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律事通
这事大家都知道
我从小就是个武侠迷,尤其是迷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嘛,讲究的就是个传奇,跌宕。籍籍无名的小子,要么是遇到个家世很好武功不错绝顶聪明还对他一往情深一见钟情的美女,然后顺理成章的一代大侠;或是几番际遇,遇到会养蜜蜂的婆婆以及外冷内热的美女收留,再碰到会教武功的大雕点拨,然后一代大侠;又或者就是掉到山底下,一个猴子过来掏出一本秘籍,练成了就纵横天下;还可能犯了错,罚个面壁,忽而飞来一前辈高人传了绝学,连“必先自宫”都用不上。
我们爱看传奇,一部分因素不就是我们碰不到这些奇奇怪怪的遭遇,于是只好躲进几本书的YY里,暂时逃开现实的一成不变和波澜不惊。只是,我们终究要回到现实中,这事儿,即便是孩子,也知道。用毛姆的话说:这叫做对残酷的现实生活的一种浪漫主义的对抗。
真实的生活是很累人的
几年前,刚刚到律所实习的时候,师傅说:“我们这个行业,人际关系有用,前辈提携有用,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得自己勤奋,得努力学习,得长本事,未来的路走到哪一步,说到底,看的就是你自己的本事到哪个程度”。
彼时,我并不是看了几部有关法律人的偶像剧,就傻傻的相信这个行当里头要么俏佳人要么高富帅,谈谈情说说爱就能衣食无忧的愣头青。几年的法学院生活,哪个老师不是耳提面命的告诉你要去面对那个“真实”呢。
印象中从来没遇到过偶像剧里头那种:几个俏佳人,随便十天半月不上班,在市中心的高层写字楼里打情骂俏,一天换几身行头,无比滋润的生活方式。初来乍到出去发上几个月的名片的,反复联系承办人复印案件卷宗的,熬夜去翻看“理解与适用”的,倒更容易见到。
一番磨砺,纵横捭阖者自然有之。不过,更多的却是要么熬不出头去了其他行业,要么还在熬着。足球界的贝克汉姆是风光,可千千万万踢球的,也就只有一个贝克汉姆而已,更多的踢完了还得抓紧搞份兼职,养家糊口。套用句歌词:真实的生活是很累人的。
所有职业规划的前提
今年离毕业季又没多久了,职业规划的事儿要提到议事日程了。记得网络上有段时间拿克林顿的朋友芮成钢的一份规划说事儿,多少年做省部级,多少年干到常委什么什么的。拿来听听还可,只是,正常人的正常途径的职业规划,断不该是这样的。否则,也只能是非正常手段的非正常获得了。那个是个人选择,个人负责,不论。
记得曾经有位前辈说:“不要把你的规划,寄托在你无法控制的他者的概率式的行为上”。掉下山崖,摔死的可能性比较大,不太好指望猴子送来九阳神功。我们都是平常人,也不好把希望寄托在,被一个家世很好、武功很高、聪明绝顶的绝世美女的一见钟情上。扎扎实实的学,长本事,可能更实际一些。
虽然法律人都知道偶像剧里头的法律人跟真实的法律人关系不大,可,行业之外的人却未必知道。这个时候,你是要打肿了脸做那个一天换几套衣服的“俏佳人”或者“高富帅”呢?还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那个——早晨不是面包牛奶落地窗海景房,而是豆浆油条合租房——真事的起点出发呢?
这话写成文字或许人人都能选,真到了那个境遇里头,有几个人能真的顶得住?月入月光者,买万元价位西装的,少吗?理由上,说是当事人认这个,骗骗自己或许可以,真拿这个去晃点当事人,你试试看?
承认现在自己的处境,检视已有的条件,一点点,一步步,踏踏实实的改进、提升。这可能是后续的那些更炫酷的,更花哨的规划们,都绕不过去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