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一直热衷于给我身边的人推荐各种好的书,包括文学历史还有哲学,很多时候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每看到一个手捧书卷的人都会莫名的开心。有时候看到有姑娘或者男生拿着kindle,也会觉得很温馨。我也买了一个它,因为现在电纸书不仅仅比较轻便,而且比较纸书来说便宜一些,其实不管你是用手机掌阅读书,用亚马孙,还是纸书,真真正正去看了就好。
说实在的,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读书,无论是童话寓言科幻作品文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历史政治,都看了很多。但是我其实没有认真想过读书会给我带来什么,只是觉得这样对我的人生会有好处,渐渐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我回忆过去的岁月,满满的也是我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很多人都对高三没有什么色彩的印象,而我回忆起来,高三我看了余华几乎所有的书,还有麦家的经典《暗算》《解密》等等,还有很多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想起来过得真实十分充实啊。
而,让我引以为傲的,也是我这些年来藏书满架,尽管我没有什么钱,但是我依然是个富有的人。是个可以在黄昏的时候,读余光中的寻李白而激昂澎湃的人,是可以拿着烤地瓜在雾霾里浮想联翩的人。太喜欢和自己对话,也很喜欢思考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早已经变成生命中的一个习惯,所以我不懂的读书为什么还要坚持,就像你让我坚持吃饭一样。不用去想,越来越自然了。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大概是读大学以后很少看文学了,因为在读法学,平时除了看专业课外书以外,也就是读一些有深度的法学文集,读一些经济和逻辑学著作,很烧脑,可是读完以后感觉收获真的很大。要读书就要多读一些锻炼自己的,同时要做好笔记,记下来什么你记忆深刻,和能够增长你知识的东西,持之以恒,这才是妥妥的进步。
近来关注了周小平的文章,很是为他的看问题的深度和行文的大气磅礴而叹服。他自己就是一个读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的回答,因为不读经济不看历史不懂法律,你就根本不懂得身边发生的事,它的本质问题是什么?你就会对国际风云变动永远停留在看热闹的境界,而看不透政治背后的惊心动魄。你的生命就一直是浑浑噩噩,你的境界就只能在吃穿之间摇摆,无论你吃得穿得多么精致,你也就是一个低俗的物质动物。为了脱俗,为了摆脱愚昧,人也不能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