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消费同性恋?我不苟同

来源:二三娱乐

寒假火了部玛丽苏校园BL网剧《上瘾》。
同性恋世界的“霸道总裁爱上我”

剧情浮夸,少将儿子看见好看的男生没几天就会被掰弯?
吻戏被删,最后又被强行下架。是广电混蛋还是恶心营销?说不清。

总之,“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下,把两个好看的男主凑成CP,满足了屏幕前一群没有性生活的人的所有意淫。全民“上瘾”,我也没能幸免。

但越看到后面,就越谈不上喜欢。

先是对编剧“柴鸡蛋”的厌恶。先不说原著小说烂成怎样(她是怎么把钱从投资方口袋拿出来的?),后期的一系列营销更是让人反感。

而且剧情进展真的只是基于许多腐女同志以及耽美小说的YY之上。

什么“给你买东西买到倾家荡产也不心疼”,什么送奔驰车欧米茄,什么搞对象搞到了继母的亲生子。Excuse me?

出品方及幕后公司利用“腐女文化”牟取商业价值的过程中,却丝毫没有把国内广大同性恋群体的真实生活状态表现出来。这样的《上瘾》只是披上一件鲜艳的外衣,把同性恋爱情包装成天长地久永垂不朽。最多只能说它小清新偶像剧而已。

不可否认,同性恋爱情在当前文化市场中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消费同性恋,我并不苟同。

网上数据,中国大陆15——65岁的同性恋人数约在3000万,其中男性2000万,女性1000万。当然我相信真实数据肯定更惊人。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在中国,却依然被深深地误解。

每当我向身边比较能信任的人表明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时。总会有

“那你还喜欢女生吗?”
“没有”
“那你和女生谈过恋爱吗?”
“……”
同性恋不是双性恋。谢谢。

“那你要小心啊,做好安全措施。”
“恩,我会的。”
“别万一得了艾滋病啊”
“……”
别诅咒我,成吗?

这是这个世界对你的善意,虽然听着不太舒服,但是我依旧心存感激。
但如果下次你说“有机会给你介绍男朋友”的话,我会更开心的。(打了个比方)

国内同性恋面临着向父母出柜,被家里逼婚的压力。他们可以不向这个社会妥协,自由选择自己的伴侣,但是在适婚年龄到了的时候,面对与血肉亲情的迂回博弈时,往往缴械投降。

上一代人无法理解男生怎么喜欢男生,女生又是怎么喜欢女生。构建过家庭的他们对于同性恋是如何相互吸引并相爱到他们是如何发生性行为解决性需求几乎是一无所知。这需要我们的引导和理解。

但是许许多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同龄人在提到同性恋时都会嗤之以鼻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这种人,我看不起。你可以不理解,不接受,毕竟你丑。但是请你有最起码的尊重,好吗?尤其一些以为自己长根鸡巴就能日天的直男癌重度患者,我真的鄙视。

分享一个常见场景。
许多直男直女在得知某人的同性恋身份后都会避之不及。拜托!同性恋不是见一个爱一个。你真以为自己这么有魅力?

误解和偏见导致差异化对待,对峙的局面大概还要好久才能化解。
所以我们不敢在人潮汹涌中握住对方的手,在拥挤的车厢里环绕住彼此的腰肢。所有的欲望在深夜汇集成一股不满、无奈、孤注一掷的力量,然后慢慢消解疲惫、重固爱情。

但是同性恋与异性恋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追求的同样都是爱情啊。用耳眼鼻喉身意去感受,全心全意投入,会受伤,也会重新开始。我们与你们的爱情,并无二致。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这个时代,对于同性恋乃至整个LGBT群体的包容度已经逐渐升高了。但是如若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一群人时,你真的会无所忌惮吗?

是的,“腐文化”的确盛行,这使得同性恋群体从原来的边缘化人群逐渐走向大众视野。某胡姓和某霍性男星被炒作成“国民CP”之前,就存在大量的卖腐宣传,这看似是同性恋群体的崛起,但实则只是商业包装下两个直男的哗众取宠(只是骂背后的经纪公司不要脸)。热爱这对CP的人所信奉的只是其出众的颜值,而不是同性之间的爱情。

真诚的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见,人们谈论起同性恋时只是一笑而过,毫不在意。而不是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来一场言语的狂欢。我只想在你们的意识中慢慢消失,从此世界不再有同性恋和异性恋,有的只是一对对终成眷属的有情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