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秩序与自由——《光明王》

来源:二三娱乐
《光明王》罗杰·泽拉兹尼

《光明王》中所描述的是遥远的未来,人类殖民异星的画卷。在这颗星球上,垄断了科技的统治者们将自己塑造成为印度教中的诸神,通过提高自己与平民之间的技术壁垒来保证其对自己的信仰,进而建立绝对的秩序。然而,诸神中有这么一位普罗米修斯式的人物,他放弃了自己养尊处优的地位,致力于突破诸神的垄断,让科技的火种再临人间。追随者们将他视为佛陀,为光明王,为黑暗时代里的曙光……

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光明王》显得不是很正统,全篇鲜有流露科技元素,反倒更像一部奇幻作品。但是对泽拉兹尼这样一位本来就很擅长进行奇幻创作的作家来说,这样的安排一定有其深意。我认为,之所以设计为科幻的基调是为了更深层次地凸显人性。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在这样的神话故事里,神与人之间生来就是不对等的,同时人所遭受的惩罚本源上来自于自己的罪孽。而在《光明王》中,"神"与人没有本质差别,造成一切悲剧的源头是权利的两极分化。作者在这里着重要表述的是人生而平等这一理念,为了彰显此理念,明确使"神"之所以为"神"的是实在的科技而不是玄乎的法力就很重要了。毕竟科幻的逻辑性使作品中的壁垒不像在奇幻中那么难以逾越。

若让我为这本书归类,我更乐于将其放在《1984》、《美丽新世界》等反乌托邦作品的小类里。我曾单纯地以为反乌托邦小说表达的只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嘲讽,现今又觉得它们更应是对极权主义和愚民政策的控诉。其中最核心的矛盾应是秩序与个体自由之间的强烈冲突。

反乌托邦小说中的一大共性就是人们都生活在一个非常规范化的社会中。除统治阶级外,每个个体都按部就班地运作在自己的轨道上。为了维稳这种规范,个体之间的差异被削弱,在执行手腕上表现为蒙蔽民众视听,禁止文化艺术传播。这是一个秩序走向极端化的社会,意味着个体自由被无限压迫。在其短暂的稳定之后,势必会遭到个体自由意志的反扑。秦王朝践行的焚书坑儒就是典型。同时,不得不遗憾的是,这种极端的秩序对一个文明的文化发展造成的损伤几乎是不可恢复的。即使在秦朝覆灭几百年后,中华文化也很难再现前秦诸子百家的辉煌。

但是,相应的,当个体自由过分发展之时,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个体之上所受限制过于薄弱时,其往往会表现的盲目且极易被煽动。这种混沌的力量一旦爆发就很难加以控制,会迅速地朝另一极端发展。一如"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在十年动荡之中迅速崛起并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偏激。可以说,个体的过分自由同样是可怕的。在缺乏秩序的有效约束时,这种纯粹由个体引导的行为带来的危害不亚于焚书坑儒。

所以说,秩序与自由应是相宜得章的,历史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在此消彼长的二者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点,很难很重要,需要每个文明在前行中不断地探索尝试。也需要无数个光明王这样勇于直面时代错误的先驱来带领人们拨云见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