊,也有地方以司机右后位为尊。一般你应该最后上车帮师长关好车门,然后坐车内空余的座位;
5、与师长同行,可让师长走前面,自己侧后随之;
6、在马路上与师长同行,则可把较安全的一侧留给对方;
7、上楼梯、台阶,在湿滑处、易碰头处,均应及时给师长提醒;
8、与师长同行尽可能为他提行李。如果师长要为你提行李,可以成全其绅士风度,但不宜让自己两手空空;
9、上妆迎客是对他人的尊重,但知识女性不宜化浓妆,也不要当他人的面补妆;
10、赴宴不要过早上席位,跟随上席先坐末座,当然也不必过于拘泥,最终客随主便就是;
11、在不用分座次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坐在光线过强的地方;
12、会客不要穿崭新的衣服,最好也不是刚做的发型。但衣服缺纽扣或袜子有孔洞也很不好,万一有此情形,应在对方注意到时微笑道歉,无须一直遮掩;
13、作为晚辈,刚走上社会,倒茶、斟酒之类,多做无碍;
14、在正式会客或交流中(包括宴席上,尤其会议桌上),不要玩手机(包括发短信)。不得已要用手机,也应离席并向主持人或身边人示意致歉;
15、咳嗽、打喷嚏、擦口鼻、掸衣上脏物之类,尽可能背身过去处理。假如觉得动作很大并时间来得及,可离席处理,之后向主持人或身边人轻声致歉或以微笑示意;
16、师长抽烟,不要表现出不悦,但可以健康理由建议少抽。如果在禁止吸烟的场合,则礼貌地提示其换至吸烟室;
17、与师长交谈,说话语速适中,不宜过快;
18、与人交谈,少用或尽量不用“然后”“再就是”“知道吗”“吔”等属于学生化的口语,应在走出大学校门前通过训练调整过来;
19、说话时可以手势助之,但频率不宜过高,且幅度不宜过大。比如挥手不过头,横摆不过肩。
20、对于某一领域不了解是正常的,学习的一个目的就是发现并弥补自己的空白领域。因此对话或陪客时,因专业不对口或知识结构不具备,可以少说话,但不可表现出漠视,要配以会意的点头或微笑;
21、在一般的交流中(有英文环境或与外籍人士交往除外),最好不要插入英文单词,实在要用也当随之译出中文;
22、师长交待事项,最好即时以纸笔记下;
23、接待你的地方如接待条件不好,倒的茶水也一定要喝,可以不喝完;
24、任何情况,酒都可以不喝,可用替代品,且应征得或说服主陪同意;
25、如有跳舞场合,要大方出场,但要适可而止,切忌卖弄或垄断现场;
26、因受到师长的接待,离开后应于下飞机或火车时向其报平安;
27、对师长的劝诫、建议或批评,事中表示接受,事后如可能应以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方式向其表示感谢或言明自己的进一步理解;
28、师长来短信应回复,哪怕“知道了”“好的”“明白”“OK”也行;
29、给人去短信,应留下自己的姓名。如对方连你的姓名也可能记不住则应留单位或相识之场合(确认非常熟悉并一定存有你的号码者除外);
30、给人回信或去电子邮件,最好每次都在最后一页的左下方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非闺密一般不留住宅电话);
31、收到师长转交或邮寄来的礼物,应及时告知收到,并真诚地表示喜欢或言明对此礼物的理解;
32、离席时应将座位推入桌下放好;
33、出门时,应轻放回弹之门;
34、关车门,最好一次关牢。但不宜产生重重之响声,切忌使人误以为你扫兴而去;
35、分别时,有人送你,就放下车窗玻璃告别,挥手示意;
36、客人离去,应送至楼下或电梯口。如送到车旁,应待车开动后目送客人离开可视范围再返回。
袁岳:常用的36个人情世故
1.即使对方不是大人物,也要用请教的态度和口吻与之对话,因为良师益友往往来自不起眼的生活中。
2.在饭局上主动做点菜者,不宜请主人或主宾点菜,因为那不是尊贵者通常做的事情;但请注意询问他们的喜好,而不是只管点自己爱吃的东西。
3.经常找到朋友、伙伴与同事(甚至小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即使老板也需要被你肯定,但应尽量在私下场合说;一般朋友与同事则应公开赞扬。
4.别人对自己的相貌、行为、人品表示赞扬时,不要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样子或假意否认,而应感谢朋友的肯定与支持。
5.学会使用便条,包括借条、领用条、请假条、申请信。主动使用便条会让人觉得你很规范,而且如果请别人也这样做,就可以更好地跟他们有凭有据地打交道。
