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拖延症发作:速读白鹿原 无论在哪个时代 女人都是社会的牺牲品

来源:二三娱乐

陈忠实著作白鹿原,我足足花了几个季节的时间才看完,原因只有一个:我的拖延症发作。毕业一年多,阅读的书量比在上学时少得多;说没有时间、工作太忙,这些都是屁话,实际上就是自己拖拉。

每次发现这个问题,我总会想起毛泽东说的时间就像海绵,挤挤总会有。可惜啊,这句话只是在脑海中闪过而已,并没有给我带来太明显的影响。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毕业的学生,按道理是得看很多文学类书籍,不然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学专业。这部白鹿原作品我也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至今才把它看完。

由于相隔时间太久,前几章的详细情节早已忘得七七八八。但有一点,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女人是社会的牺牲品,不管在哪个时代。

白鹿原里悲剧人物有不少,尤其是女性。比如小娥、鹿兆鹏第一任妻子、白灵、鹿子霖妻子、鹿兆海的妻子......不知道听谁说过,相比现在,旧社会的婚姻制度更为稳定。

稳定在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男女双方婚前根本不用见面相处,也无需相爱,只需要男女双方家同意就可以,看起来是多么简单方便的一件事。

殊不知,当时的旧社会风气如此,女性地位低下,就算丈夫为人如何,也无法离婚,只能一味忍受,这样的婚姻能不稳定吗?而丈夫只管做活养家,至于在外头做什么事,妻子哪有管的份?

白鹿原中每个角色的性格都是鲜明的,百灵的勇敢无畏、兆海的深情、孝文的自私自利,似乎每一个角色都形成了强烈对比。

在旧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生娃做饭是她们责任,老婆娶回家就是用来生娃。冷先生的女儿嫁到鹿家,接受过新思潮的鹿兆鹏不愿听从父母,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一起,于是离家出走。

其实,他也是自私和懦弱的,堂堂男子汉面对这样关乎自己一生的问题不选择正面解决而是逃避,后来妻子变疯,婆家人还说给她留个娃就好。这说法让我想起当代的婚姻问题。我以为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每个择偶的选择空间、自由性相对大,竟然如今也开始倒退。

父母开始着急儿女 婚姻,刚毕业的孩子便被张罗婚事,四处找人介绍,生怕儿女成为剩男剩女。当孩子们接受了相亲安排,那么一连串的麻烦将随之到来。频繁的相亲见面、父母絮絮叨叨的问候,但问题只有一个:你怎么又不喜欢?

喜欢这种事很悬,硬要凑几个词句来表达恐怕无人能说得上。当我们告知父母,我对他没感觉时,迎来的只有一盆冷水,冰凉的水从头到脚的淋。

在父母眼里,不存在什么喜不喜欢或是有没有感觉,只有条件合不合适。这不就是旧社会的盲婚哑嫁么?

俗话说男人最怕入错行,女人最怕嫁错郎。但是,这句话在旧社会上从不适用,因为嫁与不嫁决定权并不在于自己手上,又从何谈对错呢?遗憾的是,现在虽说新时代,可这种事还依然有,而且发生频率还相对高。

在白鹿原里,很多事情的悲剧源头其实都在于女人。比如白家连娶7个老婆,前6个都无故逝去。如果白家停止娶老婆,那么是不是后来的事都不会发生。

如果黑娃没有把小娥带回白鹿原,也许白孝文还是人人尊敬的村长、鹿三享清福、仙草不会因病离世.....小说里能够推动情节,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女性角色不多,但到了最后都一一离世。她们年轻时的婚姻无法自己决定,以致后来酿成了巨大的悲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