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消失的爱人 消失的婚姻

来源:二三娱乐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消失的爱人》

1

如果要我为自己的2014观影经历评选“十佳”的话,毫无疑问,《消失的爱人》位在其列。排第几真不好说,因为挑选“十佳”这事儿本来就挺矫情的,我这么说只是为了凸显这部影片真的很棒。

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被认为是“导演中的导演”,意思是他对影片各个部分的控制力已经达到了一种难以企及的高度,只需要五分钟,他就能令观众完全进入情境,所有情绪起伏跟着他走,自始至终那颗心不曾从嗓子眼落下。

你还不知道他是谁?那你看过《七宗罪》吗?那你看过《搏击俱乐部》吗?或者,大名鼎鼎的《异形3》?

仍然不知道?没关系,就去看《消失的爱人》。影片用一个悬疑故事探讨了婚姻这个千古命题,一句话概括就是:婚姻是非常残酷的。

也许,美好的暑假不适合看心塞的电影,但生活静水流深,从不停留,善恶美丑尽皆呈现,相比生活,电影还是简单得多。

影片女主出身上流社会,从小到大似乎凡事都很顺利,有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心理,而一旦现实没有顺着她的意思去发展,她就感到被侮辱被损害,进而产生报复,引发了一连串事件。

这种心理其实我们都有。人天生求安稳,一切尽在掌握意味着可以事先剔除危险、规避风险,从而拥有明确的当下、清晰的未来,仿佛人生没有丝毫的浪费。可是人是群居动物,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管得了近亲管不了社会,偶发性随机性才是生活的底板,因此我们大多数人也并没有把事事顺意看成生命唯一准则,而是选择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生存策略。

管他那么多,到时候再说!

不过最近也遇到几个类似女主的例子,从小到大看似一帆风顺处处由自己掌控,即使时移世易也不动摇信心,以为生活将永远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但她们并未深究,“一帆风顺”是父母溺爱、老师宽容、朋友让步的结果,爱而成屏障,帮她们挡住了外界的不合作,保护了她们也膨胀了自信。她们大多强势、好胜,这也使得她们具有相当的个人能力,也确乎能通过自身努力得到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理想中的丈夫和婚姻模式。当个人能力和优越环境相结合时,往往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于是她们便认为自己无往而不利。一旦稍有差池,其反应也激烈,觉得是生活辜负了她,亲朋好友背叛了她,需要花很长时间恢复平静。平静过后又总会说点“就让它顺其自然”的话,听上去全是浓浓的不甘心。

真顺其自然的人,永远不会说出试图让自己顺其自然的话,因为TA就是顺其自然本身。

越缺什么,越转发什么,所以心灵鸡汤得以横扫天下。

幸好,女主只是电影角色,鲜少有人能像她一样把个人能力用在复仇计划中,面对老公出轨,大多数女人想的还是知错能改就好,不然,要离就要他净身出户,估计我遇到的几个例子会选择后者。婚姻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契约关系,出轨属于恶意违背契约,要求物质补偿完全应该,电影女主极端性格造就极端做法,从故事层面说,人物动机完全说得过去。

图片发自网络

2

女主这种性格的人有很强的控制欲,包括理想中的丈夫和婚姻,刚才这话我也说过,不得不说,她是先有丈夫和婚姻的样子,然后依样画瓢希望去实现。但丈夫始终是活生生一个人,有想法有行动力,控制的结果就是激烈的反弹。出轨不是反控制的借口,但是结果。丈夫下半身的失控和女主的控制欲形成了鲜明对比,有了那么些反讽的意味。

有人说婚姻之中必有一方强势一方弱势,强势方当然就是控制方,控制他人总好过被他人控制。这种理论不知道什么时候在神州大地广为传播,令无数女同胞激昂不已,狮吼一片。然而影片展现的却是越控制越失控,丈夫并没有像她预想的那样表现,反而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将自己塑造成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形象,支持率蹭蹭上升,女主惊讶之余,重新爱上丈夫。这时候,控制的位置悄然发生对调。而女主一改心意想回家时,她之前所有的计划就变得毫无意义,既没有继续开展的可能,更没有继续开展的必要。

就在这时,倾慕女主已久的富家公子用好吃好喝将女主软禁起来,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控制。尽管富家公子其后遭遇女主毒手,但软禁的过程中实在看不到女主有任何优势。话又说回来,女主袭杀富公子的手段也正是利用了自身优势——美色。这一段情节,可算是典型的封闭空间戏,这类情节经常展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种角力,你来我往,控制与被控制不断反转,令人悚然。

影片中还有一个情节,女主在“逃亡”过程中遇人不淑,被两个人打一顿抢了钱,狼狈尴尬的模样和影片初始上流社会一副优越感的女神表情对照,我不由得暗自发笑。

最后,丈夫没有重新找回控制权,看似扳回局面的女主却要永远面对丈夫的冷脸。婚姻的真相是什么?打开自己的脑瓜子,只有自己知道。

图片发自网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