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旖旎||《如何阅读一本书》做好分类与大纲,提高阅读质量

来源:二三娱乐

我一直以为《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纯理论性的枯燥无比的书,但是越往后面读,越觉得这其实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籍,它不是在向你陈述事实,而是在告诉你应该如何读书,怎样做,如何提升等等一系列一直困扰读者的问题。

旖旎||《如何阅读一本书》做好分类与大纲,提高阅读质量 所以在一个人打算开始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先从书名下手,看到书名你学到了什么,这本书应该归类于什么类别,所以,做好书籍分类就是就很有必要了。

书籍分为虚构的小说类和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除去好辨认的小说类作品。我想比较难区分的就是论说性的作品了。这也是很多读书的人,却一直不会读书的原因。

论说性的作品

一、实用性

个别的或社会整体的,教导我们该做不该做的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惩罚等。

二、理论性

有些现代的社会学研究只提供人类的行为观察,而不加以批判,既非伦理,也无关实用。

实用性作品与理论性作品在历史、哲学、科学、数学等书籍中既相辅相成,又不尽相同。因为明智的行动有时候来自于知识。

但是有时候,我却很难归类历史,科学、哲学作品。这就需要对它们的时间地点来做规划了。

历史:纪事,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
科学: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
哲学:比较像科学,不像历史,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而非发生在过去的特定事件。

所以,读者往往会在科学与哲学当中徘徊不已,如果在不知道应该归属于哪一类,而读一本书籍,思维肯定会混乱的。

所以要从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举例中辨别什么是科学作品,什么是哲学作品。

哲学家:以人类的共通性做例证。
科学家:从他特殊经验的结果作举证。

这些最基础的分类已经牢牢的印在我的脑子里,如果再拿出一本书摆在面前,一定不会在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在讲什么了吧。懂得了这些,就要看一个读者是否愿意去实践,或者说是否会对读书提起兴趣并将阅读变成一种习惯来执行呢?

不管前面说了多少实用性技巧,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而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当兴趣变成了动力,动力成为了坚持,坚持走过了21天,就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兴趣是求知的欲望,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

然而,阅读一本书要能摘要出一本书的骨架,也就是组织架构。我们往往读书的时候,就是把自己当一个普通读者,很少有人能认真的列出一本书的大纲,所以读过去的书,就像一阵风一样吹走了,没有留下一点足迹。

找出架构是读者的责任,并要用一本书说出整本书的内容并列举重要篇幅,才能算读者看懂一部分书了。拿《红楼梦》举例,这本名著的架构是什么?有人说是贾府由兴转衰的过程,有人会说是宝黛爱情的悲剧,很多很多的描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所以用公式将一本书各个部分的秩序与关系整理出来,最后加以汇总,导出主线,找出最好的架构。

真正的读者一定会在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中,找出书中的主线,得到想要的答案,整理出最好的内容。

以后读书一定要列大纲,更要带着脑子阅读。

旖旎||《如何阅读一本书》做好分类与大纲,提高阅读质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