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因果?

来源:二三娱乐

无数的哲学家都已经证明过,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前启后继的状态变化,想证明因果律的存在,除非我们知道这个宇宙的全部信息——来自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也描述了类似的证明。

然而,有一种简单而直观的叙事也许可以直接描述我们至今为止所观察到的现象。当前启和后继现象在时间线上发生时,如果后继的现象包含了前启现象的全部信息(或者说是质能),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结果。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前启的现象包含了后续现象的所有信息,我们就可以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这个解释建立在我们对“惰性运动”的基本理解上,也就是说,在这个宇宙内部,除了“永恒”(相对于人类这样的观察者而言)的惰性运动以外,并不存在其他的东西。而我们假设这些运动在时间上总是从前一个状态转化到下一个状态。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所有的信息(也可以称之为质量和能量)是守恒的,只有状态的不同变化。物理特别是化学层面的演变非常鲜明地表达了这一点。在化学反应中,是原子、电子和其他粒子不断地从一种组合状态转变到另外一种组合状态。在宏观上的理解也是一目了然的: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在生物圈中循环,我们呼出的水汽最终会降落在大地上,我们死后的身体会分解回自然构成另外一种组成。

当我们在说原因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说结果。而我们在讨论结果的时候,其实我们总是在说原因,而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东西。如果两个现象之间的关系无法达到这个程度的描述,那么它们之间的因果相关性可能就会相对较低。

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回环所组成的,类似于分形的结构。

分形

分形和回环作为一种隐喻概念,表示出某个前启后继的组合现象会不断的反复重现,在表征近似于完全一样(如果我们考虑到时间,那么这世界上没有任何现象是完全重复的,而只可能是近似重复的)。而因果律就是人类经历了数千年的认知实践以后总结出来的一种描述,到目前为止,这种描述对未来预测地非常好,而科学更是完全基于此之上的,要求在严格控制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多次重现出分形和回环现象,由此来证明一个高度相关的描述在未来也可以被严格重现。

分形也提供给我们另外一个暗示,也就是宇宙尺度的分形和人类尺度的小分形并不冲突,而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这意味着,“这个人没喝水所以死了”,和“宇宙一开始所有的初始状态和信息导致这个人死了”是非冲突的。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想要寻找一个原因的时候,因为分形和回环的存在,我们不能,到现在为止也无法,也没有必要去寻找那个终极的答案来回答,只要找到了最基本的分形结构,我们就可以对因果关系做出归纳性的结论。

所以,也许我们以后应该用“分形关系”或者“回环关系”来代替我们曾经用过的“因果关系”或者“因果逻辑”。

这个理解会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本身的理解。比如说,这个世界——宇宙从整体上来说从未发生过变化——除了对于内部的观察者而言(就好像是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对吗?)。或者说,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新的,一切都是已经存在的东西。唯一说得上是新的东西,不外乎是已有的材料所导致的新的组合——这也符合我们作为内部观察者的观察和实践。就这一点而言,重要的事情在于,身处于其间的智能最好不要说“因为这个世界从未变化过,那我就随便玩儿玩儿就好了”。正相反,因为信息不充分,身处其间的智能所体验的信息是非常多变和多彩的,为了自己的“未来”,需要认真地活下去和计算下去,才能揭示出自己在宇宙中真正的轨迹(反正已经顺着潮水走到这一步了,多走几步看看又何妨呢)。

人类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虽然口头上总是说“人类并非是万物之灵”,但其实在思想上看不出来有任何检讨之意。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人类总是把自己作为一个“世界之外”的观察者,而忽略了“自己正是在这个宇宙中的观察者,是这个宇宙演化的一个部分”。关于这一个部分,足以适合另开一文慢慢讨论了,比如,从“测不准原理”说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