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吉普赛星球

来源:二三娱乐

作为文科生,我很难判断《流浪地球》中的物理学设定是否足够合理,好在,无论多硬核的灾难片/科幻片,说到底首先是艺术而非科学,而艺术必然探讨人文,这是我可以勉强参与讨论的部分。

所以此文将建立在全盘接受影片的硬件架构和科学观的基础之上,单纯讨论它的软性内核。

地表不再宜居(东方明珠塔)。

灾难片往往安排地球毁灭,无论是与行星相撞,还是被外星人入侵。

人类自救,要么造飞船移民至外星,抛弃故土;要么驻守家园誓死与入侵者作战,成王败寇。

似乎只有《流浪星球》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第三条路:带母星一起离开太阳系,前往相邻星系的某条轨道上定居,避免被太阳吞噬。

这意味着全球35亿人搭上自己及身后数百代人的青春与奉献,花2500年完成一场史诗级别的流亡,带走脚下的土地,带走庭院里的树木,带走门前的溪流,带走本国的江河湖海。

期间的很长时间里,地球不自转,也就是说,一部分人,一生都是白昼,另一部分人则面对一辈子的永夜。

之前我觉得吉普赛人孤单,是因为人口太少。现在看来,即便一整个星球都是吉普赛人、齐心协力在无垠的时空里一起飘荡,仍然是全宇宙最孤独最微茫的事情。

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啊,造一艘与星球一样大的飞船,模拟地球生态,把人类休眠、转移到外星,一样可以保存有生力量,难度也比带着地球出逃要容易得多。

选择带走地球,一方面,这是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情结,是斯嘉丽·奥哈拉小姐誓死捍卫塔拉农场的决心。另一方面,这是绝对的勇气与乐观:如果不是对未来有特别美好的预期,谁会不计代价、破釜沉舟地发起长达25个世纪的艰难历程?如果不相信后世有望在故园平安生活亿万年,谁会放弃乘飞船逃走的机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帮穷途末路的地球人仍有迷之自信,认为未来会”达“不会”穷“,他们要兼济地球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兼济后代,兼济母星。

影片的价值观是“希望”导向,认为“希望如钻石般珍贵"。其实看得到希望本身就是一种天赋,乐观勇敢者才有。

宇宙漆黑冰冷无涯又大得可怕,或许只有这一点点乐观的精神能在星际发出萤萤微光,让吉普赛人没那么孤单。

媒体近两年总在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意可能是站在宏达叙事的角度,各国协同发展,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

可惜,挑战面前,人类命运抵不过个体亲情。影片主角的爸爸刘培强炸毁存有人类基因和全球已知生物DNA的空间站、放弃图存的”火种计划“、牺牲自己,90%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刘启提供最后一线生机。

地球与木星。

刘启的地球人拯救计划是,当地球接近木星,地球氧气与木星氢气比例达到1:2的可燃比例时,点燃木星,利用这个反作用力把地球推开,避免地球在木星的引力下分崩离析。这一计划虽然可行,但当下极依赖运气,胜算有限;联合政府的”火种计划“却有99%的概率保全人类文明。两害相权,刘培强并没有取其轻。

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刘培强作为父亲的内心戏仍是:”后世百代于我何犹?但此刻地球上有刘启,他哪怕有0.1%的生还希望,我也在所不惜。“

他驾驶飞船自行炸毁在星际,给儿子提供了点燃木星的最后30万吨燃料。

父子总有一天要说再见,燃一颗星星送你,是刘培强能给的最后礼物。两人十几年的矛盾,到此冰释。

(看到这里,我偷偷瞟了一眼邻座的我爸,他正在影厅黯淡光线的掩护下默默擦眼泪。)

所以很大程度上,人类是情感驱动的生物。

但AI不是。AI永远理性,永远结果导向,永远不背叛初衷:诞生时的程序是怎么写的,它就自始至终执行这些代码。《流浪地球》里的AI叫做莫斯,它一生的使命就是保证国际空间站的利益最大化,即便最后与主角父亲作对;《2001太空漫游》的人工智能HAL为了按指定条件完成设定的任务,甚至杀死了宇航员。细思极恐。

有这样的执行力和原则性,统治我们碳基生物,不在话下。何况人类的弱点根本就不攻自破。即便是在电影设定的遥远未来,办事仍可以靠贿赂,跟”上面“有”关系“才能保命,没有主角光环的总要牺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