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对简书一篇文章的评论。事情起因是昨天被吵得很热的包贝尔巴厘岛大婚,头条却是因为几个伴郎欲将身穿薄裙子伴娘柳岩扔到游泳池中。纵观评论人群,我把它分了三类:
一、作者夸大其词标题党,哗众取宠想要红—这不是本文的讨论范畴。
二、柳岩性感胸大活该被扔—直男癌晚期就去看老中医。
三、没那么严重,就是开玩笑,一种婚礼习俗(有此观点的不乏女性)—这才是我要说的重点。
我是由这篇文章得知此事,作者写的义愤填膺,搞得我也是热血沸腾,但是理智告诉我不要立马亮出态度和观点,而是先了解情况,再做判断。结果评论倒是先炸了锅,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让人折服,对“骂人不带脏字”这句话我又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随着讨论越演越烈,我在对有些观点深感不解的同时,思考更多的却是,我,对于这件事到底是怎么看待的?如果没有这篇文章先入为主,我会不会觉得这也是一个习俗、一个玩笑,会不会意识到这是不尊重人的行为?
深刻剖析的结果竟然是:没准。
中国所谓的“闹伴娘”的习俗我听过很多,新闻也看过不少,但是我只是觉得有点夸张和严重,却从来没有想过原来问题的本质是尊重。其实关于这方面的教育,我妈妈从小就有灌输。出于对女儿的关心和保护,她一直告诉我男女有别,面对任何一个男性,不管他是谁,和我什么关系,首先不能忽略他的第一特征:性别,也许是新闻狗血悲剧看得多了,妈妈很担心我会受到伤害。所以时至今日我对于男性还是多了一分警觉和防备。
可就算是从小到大的思想观点,也抵不过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改变。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普遍现象就是正确的,你看,大家都这样做,多少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但凡有质疑的声音,就会有人跳出来指责,你另类不合群,你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做人,最后舆论的走向都会让这个人陷入孤立。可是普遍的就一定是对的么?中国上千年的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做的不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然而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女生,我总是标榜自己坚强独立有主见,可实际上很错误多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更糟糕的是我不曾察觉。这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如果女性这个群体都不在乎自己的权利是不是受到了侵犯,那么谁还会在意?就拿柳岩这件事来说,竟然有人拿印度的女性与中国相比,让我们知足,这想法简直丧心病狂,这就是所谓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每当看抗战题材的电视剧,对于汉奸这种卖国求荣、无节操无下限的龌龊形象我是深恶痛绝,恨不得上去给他两下子;对于被俘虏中国地下党,在经受严刑拷打后,仍是大义凛然绝不妥协无比敬佩,这还不够,心里还默默的想,要是自己生在那个年代,也一定会成为这样的人,一个将民族大义放在首位的正义之士。然而一切都是我的yy,在那个年代我估计不会当汉奸,可就算成为共产党,也难保不会扛不住虐待最后背信弃义。
说白了,我就是太高看自己了。总觉得自己是新时代女性跟那些阿姨大婶们不一样,其实呢,我知道的了解的懂得的远远不够,糟粕的思想也是不少,对于自身权利的理解仍有缺失,而且也怕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就拿之前找对象那事来说,谁不知道恋爱自由呢,可是到头来我还是会担心、纠结被人指指点点吗?
好在我们还有像贾玲这样的女生,她的机智勇敢帮柳岩摆脱了尴尬的困境,也同样阻止了一场闹剧的进一步扩大。我不能代表我们这一代的所有女性,但是对于自己,我觉得还差的很远,在这样一个浮躁复杂的社会,保持本心,做最好的自己,才是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
与君共勉。
后记:事实证明我果然不适合写议论文,大家看懂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