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手抄报内容四年级 篇1
设计意图:
让孩子在愉快的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发挥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让祖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美德能代代弘扬与传承,让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田中。帮助学生感知文化的多样性,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活动目标:
1、了解24节气,认识节气——霜降。
2、知道儿歌中每一句的意思。
3、能够准确的念出儿歌。
活动重、难点:
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发展。
活动准备:
霜降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霜吗?那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谁来说一说。
2、师:那我今天带来了霜的照片,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欣赏一下。(教师播放幻灯片,边放边讲)
二、观看图片,了解霜降习俗。
霜降,是24节气之第18个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但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霜降传统习俗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大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大。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可舒缓心情。 正能量句子)
3、霜降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在这时,我国很多地方,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学敬和爱戴。
4、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午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午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养生知识:霜降之后,大气明显转凉,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不要再芽早鞋和薄袜,改穿能遮盖脚面的鞋或靴子、以使脚部保暖,才会对冷风有一定抵抗力。另外,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很多人一换李就会咳嗽,嗓子发炎其实主安根结在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的感冒。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无论室内温度多高,晚上睦觉也安盖好被子,不安露出腹部,否则受凉轻则腹泻腹痛,重则引起肠炎。
霜降节气手抄报内容四年级 篇2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节气;
2. 掌握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霜降节气的概述;
2. 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3. 霜降节气的相关活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二十四节气,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个节气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霜降节气。
2. 学习(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霜降节气的概述,包括霜降的含义和时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如天气变冷,露水结冰等。
3. 活动(20分钟)
(1)观察天气:学生分组外出观察天气,记录当天的气温和天气变化,并回到教室与小组成员分享观察结果。
(2)制作霜降手工:学生利用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霜降主题的手工作品,可以是霜降的图案、霜降的动物等,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3)合作小游戏:学生分组进行小游戏,如“捉迷藏”,其中一组扮演霜降节气,其他组员扮演春夏秋冬的季节,霜降节气要找到其他季节的成员并标记。
4. 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霜降节气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