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
车站上,很冷清。天寒地冻的,没事谁愿意出门呀,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围巾,还将衣服上的帽子也罩了头上,依然不能抵御寒气侵袭。
我抻着脖子,远远地看着车来的方向,明明知道还要等两分钟,还是不甘心地望着。不经意间,一位老人吸引了我的目光,只因他上衣只穿了一件保暖内衣,灰黑色,是那种穿了很久的旧内衣,估计保暖性能也不能保证吧。不冷吗?我不由地看着他,心里疑惑着,只见他的手里提着一些青菜,看样是买菜回家的路上,手背上青筋突起,有些红紫色的样子,是冻的吧,估计那手已经有些僵了,我的双手窝在棉衣兜里,都没觉得多暖和。
为什么他只穿这点?我猜测着,是室外的冷估计不足?还是因为家近只是顺便出来一趟赶紧回去?可是看这架式也不像啊,明明他等车的时间比我还长,当时没太注意,他是一直在等候的。
“爷爷,怎么还不来车?”一声稚嫩的童声响起,那位老人赶紧低下头,我才看到在他的腿边有一个小女孩,骑在一辆小车上,已经被包了个严严实实,他跟小女孩说着话,冷吗?冷就把帽子戴上,说着他伸手在她脖子后的两件衣服间使劲掏着,终于掏出了一个粉粉的小帽来,给小女孩罩在了头了。
我终于看明白了,原来爷爷的棉外套是包在了女孩身上,而爷爷说的戴帽子,也是将爷爷那件衣服里面套住的小女孩衣服上的帽子拽出来,是单薄的一层。想来,是怕小女孩冷,爷爷干脆脱下了自己的棉衣,尽管棉衣没有帽子。
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吹着,天色渐暗,我来回跺着脚忍着这份难耐的寒冷,再看爷爷那单薄的衣衫,他得冷成啥样了!爷爷总是这样呵护自己的小孙女吧,只是这么冷的天,又要等这么久的车,冻坏了可咋办?爷爷手中的菜也失了色彩,被寒气袭蔫了。这是等了多久了,也不舍得打个车,望着爷孙俩在寒风中等候,爷爷一只手提菜,一只手护着孙女的后背,为她挡着风,所以我开始都没看到小女孩。看着这一幕幕,爷爷还不停地弯腰嘱咐着小女孩什么,心里不知啥滋味。
竟然也想起了我的爷爷,几十年前的记忆了。最初还是听妈妈对我讲过,我熊爷爷的故事,在我两岁左右的时候,喜欢满街跑的时期,爷爷陪着我一起出去,那时候他已是70多的老人了,防我跑得太快跟不上,他用绳子拦我腰上,我扯着他到处蹿,好不容易爷爷累了找个石头坐下歇一歇,我可不愿意了,抓起沙子扬他,还一句一个,我再让你歇,我再让你歇。害得爷爷一个劲儿地跟着我跑,回家笑着跟妈妈告状,爷爷宠着我呢,才不会生我的气。
后来上学了,我给爷爷写信,他高兴地专门给我回信,尽管那时候他已经80多了,拿笔的手已经颤抖,写出的字好大,每一笔一划都是抖动着的。
再后来爷爷跟我分享他退休后的成绩,整理了很多资料,最开心的还是出了一本书。很是为爷爷骄傲。记得当时说起给爷爷回信,有个朋友很纳闷地问过我,我的爷爷奶奶都不识字,你爷爷怎么还会给你写信?
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像爷爷本来就该这样。仔细想想也的确是,爷爷可是1900年出生的呢,怎么还认字?在我的印象中,爷爷是老师,他一直是住在学校里的。后来问了爸爸才知道,何止认字,爷爷还是大学毕业呢。
当然,无论是否认字,爷爷爱孙女的心都是一样的吧。
在这寒冷的日子,因了爷孙俩的这一个片段,心里好像也跟着热起来,没有了初时的冷彻凄清。车终于缓缓驶进站台,赶紧走进暖意融融的车厢,再看看车厢里的爷孙俩,爷爷腾出一只手,紧紧地拦着坐在旁边的孙女,那眼神里满是关心和宠溺,真好。
在这最冷的季节里,感受到了丝丝春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