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澧之谣
图片来源于网络《资治通鉴》原文: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令向寿还,谓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王迎甘茂于息壤而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其母织自若也。及三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反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弗听也,请与子盟。”乃盟于息壤。秋,甘茂、长封帅师伐宜阳。
甘茂攻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以佐甘茂。斩首六万,遂拔宜阳。
我是甘茂,秦国大将,因平定蜀地叛乱而官居左丞相,与秦国右丞相樗里疾齐名。
虽说我和樗里疾都是丞相,但他是王族出身,我只是个外国人,对于我们之间的区别,我还是很清楚的。
秦王嬴荡一直想要去周王畿逛逛,说是逛逛,其实就是想借此机会灭了周王室,一举抢夺天下权柄。只是秦国与周王畿之间,隔着一个韩国,必须要灭了韩国才能到达周王畿。
韩国虽然弱小,但也是一方诸侯,不可能轻易让出道路来,因此秦国与韩国之间迟早会有一战。
外出征伐,这个任务自然也就落到了我的头上。不过这没什么,当初我投奔秦国就是为了建功立业的,但是我心里有些担心,韩国并不是那么好战胜的,一旦战事持久,秦廷之内,以樗里疾为首的王族一派,必定会在秦王面前诋毁我,如此,我之前的功劳和地位就会毁于一旦。
为此,我必须要做出周密的安排。
在秦魏的边境线上,我与秦王的亲信向寿策马并行。向寿名以上是我的副将,实际上是秦王安插在我身边的监军,这一点我十分清楚。
时值盛夏,傍晚的原野上微风习习,血红的夕阳懒懒的赖在西边的山顶上,不肯下去。红色的光芒染红了将士们黑色的盔甲,也染红了我的脸膛。
“向大人,你且回秦吧,告诉大王,我已经和魏王谈妥,共同伐韩,只是时机暂且还不成熟,何日伐韩,稍后再议!”我把向寿打发回国,是想要让秦王知道,我正按照他的意图联合魏国征伐韩国,不过,我心里还有些想法,要和他当面说清。
“诺!”向寿并没有反驳,答应了一声,然后带领数十个秦兵策马向西而去,消失在夕阳中腾起的红黄色尘土里。
……
我带领着秦军慢慢地靠近了秦韩的边境小城息壤,如我所料,秦王嬴荡早已等候在那里。
亲王将我迎进大帐,问道:“丞相为何迟迟不向韩国进兵,莫非心中还有疑虑?”
我看了看秦王的脸,又看了看秦王身边的樗里疾,说道:“韩国宜阳,名义上是一座县城,其实城高河深,城内兵精粮多,实力不亚于一个郡,现在大王令我率领秦军,背弃险要的关隘,跋涉千里来攻打它,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嗯,丞相言之有理!”秦王嬴荡沉吟了片刻,又说道:“但那又如何?”
“我给大王讲个故事吧!”我又看了看秦王身边的樗里疾,说道:“当年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曾参的母亲,曾母并未理会,依旧在织机上安然织布,可是当第三个人来向曾母讲述这个消息时,曾母立马丢下织布的梭子,跳墙而走了。”
“嗯,不过这与丞相伐韩有什么关系呢?”秦王嬴荡还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
“大王!”我继续说道:“方才我说宜阳易守难攻,恐需不少时日,而我的才能和名声绝对比不上曾参,大王您对我的信任绝对比不上曾母对儿子的信任,况且对臣持怀疑态度的人又绝不止三人,臣恐一旦战事耽搁下来,有人在大王面前诋毁臣下,大王也会像曾母一样丢下手中的梭子。”
我说完偷偷的再看了一眼樗里疾,只见樗里疾眼里有了一丝的不快。
“怎么会呢?”秦王嬴荡说道:“是寡人命你挂帅出征的,怎么会不信任你呢?丞相你多虑了!”
“大王,我再给您讲个故事!”我继续说道:“当年魏文侯命乐羊攻伐中山国,乐羊花了三年时间才得胜而归,回到魏国论功行赏时,魏文侯拿出一大筐诽谤乐羊的奏章,乐羊见了连忙叩拜,说道:‘攻伐中山国,不是臣的功劳,功劳全在大王您呐!’如今大王让我攻伐韩国,其情形与当年魏文侯命乐羊攻伐中山国一样,可是臣乃羁旅之臣,若是樗里疾、公孙奭等王公贵族借此机会诋毁臣下,想必大王会听从他们的意见,怪罪臣下吧!”
“甘茂!”站在秦王嬴荡身后的樗里疾听了我的话,怒不可遏,一脸正气的说道:“甘茂,你血口喷人,你是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没有理会樗里疾的叫嚣,依旧态度平和地看着秦王嬴荡,等待他的回答。
“嗯,嗯!”秦王嬴荡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丞相有所疑虑,哪也不便带兵征伐,不如我与丞相签订息壤之约,承诺不听信任何谗言,全力支持丞相伐韩,丞相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我见秦王嬴荡态度坚决,也就放心了!
……
是年秋天,我联合魏国,拉开了攻打韩国宜阳战役的序幕。但是战争如我料想的一样,进展并不是十分顺利。
一日,我在军帐中思考攻城策略,忽然有咸阳使者来报,说:“丞相甘茂攻伐韩国宜阳,五月而未见成果,右丞相樗里疾、公孙奭等进谏,言左丞相甘茂故意拖延军情,大王欲将丞相调回咸阳,再派将领攻打宜阳!”
我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写了四个字回复秦王:“息壤在彼!”
不久,秦王再次发兵,与我兵合一处强攻宜阳,不多时日,我终于站在了宜阳的城头!
现在我成功占领了宜阳,但是回想起来,若不是我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消除了后顾之忧,怎会有今天的立业建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