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扼杀人类天性和美好情感的东西不可能长久

来源:二三娱乐
扼杀人类天性和美好情感的东西不可能长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以前只知道周敦颐是美妙绝伦的《爱莲说》的作者,却不知道他原来还是宋明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祖师。

周敦颐留给我们的历史形像是“胸怀洒落如风光霁月”,而他的两个徒弟程颐和程颢却远没有乃师的风范和魅力。

扼杀人类天性和美好情感的东西不可能长久

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尤其在“去人欲”方面,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一次宴会上,哥哥程颢对投怀送抱的歌女很是受用,而弟弟程颐对近前的美女连一眼都不屑看,且气到七窍生烟。回家后,竟气急败坏地指责哥哥有失体统。程颢觉得简直不可理喻,就反驳他道:“在饭局上,我怀里有美人,心里自然有美人,回家后,我怀里没有美人,心里当然也没啦,而你直到现在,心中还放不下美女,不是吗?”哈哈哈

扼杀人类天性和美好情感的东西不可能长久

而且程颐还认为杰出的政治家也一定是完美的道德家。要有孔孟荀等经典儒家所倡导的一切美德,仁智礼义信。殊不知,在他之前一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就已深刻地认识到,完美的“道德不适用于事功”的残酷事实。一个从政者要是整天按照“仁、礼、义、信”来行事,尤其当面对的大都是“坏人”时,那他可能还没有出头,或者刚一冒头,就被别人干掉了,连表现自己优秀的机会都没有了,当然就更成不了“家”,杰出不了啦。

扼杀人类天性和美好情感的东西不可能长久

美国作家迈克尔·道布斯《纸牌屋》,所讲述的一个心狠手辣的政治老手驰骋政坛的故事,所展示出的欧美政坛一幅幅阴暗、冷血和无情的没有硝烟的“争战”场面,可以说,就是对“道德不适用于事功”的最好诠释了。

况且,能力和道德根本就是两码事儿!它俩没有必然的“亲子”关系。

晋太子申生讲完美的孝道、臣道被逼自杀了;

秦朝公子扶苏讲完美的臣道、孝道也被逼自杀了,如果他不自杀,兴许秦朝的历史又是另一番模样;

吕稚若讲道德被干掉的就不是戚姬,而是她自己;

曹操若纯以道德论人,手下不可能有那么多能员干将;

李世民若讲道德,上位的就是李建成,就不可能有“贞观之治”的盛世;

…………

扼杀人类天性和美好情感的东西不可能长久

历史上很多政治品德不好的统治者,对老百姓却好得没话说;历史上好多有才华有能力的高官名人,人品却不咋的:

才华横溢的蔡京却是个大奸臣;

卓越的科学家、官员沈括,却是个检举揭发的小人,因嫉恨苏轼才华而导致“乌台诗案”,差点使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有趣的伟大诗人;

明朝大书画家,”华亭画派”的杰出代表董其昌,同时也官居高位,但却是个欺辱贫弱,“剥褌捣阴”的恶霸;

……

所有这些一幕幕鲜活的历史,都有力地证明了程颐“出色的政治家必然是完美的道德家”理论是多么的荒谬。

当然,并不是说两者就水火不容,道德与事功兼容的历史人物也很多,比如姜太公、狄仁杰、汲黯等等等等,历史上也有的是,只不过要达到程颐说的“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必定是完美的道德家”,那就纯属胡扯,比如汲黯,为政清廉,而且很注重自身品行修养,但他也有心胸比较狭小的毛病,还有见不得同仁比自己好的嫉妒之心。

而且这个程颐还有更为搞笑的事儿呢,据说:

一天,他正给当时还是小孩子的宋哲宗上课,窗边树枝发出清新可爱的小嫩芽儿,甚是惹人欢喜。小皇帝趁其不备,飞快地折下一支。哪晓得还是让程颐给逮着了,程颐立马沉脸严肃地教训起来:“春天乃万物复苏之际,你怎么忍心折杀这些初生的小生命呢?真是违背天理啊!”

如此无以复加地“灭人欲,存天理”的理论,如此冰冷生硬,扼杀人性正常欲望和美好情感的学说,从它一诞生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因为连他们自己也很难办到,更不用说追随的弟子们了。

所以,才有了明代王阳明“龙场悟道”,“致良知”,以人为本,遵崇自己内心声音;“知行合一”,做作为一个人(而不是畜类)应该做的事,就可以拥有并掌握改变世界的力量的伟大心学的诞生。

扼杀人类天性和美好情感的东西不可能长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