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结合“给定材料1”,谈谈沈书记的“三怕”对做好执法工作的启示。(15分)要求:,分析透彻,条理清楚。篇幅250字左右。
江苏申论题历来有想法,敢创新,这道题就是典型,在批改班里,很多同学就被这道题的表述方式给绕进去了,你看懂这道分析题的难点了么?
对于很多同学而言,考试失败,是因为完全没有看懂难点。
三怕是现象是结果,你要反推出原因
这里的怕是个反面表述,没有像普通的资料正面表述他的做法成绩,而是说他怕什么,这个思路对于习惯正面表述的同学而言,就非常别扭。
这里的怕只是现象,而不是他真正的怕,或者说,这个怕是个结果,你要从现象结果反推出原因。
比如,他怕听不到骂声,不是他想听骂声,而是骂声这个现象所代表的问题,也就是说,怕听不到骂声等于怕听不到问题。
那么进一步地为什么会听不到问题?不是耳朵不好,不是主观不想听,那是什么?是脱离群众才会听不到。
也就是说,怕听不到骂声是指怕脱离群众!这才是根本原因,这才是你从已知到未知的严谨推导过程。
启示还要再颠倒一次
启示是见贤思齐,也就是看到别人好,自己也要学,你怎么学?基本作答思路就是措施+效果,类似于经验总结。但是这道题这么写就不行了,你也说怕脱离群众?意思虽然对,但是非常别扭。
就这么一道分析题,从题设到作答,颠倒了两次,难度可想而知,你看懂了么?另外,
这道题资料和三怕是论证关系
从脱贫到致富再到继续发展,材料具体地体现了沈如何兢兢业业地工作,相当于完整地对应了三怕的启示实质。你有没有看懂,具体讲解见课程。
但是三怕的反面表述方式,又扭曲了这种论证关系,直观地看,你会觉得资料和三怕似乎关系不大。
题设资料作答,都是拧劲儿的,江苏省考申论出题人,这心思,似海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