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
你这人,就一点,真TM仁义
一场电影连续看两遍是什么体验?别想歪,并非是陪不同的人看同一个电影。这个桥段电视剧里居多,总之我是没有遇到过。只是头天晚上睡觉无聊,逛着空间居然发现有福利,手贱的我就点开了看了。一点睡意都没有,看完就觉得这才叫电影。然后,第二天又陪基友去电影院看了一遍,还他一张电影票。你看,好的产品从来不怕试用后付款,导演如果拿枪版这事儿说影响票房,那我只能说,你的电影可能是真的不够好。
其实好的电影,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都会由衷的感受到导演的真心诚意。
本人觉得,电影要么说一个好的故事,要么就卖观众一份情怀,情怀这个东西虽然被@老罗玩坏了,但是情怀这个词本身并不坏。六爷这个老炮儿看着就让人觉得霸气,这种霸气是基于仁义而来的,虽说是流氓,可是讲规矩,这份规矩其实人心本善。电影从头到尾都秉承着这份善。
在老炮儿的眼里,盗人钱财并非不义,如若不将证件归还,那才叫实属不仁之举。这份心里的尺度,排除被盗人之外,在其他人眼中似乎也正是如此,说白了,导演的高明之处就是能道出这份尺度,社会的尺度,这个尺度并不是法律能够衡量的。
对于六爷的刻画,故事的主线是六爷用自己的江湖规矩就自己的儿子,为了人物的饱满,电影几乎前一半都在描述着六爷身边的小事儿,在城管面前给自己的哥们儿撑腰,闷三儿打架被抓,六爷借钱给捞出来。在六爷眼里,仁义二字才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当然,电影对六爷侧面的刻画,就是霞姨,不得不说她作为电影里几乎是唯一的女角色,完美衬托出了六爷的高大。作为了一个男人,一生能有这样一个蹦着你心去的女人应该是太少了,是因为社会不一样了。
为什么导演给我们刻画的这个人物,观众就喜欢了,如果不是冯导出演,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当然不是,演员本身仅仅只是充当表演的工作,我相信,只要不做作,一个合格的演员和一个正常的观众还会因为人物而去喜欢,而不会是演员本身。
是时候切回标题了,90后的我们真的不懂老炮儿眼中的那份仁义吗?我相信除了六爷的儿子,电影院里观众都应该是能看懂的(包括90后),只是就是那份我们期盼已久,却被现实一次次欺骗的仁义。电影里小波和六爷的对话,我其实是不认同的,在小波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好玩,自己爽,别人爽不爽那就不管了。
我不知道因我幸运,还是我健忘,总之,我这二十多年来认识的哥们儿中,几乎都有着六爷的那份仁义。而并非小波说的那样,自己爽了,对于其他的事儿就不管。90后的我们爱玩儿,这点我是肯定的,也无可厚非,其实说白了,每一代人都爱玩,只是每一代人玩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但是关乎仁义,关于做人的原则,关乎兄弟的情谊,难道我们90后就抛到一边了吗?
小波的室友在小波出事儿后,跟没事儿人似的还在玩游戏?最后六爷在找到他的时候,他说明他其实和小波没有交情很深。的确,在我看来,他俩可能根本就没有交情而言,难道朋友出事儿了,通知下朋友的家长这点事儿总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吧。所以,我是觉对于这点,导演表达的太片面和不客观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小波室友这样的朋友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那是特例,真的是特例。
关于跳楼这件事儿,在那儿叽叽喳喳让人家跳楼的,在楼下看热闹的群众演员几乎是也是大叔大妈级别的人物了,因为,对于别人跳楼这件事儿,90后可能根本就不会去关心,更不会在楼下嘲讽,自然也不会和六爷那样去对待这件事儿。其实对于这两种,不去关心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对待方式。
其实电影里的年轻人,只有两波,一波是小飞,官二代的儿子,还有就是小波,痞二代的儿子,其实这两类人都不具有社会代表性,他们仅仅只能代表90后中的小众群体而已。虽然影片讲述的是老炮儿一代人的情怀,但是关乎仁义,在新一代人中还是一直在秉承着,而且,在六爷死后,小波让这份情怀在升华。
同样是给陌生人指路,六爷的不羁可能是年轻人所不能接受的,而小波的方式不正是我们所期待和希望得到的吗?
希望看过《老炮儿》的新一代人,一起秉持好这份仁义,将其升华,岁月催人老,情怀仍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