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晚开学,女儿在家,我们开启了三口子的生活方式。像大部分的中国家庭一样。
我是早更鸟,他们父女俩是猫头鹰。我开玩笑说,我做早班,他们是做夜班的。
我的清晨,从泡茶开始。泡茶是一个仪式,我喜欢用茶的香味来让我清醒,然后喝一杯让自己温暖起来。春节前我到阳山朋友那里,买回来一袋老白茶。据说,老白茶能消炎,这个时候喝着,特别安心。
一杯茶后,我开始我自创的运动,拍打、扭动、原地跑步高抬腿,直到浑身充满能量。
我的工作,从上午八九点开始,或读完昨天拉下的文章,或整理课件,或微信互动,然后就开始坐下来写作。这是最安静的时刻,因为父女俩还在享受晨梦,连猫咪666都也不来打扰,只是安静地趴着,保护着这黄金时刻。
家里有猫咪,猫咪掉毛,我就需要使用吸尘器来清洁地面。但这吸尘的工作,一定要等到他们父女两个起床后才可以,不然就会遭到抨击。我也理解,吸尘器的声音太吵了。我不再喊他们早早起床,一来不讨喜,二来也会产生效应:他们非得等我喊才肯起床。于是在N个懒觉后,有人开始说要把上午找回来。你看,这可不是我说出来的。但是现在,即便他们晚起,我也接受了。
我自己做点简单的食物,安排好自己一个人的早餐。父女俩不需要早餐,他们是上夜班的人。 如果饿,他们会自己准备夜宵,我想。我真的不爱做饭,没关心过他们夜里吃什么。倒是他们俩个,每天切磋厨艺,然后告诉我要买什么菜回家。
昨晚我就享受了父女俩在厨房研制的“法国热红酒”。红酒味道奇特,竟然里面还放了桂皮,水果也加了几种。女儿端给我的时候,我看造型很好看,就要拍照。她说:你的手不好看,别拍了,我那里有。我一看指甲,年前染的,确实斑驳得不好看了。
女儿非得看我喝完,还问好不好喝。她最近厨艺猛增,兴趣盎然,不知是不是遗传基因的作用,她爸爸也爱在厨房捣鼓各种菜式。但也有一个原因,今年夏天,她要去英国留学了,她需要一个人照顾自己,于是先把烹饪学习起来。
前天,我烧了唯一被她称赞的“妈妈菜”红烧排骨,她问我为什么汤汁不是黏黏的。哇,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把食谱告诉她,她开始观察并挑战我了。
我说:“做菜有天赋,真棒!”
我女儿回了一句: “你就知道夸我,这个夸天赋是不好的”
一家三口都学心理学。有时候,对话很难的。
有一天孩子爸爸在厨房大声嚷嚷:为什么放了这么多油!原来我女儿尝试做炸鸡翅,倒了半锅油。孩子爸爸说太浪费了,女儿嘀咕:我哪里知道放多少油!我参与调停:孩子做饭,要鼓励才是,这次油多放了,下次不就少放了嘛!
我这样说不免把孩子爸爸放在了一个对立面,但这其实不是我想做的。我们都有自己的迷思。有时候,我执着地要告诉女儿已经被证实的道理,孩子爸爸就说我剥夺了孩子的体验,就好像看电影,谁希望旁边有个解说员呢?!
为什么炸鸡翅吃?我猜也许韩剧看多了。最近我被女儿带着看“爱的迫降”,被帅帅的男主角、甜蜜的女主角和高潮迭起的剧情吸引了。 女儿一直抱怨我没有和她一起好好看电视看肥皂剧,不想竟然在这个冬天,我们一起完成了夙愿。但是真奇怪,为什么女儿觉得一起看肥皂剧有那么有趣呢?
我也没有问,问了也被说我不理解她。我很享受她给予的这个机会:在“逼迫和监视”中看韩剧,感觉很有意义。
隔三岔五,我妈妈会来视频聊聊天。70多岁的人了,很乐观,很坚强,还很好学。她学会了视频聊天后,时不时来问问我的状况。大概她感觉很好,聊天的时候一直微笑,很开心的样子。我也笑着回答她的问题。虽然聊天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告诉今天吃了什么,在哪里买菜,有没有出去溜溜,但是每次都喜滋滋的。
我在家练习金刚坐。据说这样的坐姿对身体好。这也是受了电影《日日是好日》的影响,日式茶道练习,都是跪着的。金刚坐的坐姿,看起来特别自然特别严肃,仿佛今年春节这脱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