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孩子敏感期里的“无理取闹”,你不懂那是你的不对

来源:二三娱乐

前几天,和闺女去超市买东西回来。闺女买了一小包零食,她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吃了。

进门,她拿出来想让爸爸帮她用剪刀剪开包装,结果她爸爸觉得不用剪刀就能解决,直接用手撕开包装,瞬间闺女就哭喊着要爸爸把已经撕开的包装黏回去。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她爸爸气得不行,直接批评孩子说“你不吃就扔掉”,孩子哇哇大哭不止,不停地喊着说“黏回去,黏回去”。

孩子类似这种“无理取闹”的事在生活中很常见,就像我爱人前几天把家里的旧衣柜换掉了,买了新的回来。那天,闺女从幼儿园回到家,看到旧的衣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衣柜,立即要求我们换回来,说她不想换成现在那样,要换回原来的样子。为此,她还哭了起来……

孩子敏感期里的“无理取闹”,你不懂那是你的不对

看过相关育儿书籍的我,知道孩子的这一行为其实是内在秩序敏感期的一种体现。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一般在0至4岁,这个时候的孩子,对很多东西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要求,比如她想关灯,就不允许大人去关,大人关掉了她会要求重新打开她来关;她想自己穿鞋,你给她穿好了,她就不乐意,非要脱掉重新来穿;她认为某个东西固定放在哪里,你就不能随便移动位置,否则孩子就不肯,非要移回原来的位置……

类似的事非常多,只要孩子心目中的某种秩序被破坏了,孩子就能闹上老半天。如果这个时候,大人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往往就会觉得孩子“无理取闹”,给孩子贴上“任性”的标签。其实,孩子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这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敏感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获得理解和帮助,顺利度过的话,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可以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能够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如果孩子的这个阶段得不到大人理解,反而被指责批评,孩子的内在秩序感会被破坏,长大后很难安排好自己的事,学习也不积极,做事常常丢三落四等。

孩子敏感期里的“无理取闹”,你不懂那是你的不对

针对孩子的这一秩序敏感期,我们该如何是好?

1.尽量满足孩子的秩序需求,帮助孩子发展内在秩序。

对于孩子的这些需求,只要不过分,能够满足的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关灯,我们重新打开让她自己关;孩子想自己穿鞋,给她机会脱掉再穿;东西移位了,尽量按照孩子的要求恢复原位。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孩子的内在秩序得到了满足,孩子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快乐,内心的安全感不被破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2.给孩子建立规则,并坚守规则。孩子的敏感期,恰恰就是建立规则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让孩子知道,做事要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比如过红绿灯的前提是绿灯亮了才可以走,这些规则从小就灌输给孩子,慢慢地,孩子的规则意识就逐渐养成了。

孩子敏感期里的“无理取闹”,你不懂那是你的不对

孩子心里有规则,长大后,真正无理取闹的行为也就不会频繁出现了。给孩子建立规则,很重要的一点是,大人要以身作则,而不只是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却不遵守,这是不公平的,教育效果自然也不会好。

孩子的规则建立主要有几点原则,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环境等。我闺女一岁多的时候,带她出去玩,看到喜欢的玩具,她总想伸手直接去拿,我就告诉她,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要经过别人同意了才可以借用。这个规则,我闺女一直都很遵守。现在出门,她不会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更不会去抢别人的东西。

这就是规则建立的效果。给孩子建立规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需要我们反复提醒,反复教育,否则孩子很容易忘记,规则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3.当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的时候,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的需求,不能毫无底线地一味满足。当我们不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时,孩子哭闹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心情,接纳他的情绪,因为孩子的情绪本身并没有错。

我闺女常常因为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哭闹不止,比如昨天从同事家回来,因为她困了,等公交车不方便,我打滴滴车回来。回到家之后,她睡醒了,非要哭喊着坐公交车回,要求回到打车的地方重新坐公交车回来。

这个需求我不能满足她,跟她解释之后她依然在哭,我没有指责她,而是接纳了她的情绪,允许她哭,并表示理解她想坐公交车又不能坐的难过心情。等她哭完了,我再跟她讲道理。

后来,她自己跟我说,下次去叔叔家我们就坐公交车去,又坐公交车回来,我答应她。这件事就是这么解决了。

孩子敏感期里的“无理取闹”,你不懂那是你的不对

这就是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的行为,有时候确实很让人头疼。但如果我们了解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相关敏感期的特点,我们的苦恼就减轻了一半了,处理孩子的问题也相对容易了许多。

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秩序敏感期,还有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空间敏感期、性别敏感期、社交敏感期等,每一个敏感期孩子都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点,如感官敏感期的孩子爱吃手,抓到什么吃什么;动作敏感期的孩子爱到处抠,喜欢撕纸巾,爱反复扔东西等。

想要了解孩子的各种敏感期这一成长规律,我们需要去学习,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育儿知识,面对孩子的各种成长问题,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