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问题区的静美交流:孩子大了,我依然为他睡前朗读。

来源:二三娱乐

P.E.T.复盘5楼

      这次是一个很简单的复盘,只是借此讨论一个小问题。

一、儿子的选择

       昨晚,有一件事让我有些意外地感动。

       晚上,离约定的上床时间不久了,9岁的大儿子说要看一集英文动画片。

       我看了下时间,然后发了一条预防性信息:“现在有点晚了,如果你要看英文动画片的话,呆会你上床后我就不能给你朗读了,可以吗?。”

       儿子想了想,说:“那我还是不看动画片了,今天多朗读一篇散文和寓言吧。”

       说完,儿子就去刷牙洗脸了。

       我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动,原来,在他心里,我为他睡前朗读还是挺重要的,至少在这一刻,重要性超过了他想看的动画片。

       然后,等他上床躺下后,我像往常一样,熄了房间的灯,在昏黄的台灯下,为他读了两篇散文和两个寓言故事。那一刻,我读得比以往都更加用心和更有情感,也感觉比以往都更温馨。

二、孩子大了,还需要为他睡前朗读吗?

        睡前朗读,对于小龄儿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孩子移情能力也好,培养阅读习惯、开发智力也罢,绝大多数父母都认可其重要性。

        随着孩子长大,当他已经完全能自主阅读后,有不少父母可能慢慢都放弃了睡前朗读的习惯,觉得似乎已经没有必要。

        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后,我们也曾有过这个念头:孩子已经快8、9岁了,自主阅读能力早就很强了,晚上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似乎也可以取消睡前朗读了,还可以让他早点睡觉。

        当时,我们先问儿子意见。儿子先是不同意,问:“为什么。” 

        我们说:“你已经自己看书看得很好了,而且现在晚上时间也经常比较紧,不如早点睡觉吧。”

        当时,儿子也同意了。

        不过,后来我和妻子讨论的时候,突然又觉得睡前读一些文学或故事素材,对于提升他的作文能力或许也有帮助。于是,我们并没有停止,只要我或者妻子都在家时。因此,当初在孩子8岁多时,我们选择坚持仍然为孩子睡前朗读,是带着一些功利心的:这样滴水石穿的熏陶,对他的作文提升或许有利。

三、睡前朗读,其实是无问题区的一种静美交流

        接触P.E.T.后,我尝试用问题归属的思维来看待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其中,无论是孩子问题区、家长问题区,或是双方问题区,虽然自己也在积极改变,但难免会有扔出绊脚石或抑制不住急躁生气的时候。而无问题区应该是亲子关系中时间最长的,如果利用得好,将会是亲子关系很好的修复剂和润滑剂。

        因此,我突然以另一种视角来看待我当初坚持的睡前朗读,找到了比提升作文大得多的意义:我和孩子在无问题区的一种静美交流方式。

       总体而言,我为孩子朗读的书很杂。最开始坚持时,买了一套作文素材,里面有很多分类的中外小故事、成语典故等等,孩子倒也乐意听。后来又有很多历史故事、神话故事、长篇小说、名家散文、寓言等等。

        有段时间,儿子看到我在看小说《追风筝的人》,是写两个阿富汗小男孩的故事。他自己拿过来翻了一翻,觉得很感兴趣,然后就吵着让我晚上给他连载朗读了。我开始是有点抗拒的,心想:你要喜欢,可以自己看啊;而且小说那么长,要读好多天。不过后来,还是开始给他读了。

       那段时间,他对这部小说极其着迷,听我和他妈妈给他读完一遍,又利用旅游的机会,在喜马拉雅听里面又听了一遍,还经常和我们讨论小说里面的人物性格。有意思的是,寒假写日记时,他有一篇日记,竟然自己模仿《追风筝的人》开篇的倒叙写法。虽然语句比较稚嫩,但那种倒叙的结构和口吻,还真和小说又几分相像,着实让我们惊艳了一把,只是他目前还无法在文字和措辞上驾驭。我和他妈妈相视一笑:看来这样坚持,对于提升作文还真有点帮助。后来,他又吵着让我们读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也听得非常着迷。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提升作文能力,并不是坚持睡前朗读的真正意义。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那段睡前安静的时光,通过那些优美的文字,让我们彼此有心与心的联结。

      英国的YouGov为儿童出版社Scholastic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父母在孩子能够独立阅读时就不再给孩子朗读,即使是孩子还没做好再也没有睡前故事相伴的准备。这次调查显示,即使是在大龄孩子中,仍然有83%的孩子喜欢有人给他们朗读,68%的孩子表示这是与父母相处的专属时间。正如其中一位11岁的男孩的描述,“这让人感觉很温暖,非常开心。”

四、做孩子的“朗读者”

      最近,董卿主持的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特别火。有一次妻子说,可以让儿子也看看这个节目。我说,这个节目确实挺好,不过倒也无需刻意让孩子去看,我们每天不就在做孩子的“朗读者”吗。

       有时候也会想,这个习惯会坚持到什么时候呢?这个其实并不取决于我们父母,只要孩子愿意听,我和妻子会一直为他朗读下去,直到有一天,孩子对我们说:“我已经很大了,不需要你们再为我睡前朗读了。”

        或许到了那天,我们会有些失落。但至少现在,我们仍然还有这样静美宝贵的相处时光:黑暗的房间中,一盏灯,两个人,读出的是美好的文字,流动的是温馨的情感,储存的是满满的回忆。

        昨天晚上,读到的一篇散文,是泰戈尔的一首诗:

《新月集》—玩具

孩子 你多快乐呀

整个早晨坐在尘土里

玩一根嫩绿的树枝

我微笑着

看你玩那根小小的树枝

我呢 忙着算帐

一个小时一小时地  把数字加起来

也许你看着我心想

多傻的游戏呀

把早晨的时光都糟蹋了

孩子

我已经忘记了专心致志的玩树枝和泥巴的本领了

我寻找昂贵的玩具

收集一块一块的金币

而你无论找到什么

都能发明一个开心的游戏

我却把时间和精力

都耗费在我永远都得不到的东西上

我在脆弱的独木舟里

挣扎着越过欲望之海

却忘了自己也在玩一个游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