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4岁了,一直很聪明,很懂事,学到的东西也很多,一直很为他骄傲。
最近发现孩子不爱说话,即使说话的声音也很小,而且做起事情来有点束手束脚。
发现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为什么一个孩子变得胆小,为什么性格不再开朗,为什么会对一些大人认为正常的事情表现的有点抗拒?
我觉得,是教育方式和理念出现了问题。
回想最近的一些场景。
由于我和妻两个人带孩子,我们都上班,因此工作日必须送孩子去幼儿园。
作为孩子来说,在幼儿园偶尔会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一旦对孩子的情绪有影响,就可能暂时不想去幼儿园。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必须送孩子去幼儿园。因此,也不断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要去幼儿园,不去幼儿园在家里没人看着。不去幼儿园只能自己一个人在家,一个人在家不安全,爸爸妈妈不放心之类的话。
从大人来说,这样的道理是正常的,是理所应当的。
但在孩子的世界来说,有些事情是不可理解的。
比如说,大人为什么必须上班,爸爸妈妈应该在家里陪着孩子玩,小孩为什么必须去幼儿园之类的事情。
而在平时讨论有些事情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在大人的话语中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受重视。
比如有一次,和妻子讨论上班迟到要扣钱,所以要每天早点送孩子去幼儿园。妻子跟孩子说要早点去幼儿园,不然要扣钱。我觉得这样对孩子不好,很可能给孩子造成一种感觉,即挣钱比我更重要。
再比如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经常一看就时间很长,晚上该睡觉了也舍不得关电视。为这事我们没少操心,最后实在没办法,把机顶盒连接电视的线拔掉,告诉孩子电视坏了。
比如经常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怎样,灌输大人的观点。
现在想来,觉得这样做是有问题的。
小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有兴趣,看见什么都想去了解。
孩子的思想中没有各种条条框框,不愿意受到束缚。因此,他会尝试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在大人的世界中,有很多规则,因此有种说法是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但并非所有的规则对孩子来说都是必要的。
对于涉及到人身安全和与他人交往的基本规则,必须要让孩子知道,并能够严格遵守。比如交通规则,比如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等等。其他的社会规则孩子会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学习到。
小孩子应该有一种本能,能够通过他人的声音、情绪甚至气味等判断一个人的心情,并且巧妙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
所以,对孩子的过分的关注,过分的强调规则意识,要求孩子必须严格按照大人制定的规则来做事情,只会培养所谓的“小大人”,让孩子讨大人的喜欢,却会扼杀孩子与生俱来的外交本领、探索的兴趣和创造的天份。
通过反思,我明白,要放开手脚,除了涉及人身安全的规则外,对孩子不要过多的干涉,不要设定太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发挥天性,自由自在地成长。这样,才是真正的爱护。
谨以此致,勉励自己尊重孩子,爱护孩子。
愿天下的小宝贝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