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红春
——题记:一个人离开家乡外出求索十六年,在路上遇到很多朋友,相伴时间或长或短,也独处了很久的一段,忽然明白了自己心灵的诉求,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无论今天身处何地,无论身在何时,一个人最不可以抛弃的是他的故乡、他的亲人,不论以什么样的名义,终极目标只能是人之为人的良与善。
突然间想起一个故事,或者说偈子。
远古时候,哥哥就是那寒山寺里白皙而憨厚的寒山和尚。而白雪皑皑的寒山顶上有个小小的石观音塑像,沐风栉雨,熬受风霜。我似乎就是那个以石头为身、整日忙碌的观音,以普渡众生为人生目标,从不怕寂寞。传说要到一千五百年后,等到一个有缘人的到来,观音才能真正脱离石身去往南海普陀圣地。
有意思的是,观音身边还有一块小小的多余的猴形的石头,仿佛有点灵性。而在观音像身后的后山上有一座腊梅林子,枝桠黑漆漆的,如同沉铁一般,就是一直不开花,人人都以为那片林子废了。但有传言说这种腊梅花一千五百年才开一次花。
更有趣的是,每天守山门的皮肤黑黑的二郎神下班以后常爬到山顶上来看望观音,他们常聊天聊很久,说的是二郎神在山门口看到的人间百态,谈的是观音点化的那些个信众的故事。二郎神或者带朵野花来,或者抓只蝴蝶来,都是有礼物的,从不空手。可惜观音没时间多说话,每天要忙着考虑去拯救众生。空闲的时候,面对二郎神的赞扬和闲聊,只能拈花微笑,而小石头也似乎天天在旁默默聆听着他们的对话以期了解一些人间动态。
简书与豆瓣有什么区别?
简书前期是怎样推广的?
简书是如何盈利的?
感觉简书就是不知不觉被朋友给介绍然后就看哪儿都是用户了 像此类应用 前期都是如何进行推广的呢?纯内容运营 会不会像最早的糗百一样 前期风光 后期没落
12 个回答
12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谢邀。
我有豆瓣账号,但是不喜欢豆瓣。豆瓣的界面不符合我的习惯,进豆瓣像走迷宫。我有网站路盲症。
简书比豆瓣简单干净很多。简书和豆瓣的明显区别,在于简书没有广告,没有书评分类,没有各种小组。豆瓣是直接构建社区的,简书却是浑然一团,轻易看不出小部落在哪里。但是简书会有线下自发构建的小圈子,彼此看顺眼的人会聚餐交往。还有一群人组建了简书诗社。您要知道,在这个诗人约等于傻蛋的时代,竟然能够在简书聚集了五六百个认为自己是诗人的家伙,不辞劳苦地写那些点击很少的诗,创建了76个诗歌专题,还自发出来一个叫xx诗社的东西,也算半个奇迹。
简书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广告的博客网站。或者说,在主流博客网站都半死不活之后,简书却要给你提供一个史上最好用的博客,没有广告,没有复杂界面,没有多余功能,让人可以静心写作。打开简书写作,似乎回到二十年前dos时代的简洁编辑器,却有着各种优秀的现代功能。尤其是即刻在线存盘,真是太好用了。
在阅读体验方面,我不喜欢简书。随着简书的用户越来越多,话题也越来越大众化,被读者顶到热门话题里的多半是一些工具类型的文章,心灵鸡汤也多起来。简书的微信公众号也越来越适合好友圈分享。我说的“适合好友圈分享”,是贬义词,你懂的。
如果你要吸收优质的营养,你别到简书阅读,而应该到图书馆找那些知识密度高、思想力度强的文章。简书最适合的读者,不是立志当学者的人,而是那些大学尚未毕业,或者刚刚毕业,急于速成找到人生指南和职场秘笈的年轻人。
还有一群到简书极其认真读大量文章的,是到简书挖人的出版社编辑、互联网阅读平台编辑,他们是作为工作来读的。简书的著名写手大部分都收到网易云阅读的邀请函,不信您可以自己去问。还有一些出版社找了几个简书作者出书。比如说,那个叫巴奴日的来自复旦的实习生,就被签约了一本文学史。
我到简书写字,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文字有个地方可以保存。自从牛博网半死不活后,我就没一个合适的地方可以写字(删除、审查太JB麻烦),也就懒得写了。在简书,好歹写的东西有地方放,别人可以来找到您。为了便于让别人记住到哪里找我,我还把新浪微博帐号改名为“饱醉豚在简书”。后来简书的CEO也抄袭我的做法,改名叫“简叔在简书”。不同的是:他是给网站打广告,而我是给自己打广告。万一有一天草木含悲风云变色,我的微博帐号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如方博士那样的新华网专栏名人,也有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时候。那时候,你们记得“饱醉豚在简书”这个ID的人,首先会到简书来找我。因为在酒席上,林立承诺过:简书会保留你的文字,即使你被封杀了。
简书没有关键字审查。没有举报按钮。简书网也没有党支部。大家曾开玩笑地对简书老板说:为了避免简书有党支部,如果简书再招聘2个党员就得把现在唯一的一个党员开除,以避免党员数超过3个。你要知道,对一个写作者来说,这有多重要。好多人到简书来对我的文章的政治立场和三观表示不满,在下面跟帖评论:“为什么简书没有举报按钮!!”后来我的好友不锈钢老鼠,也就是刘荻,出了个馊主意:在简书加一个“举报”按钮,凡是点击这个按钮的,IP地址就被自动屏蔽。我觉得这个主意很好。
简书的好处是:它对文字进行了分类,你可以只看各种官方或非官方选择的专题,或者你自己订阅的作者。你还可以拉黑你不喜欢的人。这方面有点像推特或微博。但是简书没有转发功能,任何一个话题都不会被转,除非是被人分享到微博、微信之类的其他平台。所以一些简书热门的文章往往是通过微博和微信红起来的。