6.即使不是服务员,在朋友或同事有客人来访时也应主动倒水。这样会让朋友、同事很有面子,也会让客人觉得主人很有威望。他们会因此特别感谢你的姿态。
7.如果你是新手或者地位比较低的人,要勇于问题,主动询问别人的需要。
8.别人不在座位时热情地帮忙接听与记录电话、接受信件等,记得提醒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一些你知道的重要日程。
9.在征询意见之后才进入别人的房间,或者看其室内物品;经别人同意才用其电脑,但千万不要翻动别人的笔记本。
10.出席活动需要获邀请,如不能出席应提前通知,若迟到要在适当的时间告知主人,到了以后要解释。带未经邀请的朋友出席,要事先得到主人允许。
11.不宜向别人索要礼物,收到礼品无论喜欢与否都要表示感谢。不宜把一处得来的礼物转送另一处,尤其是保留原来送礼者的符号与痕迹,就显得很没礼貌。
12.在有多个出席者的场合,主动介绍自己的朋友给其他人,或者主动在你认识的朋友之间穿针引线。
13.有不同地位的朋友在的场合,要体贴的招呼那些内向、不为人注意或社会地位较低的朋友。在社交中帮助弱势者会得到别人特别的感激。在其他场合,对于社会地位较低者的处境,尤其是自己不能适应的生活条件与生活习惯时,尽量不要表现出不适感与负面情绪。
14.有好东西的时候不要独食,主动告诉朋友或同事你了解的好资讯,有好事情的时候要能想到别人。
15.别人犯错时,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来批评,就事论事,避免评价对方的人格、个性与家教。批评时能提出解决方案,会更有建设性。也不要一味批评,别忘了肯定对方的长处。如果批评时能比较幽默,负面效果会减少些。被批评或者尴尬的时候能幽默自嘲,也会更有助于沟通。
16.如果对问题争执不下,就不要再继续。多收集一些资料,想得更明白点再说。
17.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时候,用“争取”与“尽量”这样的口吻回答别人的邀约,承诺了就要尽量努力去履行。
18.要尽量不谈回报的先为别人做点什么,这样就在心理上赢得了比别人优越的债权感。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别人对他负有的社会债务感的总和。
19、为子女者应尽早学会衣被自理、帮理家务,有工作者应主动帮助办公室里不起眼的杂务;
20、为子女者或小辈者与父母、长辈、尊敬者同行不抢道,让行、让座、让茶、让食,宴席开吃请邀大家同食;
21、参加宴会、与朋友同食,不挑剔埋怨食物,不因不喜而不举筷,即使不喝酒也以茶代酒致敬;
22、向师长或他人发问、商讨或为人请教,应起立,先致意问候;
23、于人背后对他人即或不喜欢的人不说对人不好的话,严厉的意见应与当事人亲提,对人肯定的话倒可以背后说,对领导的好话宜私人对其私言;
24、说话需自律,对失意的人不说自己得意的话,不张狂高举自己的地位、子女、家里的财产,见老年人不说丧气话,多说鼓励人的话,没有建言不轻易严厉批评人,与人绝交也不必说恨话做恨事;
25、对小贩、苦力别太讨价还价,与劳力平民说话也要有谦恭之态;
26、受人接待、得人指教、获人帮忙,应致感谢信息,或邮件致意或专门找机会致谢,长者赐礼,不应推辞;
27、不当众剔牙、哈欠、伸懒腰、吐唾沫、抓身挠腮,不未经征询抽烟,不醉酒见他客;
28、正吃饭、已眠或衣衫不整时不访客或不接待访客,待客则应周正;
29、接待来客、见尊客应先伸手相握,先帮助引座落座,另有主人则应候主人安排座位;
30、对朋友,平时在无事之时就应致电、或邮件或写信问候,而不应在有事麻烦人的时候才找人;
31、远客来访,应尽量设宴招待;有客人来应备礼,受礼应还礼;到远地访问应先由本地朋友了解本地偏好与禁忌;
32、初见应请教人尊姓大名,如受人请问尊姓或贵姓,应答免贵姓x,或称免贵叫我xx好了。
33、入乡随俗,人鞠躬我躬,人作揖我揖,人问候我问,人握手我握,让人有融入切近之感;
34、称呼应见切近感,称呼到访的公司可称“我们xx公司”,而不是“你们xx公司”;称“我们在座的同事”,而非“你们的员工”;称“我们公司现在做的 xx事业”,而非“你公司做的xx业务”;
35、质疑别人应多有依据,不信口开河;虽有理,但措词应注意和缓,态度要诚恳,有求教之语;评论别人前应反思自己能否做到;
36、知道好的消息与好的道理应尽量与人分享,利益让人分沾;得人鼓励、支持、帮助应特别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