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终前下诏,一定要杀了此人,雍正不仅没杀,还待他礼遇甚厚
雍正皇帝是大清王朝最有话题的帝王,一是因为他的继位过程颇受争议 ,二是因为他在位时间不长,却做了不少大事,三就是雍正之死成迷。被后人议论越多,就更加说明了他一生的不同凡响。雍正皇帝一生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他短暂的帝王统治为清朝的康乾盛世起到了持续和发展的作用。雍正可以说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雍正并非皇长子,按说帝位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但雍正心机深重,办事果断,心狠手辣。九子夺嫡时雍正把自己比作闲人,好像对帝位没有兴趣,正因为他的沉着冷静,让康熙以及许多大臣对他放松了警惕,众王子也没有把他作为竞争对手,这一切都为他在后来的皇位争夺中取得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儿子,康熙的嫡长子承祜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胤礽被立为太子,胤礽成为太子后并不是积极协助康熙打理朝政,努力学习治国经验,而是拉帮结派,自立山头。康熙看不惯他的作为,把他废掉了,胤礽被废以后,各王子之间就进行残酷的争斗,都想成为太子。由于种种原因胤礽又被第二次立为太子,按说再次立为太子后,他应该收敛,可他却再次让康熙失望,康熙力排众议,又一次把他废掉。此时胤禛却劝康熙重新立胤礽为太子,但康熙并没有答应,在康熙心里对胤礽还是非常戒备的,康熙认为胤礽不可做自己的继承人。
胤礽被废掉之后,一直被康熙关押,直到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可在他临终前竟然留下遗诏:要把胤褆、胤礽两人杀掉。胤褆是康熙的庶长子,康熙一直觉得这两个儿子今后会给大清带来祸害,所以他也不得不忍痛割爱,中国自古就有虎毒不食子的说法,但作为一代有远见的帝王康熙,为巩固和顺利传承自己的江山,他不得不做出常人不可理解的抉择。
雍正继位后,按说他应该遵照父亲的遗命,杀掉胤礽,如果他这么做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毕竟胤礽是前太子,他活着对雍正也是有威胁的,可雍正却并没有这样做,我们可以认为以前他在康熙面前为废太子胤礽求情,只是为了赚人气作作样子而已 ,而现在他却真的不杀胤礽 ,这里我想,作为帝王家的他们也是人,也有手足之情,在乎感情是不杀胤礽的主要原因。当然胤礽心中对雍正很感激的,毕竟只有他在康熙面前为自己求过情。
胤礽是被康熙关押的,尽管康熙已经去世了,雍正也不能把他放出去,但雍正经常让太监悄悄给胤礽送去食品衣物,每次胤礽都会问是不是皇帝赏赐的,如果是皇上赏赐的,应该叩谢皇上的恩情!此时的太监都是一言不发,原来雍正并不想让他的兄长行君臣之礼。
雍正登基第二年,胤礽患重病,雍正得知后非常难过,他很想去看看自己的兄长,也算是见上最后一面,可他转念一想,假如自己出现在胤礽面前,胤礽要给他行君臣大礼怎么办。出于诸多原因,直到胤礽去世他们兄弟也没有见上一面。胤礽去世后,雍正命人 给他操办后事,并且按照亲王的规格执行,所有花费都由内务府支出,不让胤礽家人承担任何花销,雍正还封胤礽的儿子弘皙为理郡王,足见雍正有情有义。
胤礽出殡之日,雍正本想亲自前往致祭,大臣们纷纷上奏不合时宜,胤礽本是负罪之人,皇上亲自祭奠恐怕不符合祖制。雍正却说:"兄长负罪是因为父皇,如今人已去世,罪也消失了,他仍旧是我的兄长啊!"雍正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亲自前去给胤礽祭奠。从此后雍正对待兄弟的举动被大家赞颂,历史上很多人也认可雍正是个很有情义的人,他没有对兄弟们赶尽杀绝。当然也有不少人说雍正是为了收买人心,做样子给世人看看而已。不管雍正当时出于什么目的,也不管后人怎样评说,雍正能这样做,也不失为多情多义之人!更何况他在当时还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帝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