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庄老之水,解人生之渴

来源:二三娱乐

《庄老通辨》是一本纯学术著作,进入不容易。然而,一旦进入,读着读着,渐入佳境,茅塞顿开。以前道听途说、囫囵吞枣,头脑中许多对庄子、老子“以讹传讹”的误解,全在一页页的翻读中,一扫而空。

“儒家道家,乃中国思想史里两条大主流。儒家宗孔孟,道家祖老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四部书,两千年来,为中国知识阶层人人所必读。但就现代人目光,根据种种论证,《庄子》一书实在《老子》五千言之前。庄周以前,是否有老聃这一人,此刻且不论。但《老子》五千言,则决然是战国末期的晚出书。如此说来,道家的鼻祖,从其著书立说,确然成立一家思想系统的功绩言,实该推庄周。”

庄周有一位老友惠施,是梁惠王最尊信的人。曾在梁国当过长期的宰相。梁惠王尊待他,学着齐桓公待管仲般,不直呼他姓名,也不以平等礼相待,而尊之为父执,称之曰叔父,自居为子侄辈。

庄周只要“稍微运作一下”,就有许多机会做高官、享厚禄。然而,庄周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

但是,庄周与惠施,不仅在思想学说上持异,在处世作人的态度上,两人也不相同。庄周是一个“隐居以求其志”的人。他认为天下是沉浊的,世俗是不堪与相处的。他做一漆园吏,大概他的经济生活勉强可以解决了。他也不再想其他活动。他对世俗的富贵显达,功名事业,真好称是无动于心的。

有时候,庄周遇到惠施,却会痛快地谈一顿。两人最著名的一次谈话,是“濠梁之辩”。

那次,两人在濠水的石梁上闲游。庄周说:你看水面的三条鱼,从容地游着,多么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呢?庄周说:你也不是我,你怎知我不知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诚然我不会知道你。但你也诚然不是鱼,那么你也无法知道鱼的乐,是完完全全地无疑了。庄周说:不要这样转折地尽说下去吧!我请再循着你开始那句话来讲。你不是问我吗?你怎知道鱼的快乐的。照你这样问,你是早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了,你却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是在石梁上知道了的呀!

这场“鱼乐之辩”,可见庄周与惠施两人不同的胸襟。惠施把自己和外面分割开,好像筑一道墙壁般,把自己围困住。墙壁以外,便全不是他了。因此他不相信,外面也可知,并可乐。庄周的心,则像是四通八达的,他并没有把自己和外面清楚地划分开。他的心敞朗着,他看外面是光明的,因此常见天地万物一片快活。

庄周的心情,初看像悲观,其实是乐天的。初看像淡漠,其实是恳切的。初看像荒唐,其实是平实的。初看像恣纵,其实是单纯的。

钱穆老先生说,庄周的思想,像一只卮子里流水般,汩汩地尽日流。只为这卮子里水盛得满,尽日汩汩地流也流不完。其实总还是那水。你喝一口是水,喝十口百口还是水。喝这一杯和喝那一杯,还是一样地差不多。他的话,说东说西说不完。他的文章,连连牵牵写不尽。真像一卮水,总是汩汩地在流。其实也总流的是这些水。所以他要自称他的话为卮言了。”

读罢《庄老通辨》越读越明白:当以庄老之水,解人生之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