简书是靠什么盈利的?据我所知是靠天使投资盈利的。最近开发了移动终端后,注册人数越来越多,也许第二轮投资又会扔进来。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我真不明白,似乎只要流量上去了就会有人给钱的,至于为什么人家觉得值得投资,得问投资人了。
简书也开始有一些周边产品,比如说一些很文艺的台历、明信片之类。这些收入大概可以解决简书淘宝店客服的工资,要养活别的员工,得挣别的钱。
简书的前期推广,典型的做法是CEO林立一个个地拉人,拉到一些人了,大家觉得好用,就有了口碑,就有更多的人来。然后很多简书文章被分享到豆瓣、推特、微博、微信、人人,就有更多的人知道简书。互联网思维的典型特征就是免费。简书好用、免费,还没有广告,迄今也看不出任何从作者身上牟利的模式,这是典型的靠提供优质免费服务来推广的互联网思维。有时候我看到“雷锋网”就会想到简书:你们雷锋网算什么雷锋,人家简书才是真的雷锋。
至于简书以后怎么盈利,靠什么挣钱,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作为用户需要关心的问题,投资者会比我们更有想象力(或者更有幻想)。对我来说,它好用,就用。要是简书有一天垮了,或者眼看要垮了,就赶紧下载自己的文字保存,因为简书有一键备份所有文章的功能。
自从网易微博搬到loft,上万条微博只剩下52条,我深感不爽。虽非字字珠玑,好歹也是百万文字,何况还记录了数年情缘和江湖恩怨。因此我很欣赏简书的一键备份功能。等到简书撑不下去,或者被人收购改头换面为约炮网站,或者开始投放大量广告,我就一键保存自己的文章。
那时候,大家找简书的创始人喝喝酒,聊聊天,说说简书曾经带给大家美好的用户体验,也就够了。毕竟历史上能够被人记住的好用的写作平台并不多,简书是其中一个。等到简书撑不下去了,我会安慰一下简叔:“节哀顺变。你的网站已经被很多作者惦记在心里,将来会写在他们的回忆录,这才是经典和永恒。”
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但是简书也是会审查文章里是不是有推广性质的文字的
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我觉得豆瓣有电影/美剧/书这样的话题基石,很容易产生围绕话题的交流小组和群,而简书需要基于不断增加的文章内容重建一套话题标签体系,而豆瓣经过常年的积累,它的标签体系已经非常强大,新版的豆瓣甚至在某个频道下的标签直接连接到基于这个标签的其他频道内容,做着通过标签打通全站的尝试,虽然个人不太喜欢,好像破坏了原有的频道和话题沉浸式体验。
2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简书上的抄袭的文章特别多,满眼望去都是似曾相识的,有的还是签约作者,打开一看是个设计公司,设计公司在简书上当了签约作者?文章列表里各种类型的文都发,东挪西凑。
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我发现两个网站的注销过程不一样,就是简书的太简单了,真是简书啊!
豆瓣
有一天,如来佛祖偶尔来访,看到那个小石头颇有灵性,经过他的点化,石头里边突然蹦出来一只小小的黑漆漆的红屁股石猴子来,很可爱,很精神。他整天绕着观音、寒山和尚和二郎神抓耳挠腮,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没个正经,却很开心。而那个憨厚的寒山和尚每天都要哼哧哼哧提好几桶水爬到山顶上来为观音洗濯,清洗干净了就笑着走了。因为寒山和尚偏不相信腊梅花林不会开花,经常把洗尽塑像的水提过去洒在林子里,盼望着有一天梅花朵能够绽放。寒山和尚也不求观音感激他,只求有一天观音对他笑一笑。其实他不知道石观音天天都在心里对他偷偷笑,只是因为太害羞了,不好意思笑给他看。
那一天,小石猴子决定不再瞎闹,外出学习降妖除魔的本领,也顺便考察下人间冷暖。临走时,他发誓一定回来找观音、寒山和尚和二郎神报恩。这期间二郎神觉得山上寒气太重,不宜久居,于是也出了寒山寺,前往灌江口建起了二郎神庙,频频为人间百姓们降妖除魔,香火很盛。但是他总觉得缺点什么,少了一个每天聊天、分享的伴儿,缺失了很多生活的乐子。他打定主意等到石观音脱离石身真正恢复了肉身那天,就回山上来接观音去作伴。
就这样过了一千五百年,那只小石猴子学会了七十二变和十八般武艺终于回到山上来,也修炼成人了,炼就成了一双火眼金睛,如来佛祖决定派他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石观音给小猴子头顶带上那只金色紧箍圈儿,度化并含泪送别了这位有缘人。石观音终于松了一口气,从禁锢她一千五百年的玉石里头走了出来,款款走下莲台,和前来迎接她的二郎神君结伴同行去往普陀山中清养身心。
临走那一刻,寒山和尚终于看到石观音对他的回眸一笑了。那笑容竟是如此灿烂,是孕育了一千五百年的一个笑容,是对寒山一千五百年来默默守护的感激。那片一直不开的寒梅也终于绽开了金黄的蓓蕾,一下子,满山都是金灿灿的梅花,香彻寰宇,沁人心脾。心意坚定,不屈不挠,独立于腊梅林子里赏花的寒山终于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其实,寒山和尚也不孤单,因为他有拾得一大班子和尚朋友,他就是心善,看不得别人孤零。一切都有因果,一切都很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