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其实,我跟我爸真的没什么好聊的

来源:二三娱乐

为什么呢?因为父亲节要到了

巴巴地想好了要推送的选题,

备好了视频,敲定了配乐

打算来一发感人至深的稿子

结果却夭折在了半道上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约见同事们打算套点故事素材

却就有了以下不可思议的对话

Question 1:

请问你多久会和自己的爸爸通次电话?

一周、一两个月、有事才打、一年、基本为零

···

Question 2:

我:那如果打给他的话,一般会聊多久?

两三分钟吧、几分钟、不会很久、没事就会挂了

···

Question 3:

你们一般都会聊些什么呢?

1、吃没?——吃过了/没吃呢

2、身体还好?——挺好的

3、家里最近怎么样?——都好,没什么事

4、工作怎么样?——挺好/还那样/不错

5、那没事就挂了吧。——嗯好

···

Question 4:

最近回家的话,有发现父亲有什么变化么?

Answer

好像没变 ; 还好吧; 没有啊;没发现

···

不死心的我最后抛出一个大招

Question 5:

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你觉得他开始衰老了?

Answer

好像有 ; 体力没以前好了;不觉得

幻想中的情感类访谈节目就这么被打碎了

说好的温馨融洽、动人心弦呢?

唯一感人的就是我们之间毫无默契的配合度了

不过,这次谈话的结果

虽属意料之外,但仔细一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在交谈中,我大概了解到公司80后、90后们与父亲的沟通相当少。平时也不会想到要主动给父亲打电话,偶尔通话,谈的无非就是“吃了吗”“忙吗”这些,寥寥几句就匆匆挂断,更别提什么深度交谈。偶尔有什么事需要和父母商量,那也是和母亲交流的比较多。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父亲这个人设本来就是少言寡语的,再加上长年外出工作,交谈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因为我的父亲也是这样。在与他通话的过程中,一阵寒暄过后,就会因为找不到话题,而彼此沉默许久,最后只能在尴尬中挂断。是啊,太久不接触,又如何找得到共同话题?因为害怕这种尴尬的发生,久而久之,通话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

但其实话题是可以制造的。在异乡奋斗的我们,闲暇时给父亲们打一通电话,聊聊近况,分享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为你们之间制造更多的交集。在对彼此有了更多了解后,你们又怎么会无话可说?

也有人说是因为忙。长大后的我们因为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忙于恋爱,渐渐地就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和心思去和父亲交流。他们也心知肚明,因为我们忙,才不敢过多打扰我们,怕我们担忧。其实我们和他们每一通简短的通话背后,都有太多我们get不到的信息:

父:吃过饭了吗?工作还顺利吧?

我:吃过了,工作也挺好的。

其实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清楚工作压力有多大,经常为了忙工作而忘了吃饭。

我:家里还好吗?你们身体怎么样?

父:家里挺好,身体也不错

其实只有他们知道,家长里短的小烦恼从未停过,而年纪也大了,身体状况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不过是为了让彼此放心,就这样在“谎言”中心安理得地过着。

也有人不解,和父亲的相处就是这么平淡的,哪会像电视剧里演绎的那样荡人心腑?

之前我问的Question 5“有没有那么一瞬间觉得他老了”,能答上来的很少。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我们都学过,里面有一段描述父亲为临行的儿子买橘子的情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就是在那些未见波澜的平淡中,我们总会有心生涟漪的时刻,能看出父亲的变化,看出他们在岁月的打磨中日益老去,只是我们惰于用心观察罢了。

我们会想要和朋友、爱人、同事、上司保持联系,往往是为了扩大交际圈、维护脆弱的爱情、保住饭碗等等,却想当然地认为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任何的售后维护。这种自信与笃定其实来源于对亲情的索取,又或是一种对亲情所附带的宽容的绑架。

没有一种感情是可以被长期放养的,尤其是亲情。

就酱啦

明天父亲节,记得给爸爸打通电话,亲口道一声:父亲节快乐!

It doesn't matter who my father was, it matters who i remember he was.

请关注微信号:耐诺网络营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