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国采访战》----美式新闻自由在中国

来源:二三娱乐

闪转腾挪于现实的夹缝,采访学中的孙子兵法。

历史对于现在来说是过去发生了事情,并且大多已有定论,而在当时,则是活生生的新闻,中间的诸多细节、内幕只有当时人才知道,而作者正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在报纸上呈现出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此书讲的是美国式的新闻采访实践,而施展的场所,却是变革方兴的古老中国。阿班自由主义的新闻观念及美式的采访操作,处处与中国现实起碰撞冲突,西方记者的常规技能,不足以应付中国的情况,他必须去应对,去适应。有时使狠,有时妥协,却要死守真实与公正的底线。阿班以记者的亲身体验,写出这采访历史中的一幕,读下来,在看到历史风云的同时,也见证了历史上怎样被投射到传媒。

新闻审查制度

看了30年代国民政府的新闻检查制度以及具体的操作手段,居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熟悉感,和今天居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关部门要对所有新闻审查,检查人员自身水平有限,不懂外文,效率低下,又喜欢以权谋私,胡作非为,甚至成为日本人的走狗。检查制度不公开,条文模糊不清,执行时都有很大的伸缩性,你可能躺着就中枪了。一旦被禁,外国记者也无法找人去询问评理,因为检查人员在暗处,也无理可讲,他们也无法给予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说法。

一个专制的政府,一个想钳制舆论、欺骗民众的政府,一个一党独裁的政党,必然要进行严格的舆论控制,打压封杀任何不利于政府和政党的言论,开除、逮捕甚至暗杀那些不听话的记者。

中国的新闻业虽然起步很晚,但在民国已经有一批能够发出独立言论、尽量保持客观公正的报社和报人,还有政府无法管控的洋记者和外媒,当局只能想尽各种办法来打压舆论,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但是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真正的统一中国,各大城市的租界也无法渗透,加之各国多方势力介入中国事务,所以国民政府对于舆论的打压和控制并不是密不透风的,没有今日之效果。

新闻自由与报道

正如作者所说,只有报道自由和评论自由,方能避免和平初临后的错误,没有新闻自由,真相得不到报道,一个国家的民众很容易被欺骗,从而被少数人带向死亡的不归路。为新闻而生的记者狂人作者作为美国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多次早到政府的非难,部分人的非议与诽谤,乃至火车站的未遂刺杀,但他没有屈服,依然遵循的纽约时报的宗旨,遵循着自由主义的新闻理念,接触了大量要人,获取了大量秘闻,发表了大量客观公正的独家新闻。

能否获取有价值的新闻首要条件在能否接触到有价值的人,从中获得最及时最有价值的消息。毫无疑问,作者的朋友圈都是那时活跃在中国的风云人物,中国政府高官、外国领事、日军将领,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能够得到及时权威的新闻,也能够窥探我们不知道的细节。比如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因为烟瘾在协和医院养病,无暇也无心顾及东北局势。

书中看,阿班对中国的局势判断基本是正确的,不得不佩服他对时局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新闻记者必须身临其境,直击第一现场才能获悉最及时最真实的信息。。他作为一个美国人,又是纽约时报的记者,他的身份使他在相对顺利地中国各个热点地区采访报道,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不是间谍的间谍了,去满洲目睹日军的调动,推测日军会有大动作,在上海亲身经历两军交战,这样才获得了独家新闻。

史家知道的中国现代史是干枯的事实,而阿班提供的一个个侧面,来自美国记者的独特视角鲜活得带着汁水,而且向不为我等熟知,也不为我等常见,因而填补了空白,提供了参照,使历史更丰满完整。

这也就是他作为纽约时报的记者记录和报道中国的独特价值所在。对时局的判断。

对日本必将侵略中国乃至发动更大的攻击也是洞若观火,并不断地向美国官员和同辈提醒日本的野心。。只是当时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局势漠不关心,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隔岸观火,认为中国对于美国的利益无足轻重,只有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尝到苦果,才幡然醒悟,开始关注远东,支援中国抗战。

美国一直秉承孤立主义传统,对远东和欧洲局势,只是隔岸观火。美国确实有一种很强大的利己主义倾向。待他们打的难解难分,又被局势所迫,日本打上门来,才卷入战争,成为同盟国的老大,战后坐收渔翁之利,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大发战争财,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扶摇直上,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的算盘打的真精。

广州--巨变的开端

现在谈起中国革命,谈起国民党的地盘,一般会想起首都南京、红色延安、大上海,而不会想起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对于日后反目成仇的国共双方而言,两个政党创业时期的国共合作并不最引人注目的。其实1924-1928年,中国革命的中心是南方的广州,无数青年向往的是黄埔军校,周恩来、毛泽东、蒋介石都曾在广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为改变中国的无知蒙昧而奋斗,也为争权夺利而倾轧。国民党共产党在这里合作,接受苏联援助,也在革命胜利进行中一步步走向破裂,最终反目成仇。

毫无疑问,两个革命党在初创时期的精神面貌、人才积累、运作模式深深地影响和塑造了两党以后的发展,也主宰着未来中国之命运。
阿班预见到了中国南方的革命党运动的巨大威力,仅仅两年之后,他们便一路北上,打倒了旧军阀,并在形式上统一中国,开始一个新国家的建设。

其他感受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仅取决于国家利益,还掺杂了很多公司和个人的私利。阿班对日本陆军触目惊心的腐败和上层与财阀的勾结的事实有所揭露,原来日军内部很多好战派和无耻之徒更多的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挑唆和扩大战争,却让整个国家和世界蒙受灾难。

看罢此书,对于美国人的法治观念和权利观念真是体会颇深。每次阿班遭到暗杀、抢劫,权益受到伤害,乃至日本特务上门贿赂,都会给警察局、领事还有日方,写信交涉,索求赔偿,并要求正式道歉。这于中国和日本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跟强盗很难讲理,再者我们更在乎面子问题,而不是权利问题,更不希望将私事曝光。中国的近代史也是如此,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南京政府,面对外敌入侵,一直在妥协退让,一直想着息事宁人,破财免灾,结果是你越软弱,敌人越嚣张,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我们的一些传统的作法和观念。

对于那个年代的驻外记者,如果你能接受挑战,忍受各种不便和危险,并能够在异域的惊奇之中找到快乐,驻外记者确实是美差。既是一种探险,也有高额的收入,并得到当地人的尊敬。尤其是那个年代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比起廉价的消费,他们的收入确实很诱人。他的收入可以在北京买一栋四合院,雇佣仆人,还可以购置大量古董字画,每天参加各种派对、酒会和俱乐部,能够出入这个国家的政府和高端场所,过着奢侈的生活,还能够有大量结余。

中国人的中国

在大革命时期的广州,民族主义就已经得到传播,觉醒的中国人开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只是那时力量还很弱小。

而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曾经的西方列强陷入战争,在远东和太平洋被日本打败,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古老的中国乃至其他东南亚国家开始觉醒,白人惨败于亚洲势力,不再拥有曾经的特权,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西方传统殖民国家将在阵痛中慢慢适应这个过程,而新的强者将主宰这个世界,而对于战后,并非太平盛世,在最后,作者抛下了一系列前瞻性的问题,留给读者的却是无尽的疑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