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论持久战》,如果你够污,可能你会想到这是左手《金瓶梅》,右手的那本《论持久战》。
一个高明的预言帝–––《论持久战》 一个高明的预言帝–––《论持久战》放心,我没那么污!哈哈!
不扯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老毛的《论持久战》。
一个高明的预言帝–––《论持久战》可能有些人会不以为然,这大学毛邓三那一套,似乎除了忽悠人没有其他的。
但是!
但是!
如果你读了《论持久战》,你可能会重新看待老毛,说不定你会开始翻看毛泽东选集。
这不是开玩笑,反正周边有朋友是这样的。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最重要的军事论著。
掉个书袋子,在《战国策》有这么一句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句话本是形容言辞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中的重要意义。在这里用于形容《论持久战》我以为也是合适的,毕竟它是演讲稿啊。
这篇文章是写作1938年5月,却精准地预言了整个抗日中国战场未来的走势,感觉就像是抗战后撰写的回忆录,可以说毛泽东绝对是不世出的预言帝,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都被他看穿了!
说点正经的。
或许毛泽东不是最早提出持久战的那一个,但毛泽东确实第一个把持久战进行系统化、哲学化并最终提出实用战略战术的人。有看过这么一个评论,说“拿研究课题来说,别人是提出一个猜想或概念,毛润之却是将其做成了几十页上百页的研究论文;拿企业经营来说,别人只是给出一个方向,毛润之不仅给出方向还给出了路线图和具体策略。”
有人将《论持久战》这本本书比作诸葛亮的隆中对,我以为“老毛的论持久战,不知道比诸葛亮的隆中对高明到哪里去了”。
《论持久战》的高明,抄录几段给大家参考一下:
1. 旧日军大本营参谋陆军中佐山崎重三郎说:“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堪称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它是一种全民总动员的攻势战略,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
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公开宣称:“我很佩服《论持久战》。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
2. 蒋经国的秘书余致浚回忆:“我们正继续谈到前线喜讯时,蒋经国突然把谈锋转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了。平时我们谈话从来不涉及有关中共领导方面的问题。而蒋现在却主动提出来,我们自然是仔细聆听。他对《论持久战》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文章对于抗日战争的形势,战争发展的几个阶段,战争形式的运用,以及战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得十分深刻,有很大的预见性和说服力,读了叫人万分信服。他还说,他已阅读过七八遍了,有时间还要下功夫去钻研。同时,他从书架上取出一本《论持久战》的单行本,全书已翻阅得很旧了,书上红蓝铅笔划的道道、圈圈,密密麻麻,书边周围写满了中文和俄文,看来他对这本小册子非常喜爱,是认真阅读过的。”
3. 白崇禧当时系国民党最高统帅部的副总参谋长。他从周恩来手里接过《论持久战》后就一气读完。他赞同毛泽东的观点,佩服毛泽东的分析,他认为《论持久战》是一部军事巨著,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因而积极向国民党最高统帅蒋介石推荐。在蒋介石的认可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同时在征得周恩来的同意后,以国民党军委会的名义通令全国,把《论持久战》作为全国抗战的指导思想。
小小总结
看完《论持久战》,还有另一种感慨:蒋公,遇上老毛这样的厉害对手,输掉江山真的一点都不冤枉。
下一步
这本书我自认为还没有完全读到骨子里去,还很难做出一个高明的评价。
接着还会再好好研究几遍。
换个话题,
每一个人在为自己事业奋斗的历程都会是一场持久战。
如何更好的打一场持久战,这个问题适合大部分的人。
勉之。
《论持久战》这本书大概5万字,可以百度搜原文,只需要花几十分钟就能读完。相信你会有另一种收获。
十二分推荐。
公众号:狮子鉴书(ID:erenval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