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想分享给朋友吗?经过收集,为您献上中秋节描写中秋节的诗句(集合58句),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此外,关于,您还可以浏览。
1、解析: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老杜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此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2、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3、解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4、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5、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
6、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文天祥
7、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8、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9、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10、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
11、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3、中外方危疑,秋云挂戍旗。节亦因人净,好作鸳鸯梦。
14、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八月十五中秋节》
15、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6、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
17、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8、上元灯火中秋月,但苦人心不肯晴。——方回《中秋雨》
19、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20、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1、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
22、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3、月到中秋故故无,今霄月好莫渠孤。——杨万里《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月到中秋故故无》
24、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
25、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26、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27、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8、解析: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29、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0、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1、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32、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4、好是中秋夜,无尘有月明。——姚合《和友人新居园上》
35、解析: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36、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8、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9、解析: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40、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1、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42、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43、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44、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45、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46、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47、 乌鹊一声星斗落,姮娥梳洗去谁家。
48、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9、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0、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51、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权德舆《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52、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53、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54、解析:此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这一幅清雅、静美的图景不禁诱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浓浓的愁思落在了谁家?
55、中秋期夕望,虚室省相容。——贾岛《寄慈恩寺郁上人》
56、月到中秋已壮观,更看飞出海边滩。——李洪《十六夜待月海上》
57、解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中秋节诗句描写锦集20条
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想分享这种形式的句子给朋友?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中秋节诗句描写锦集20条,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1、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2、中秋节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日子,希望以下好句好段能够帮助到您!
3、解析: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4、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
6、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7、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8、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9、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0、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
11、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1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15、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16、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17、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18、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9、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20、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59条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篇1)
1、王昌龄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2、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3、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4、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
5、解析: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6、 乌鹊一声星斗落,姮娥梳洗去谁家。
7、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8、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
9、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权德舆《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10、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1、解析: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12、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
13、上元灯火中秋月,但苦人心不肯晴。——方回《中秋雨》
14、月到中秋故故无,今霄月好莫渠孤。——杨万里《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月到中秋故故无》
15、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16、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
17、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20、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篇2)
21、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2、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4、中外方危疑,秋云挂戍旗。节亦因人净,好作鸳鸯梦。
25、解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26、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7、解析: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28、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9、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0、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31、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32、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3、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34、月到中秋已壮观,更看飞出海边滩。——李洪《十六夜待月海上》
35、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36、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37、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8、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9、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0、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篇3)
42、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43、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八月十五中秋节》
44、好是中秋夜,无尘有月明。——姚合《和友人新居园上》
45、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6、中秋期夕望,虚室省相容。——贾岛《寄慈恩寺郁上人》
47、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48、解析: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49、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0、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51、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2、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53、解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54、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55、四海亲朋此一夜,相思都在月明中。
56、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57、千里澄江空更阔,中秋素月古犹今。——曾几《题徐子礼自觉斋时子礼为江阴抱麾之行》
58、解析:此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这一幅清雅、静美的图景不禁诱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浓浓的愁思落在了谁家?
59、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摘录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赏月饼,喝桂花酒,家人团聚,这是中秋佳节的固定节目,祝福语是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一般阅读的中秋祝福主要包括什么?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描写中秋节的诗句"这样的内容, 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篇1)
1、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
2、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3、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 乌鹊一声星斗落,姮娥梳洗去谁家。
5、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权德舆《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6、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
8、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9、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0、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1、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2、解析:此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霜。树上的鸦鹊已进入了梦乡,秋夜的露水冷冷地飘洒下来,沾湿了庭中的桂花。这一幅清雅、静美的图景不禁诱人遐想:今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仰望那一轮明月吧,可是不知道秋天那浓浓的愁思落在了谁家?
13、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4、解析: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老杜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此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15、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
16、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7、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8、千里澄江空更阔,中秋素月古犹今。——曾几《题徐子礼自觉斋时子礼为江阴抱麾之行》
19、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0、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21、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22、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篇2)
23、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4、丹桂花开第二番。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5、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
26、中秋期夕望,虚室省相容。——贾岛《寄慈恩寺郁上人》
27、解析: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28、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9、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1、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32、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33、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八月十五中秋节》
34、王昌龄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35、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36、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7、上元灯火中秋月,但苦人心不肯晴。——方回《中秋雨》
38、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39、碧天如水,湛银潢清浅,金波澄澈。
40、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1、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42、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44、解析: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篇3)
45、解析: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46、一轮月好,正人间、八月凉生襟袖。。
47、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8、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49、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50、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文天祥
51、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52、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53、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54、解析:此诗写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
55、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6、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7、满寺中秋月,孤窗入夜涛。——李洞《秋宿经上人房》
58、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9、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60、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
6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62、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63、月到中秋已壮观,更看飞出海边滩。——李洪《十六夜待月海上》
64、好是中秋夜,无尘有月明。——姚合《和友人新居园上》
65、中秋节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日子,希望以下好句好段能够帮助到您!
66、最好中秋秋夜月,常时易雨多阴。
写中秋节的诗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描写中秋节的诗,供您参考!
【写中秋节的诗】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官至礼部员外郎。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中秋节的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