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在断离舍中正常,就在囤积欲中变态

来源:二三娱乐

囤积的思考

很久之前就意识到自己的囤积问题,但是作为一个自诩上进青年的我,总是在自己或者是别人的宽容谅解下不去正视自己的问题,“囤书,总比囤别的东西强吧”,“看着好多书,好厉害的样子”… …

整天陶醉在自我营造出来的氛围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买得多==见识广,买了很多自己觉得以后可能会感兴趣的书,或者是最近微博上面关注提到的书,一般这类书买来之后大部分就束之高阁了,等待着自己某 天搬家或者是实在受不了了整理房间的时候,才能除掉覆盖其上的灰尘。
这类书的影响现在想来还算不错的,但是还有一种情况:近期关注范围涉及的书,每当自己看到一个有点意思或者是可能有点前景的方向,就会在网上花上大量时间去检索相关的推荐,找出大家推荐最多的书,赶紧买下来,结局都是不看,但是这个花费了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现在反思,在下单的一瞬间,行为心理大致如下:
step1. 这个技术看着好酷,可是我都不懂啊,怎么办—>焦虑;
step2. 赶紧下单,赶紧学习,瞬间下单购买—>这些知识已经被我收入囊中,安心了;
step3. 等着送货的时间,看看其他新潮或者是“未来”的技术方向—>jump to step1;

循环往复中,住处的“藏书”越来越多,杂乱无章充斥着我生活的空间,并且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这么多“书债”、“技术债”等着我去偿还,心情变得焦虑,频繁跨界进行技术学习的切换,导致的后果就是:时间都花出去了,但是,什么都没有得到,看着都眼熟,知道一些皮毛,但是计算机本来就是一门实验动手的学科,自己只顾着看理论去了,没有动手,焦虑和其他的外界动力就催促着我连滚带爬地奔向了下一个新技术的山头。各大技术的“山头”见识了不少,可是真正上去拜山头的,基本没有,所以也怪不得自己总感觉在被其他技术大牛打劫(现代社会,越来越趋向赢家通吃,输家半饥半饱)。一句话:技术渣,没方向,饿死活该!!

所谓是树挪死,人挪活。不在压抑中爆发,就在压抑中变态。我现在还能在这里瞎bb,知道自我反思,说明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变态。

断离舍实践

去年10月份的时候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正视处理,第一步就是在网上搜索相关案例,以及解决方法,还好我不是很孤单,同伴很多嘛!这里面很多人推荐了断离舍的这个方法,所以快速下单,到手了马上阅读,看完了,动手一实践,立马感觉到日本人写这方面的书真牛。
简单的说,断离舍就是一种保持自己与身边物品平衡的方法,只不过里面用了不少具体的技巧来指导你达到这个目标。
比如:类似东西,用最好的,其他的处理掉;在收纳方面,放置在可视范围的收纳物件满足3分原则(只用30%空间),看不到地方的收纳满足7分原则,因为在3分原则会让你觉得空间自由,7分原则会让你愿意继续往里面收纳。
实践成果就是在住的地方清理了5大箱再也用不到的东西,分类完毕之后,寄走的寄走,扔掉的扔掉,尘归尘土归土,清爽了不知道多少。

电子书的断离舍

去年开始自己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囤积毛病,进行了一些初步“治疗”:购买电子书。不得不说的是,国内的多看和亚马逊做的真不错,之前因为没有kindle电纸书,所以一直在多看上面买书,排版不错,导出笔记的功能也不错,但是导出的话缺乏了上下文还真不好理解,而且多看没有pc端的对应程序,目前只能在网页端看看,并且还不能看自己的笔记和标注(作为一个资深囤书蛇精病,这方面的体会很深,特别是电子书的购买和使用体会,可以重新开一个文章来bb了)… ...总之后面买了kindle电纸书以后就开始走上了绑定信用卡的oneclick不归路(这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不是治疗,明显的放弃治疗啊)… …
真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于是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我强迫自己打开多看和亚马逊帐号,来验证这一点,489+487=976本电子书,对比去年的豆瓣阅读记录,去年一共看了48本,零头都不到。分类统计看过的书,之前计划的各种技术书籍基本没看,小说和技术科普类的书居多,其他类别的书太杂,避难就易漫无目的的趋势太明显了(这难道侧面说明我不适合作为一个深入的技术人员?),这个结果对于自诩平时努力学习的我,无异于扇脸扇得啪啪响。
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去年年底的时候,制定了今年的阅读计划:

  1. 先制定自己的reading书目,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定下来一年120本书的总计划(平均3天一本),并且按照自己14年的关注范围进行分类;
  2. 仔细梳理自己已经购买过的书,回想当时买书的情景心态,对照之前分类的,划分到reading书目的对应分类中,记录在evernote中;
  3. 每个月从自己划分的分类中取书,记录在evernote的阅读进行时列表中;
成果

目前为止,14年看书一共20本。
GTD个人管理类—6本
小说类—6本(龙族好看,红顶商人看得人略有所思)
技术概述类—4本(强烈推荐信息简史,看完有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至少我看到差分机那一章,想到蒸汽计算机就热血沸腾了有木有,转念天生码农命,瞬间冰凉了有木有。)
文学类—3本(野夫,真汉子真性情也)
经济学—1本(富爸爸穷爸爸是本好书)

问题和改进

在实行的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

  1. 还是容易在同时进行多个分类的阅读(同时看很多不同分类的书),在很多书之间切换,浪费时间不少。
  2. 看过的书,感觉收获不多,容易遗忘。
  3. 看书有点慢
  4. 还在买书!!??

改进

  1. 明确自己的范围,在kindle上有一个collection的功能,建立focus收藏,最近一个礼拜的阅读目标,强制要求自己里面的书不能超过4本,建立next-step收藏,是本月的阅读目标。看完移动到done收藏,清空focus,再去next-step中检索,建立新的focus清单。
  2. 移动到done收藏中,不能算完,继续进行15分钟思维导图,有继续阅读价值,移动到think收藏中以备下个月快速浏览,否则保留思维导图,从kindle设备中删除。
    总体就是 next-step-->focus-->done-->思维导图-->delete(or think)
  3. 明确自己的目标,有略读和精度;
  4. 这个是心理问题了,
    首先要建立购买电子书不一定是省钱的观念,特别是亚马逊每天的两本特价电子书,不要去囤积,需要的时候再来买,不然买了不看放在那里的话对自己的心智都是一种消耗。
    其次就是每次有冲动的时候,需要冷静想一想自己是真的需要吗?
    最后,找池大大(池建强老师)聊聊,人确实不错(虽然我没有直接对话,只是微博留言交流而已),能有很多启发。因为人很多时候会忽略自己的想法,只会follow your instinct,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来说一说自己早就知道但是一直不去承认的离正确方向比较接近的观念。
    “多读书,少买书”,池老师的这句话对我来说好比是黄钟大吕啊,震聋发聩(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病得不轻)。

最后

希望,我能早日康复,重新做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