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劫数……

来源:二三娱乐

原创  文/冷月君

万里长江浩浩东流,途经一处古镇,遽尔向西,回流三十里后才又折返而东,这座古镇因而俗称“西流湾”。因地理阻隔,江水在此流速急减,故此地一直是长江中下游的一处天然避风港。

清朝末年,有一位浙江商人,名叫汪临海,在四川经营多年,收入颇丰,这年将近岁末,要回乡探亲,便携了三千两银票,乘船东归,行到西流湾时,忽染风寒,船老大便建议他下船看病。汪临海来到镇上,寻到一位郎中,姓李,四十来岁上下。行医多年,远近小有名气。李郎中替他把脉问诊,细细询问了一阵,称汪先生身体较虚,应该是平日未注意养生的缘故,加之正值隆冬,江面上更是寒冷,因此建议汪临海在镇上小住几日,调理好身体,风寒驱走之后再乘船东下不迟。当下给汪临海开了几味药,并替他熬了,服了一剂。

汪临海喝下药后,感觉体内暖和了不少,人也精神了一些。回去跟船老大讲了,让船先走,他留在镇上养病。船走之后,汪临海重又回到李郎中处,原来之前李郎中跟他说,他家有几间空房,平时有人生病不方便来回奔波的,往往也在他家住上几日,只要给些饭钱就可。因此汪临海决定在李郎中家小住几天。

要说这李郎中,人品原本不错。十几年治病救人,日子却过得不太如意,只因这镇子三面环水,人口有限,他的收入也高不到哪儿处。这次遇到汪商人,见他出手阔绰,不由得动了心思。恰好这几天他家也没住别的病人,于是得空就与汪临海闲聊。得知他带了巨款回家探亲,在此地又是生人,因此心生一计,将汪临海的药方给改了。第二天汪临海喝下汤药后,上吐下泻,到得晚间,已接近虚脱。李郎中来探视后,却说这正是要好转的迹象,晚上又给他开了一副燥热的药给他服下。汪临海服下药后,整个晚上五内如沸,无法入睡,第二天竟已奄奄一息,这才知道上了大当。

第二天中午,李郎中来到房内,汪临海已动弹不得,躺在床上问李郎中,“咱们素不相识,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为什么竟要害我?”李郎中道,“咱们是无怨仇,要怪只怪你太有钱,我在这小地方做郎中,总不甘心,老话说,人无横财不富,你就算是送给我的一笔横财吧!”汪临海叹道,“我带的钱都给你,你把我医好让我返乡吧!”李郎中道,“你这人是病糊涂啦,我让你走了,你去告官,我岂不是钱财没到手,反倒要坐牢?”汪临海大惊,急要跳起,可是全身无力,看看李郎中走近,惊叫道:“你要谋财害命?就不怕遭报应吗?”李郎中不答,抓起一个枕头,将汪临海的整个头紧紧捂住。汪临海本己虚脱无力,挣扎几下后,窒息而死。

李郎中也紧张得满头大汗,见汪临海不再动弹,这才慢慢的拿起枕头,向他望去。只见汪临海两眼血红,面色狰狞,已经断气,急忙拿被子将他全身紧盖,退出屋外静座半晌,待心气平静下来后,才去细细翻看汪临海的行李。

除了一些散碎银子之外,李郎中果然在行李的夹层中发现了三千两的银票,这下大喜若狂,这一日店子也不开了,夜深之后在屋后的园子里掘了个深深的大坑,将汪临海连人带被的埋了下去,平整好土地,在上面栽了棵槐树,从此再不进后园。

李郎中得了这三千两银子,却丝毫不动声色,平日里依旧开店诊病,过得两年,才渐渐的置办些产业,此后的十来年中,买了上百亩田地,又娶了个老婆,请了一些长工,做起了地主。但汪临海的事情,他深藏在心底,对谁也没说过,为怕酒后失言,他也早就戒了酒。

那棵槐树长得倒挺茂盛,枝叶森森,李郎中每年都会去看一看,悄悄的烧点儿纸钱。

李郎中娶妻之后,很快就生了个儿子,四十多岁才娶妻生子,按理说应该是很高兴的事情,但李郎中看着自己的儿子,却时常眉头一皱。

其实李郎中的儿子从小就长得眉清目秀,挺讨人喜欢的,李郎中给他取名为李长贵,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永保富贵。可是李长贵虽然长得清爽,人也聪明,却不爱读书,经常有出人意料之表。据说,李长贵才十岁的时候,有一天找李郎中要钱。李郎中奇怪,平日里都有给他上十两银子的零花钱,这是普通人家十几天的开销,他怎么一下子花掉了?

询问之下才知道,李长贵头一天偷偷买了一小块牛肉,又花了十两银子买了一堆的灯芯草,用灯芯草烧烤牛肉。这灯芯草比较贵,也是极易燃烧的东西,点火后一忽儿就烧没了,李长贵不停的烧灯芯草,用它来烤牛肉。花了十两银子的灯芯草竟然还没有把牛肉烤熟。李郎中气愤之下,给了宝贝儿子一耳光:哪有这样烤肉吃的?不都是烧柴烧炭吗?你小子!

李长贵却说道,这样烤的才好吃,他做梦梦到的做法,梦里有位爷爷教他的。李郎中怒道,“你说的爷爷长啥样?胡说八道!”李长贵描述了一下那位“爷爷”的长相,李郎中听罢里心一寒:这不是十几年前汪临海的长相吗?怎么回事?小镇上没人认识他,天下也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啊。

当天夜里,他一个人又悄悄的到了那棵槐树边,烧了好多的纸钱。

但说来也怪,不管李郎中烧不烧纸钱,李长贵烧银子却是从此越发大方起来。李郎中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还请私塾老师给他讲课,甚至还带他到汉阳的归元禅寺听高僧讲经,都无济于事。李长贵是什么花钱快就整什么,李郎中又气又急又担忧,没过几年就病倒了。

当然,他自己做过郎中,懂得如何调理身体,但心里的事儿却是调理不了,这事儿也没处说去。由于担心将来儿子将家产败光,李郎中暗地里在镇上买了三百多套房子,全部免费送给乡亲们居住,并嘱咐他们不可把这事告诉别人,特别是自己的儿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将来自己去世之后,如果李长贵败光家业,没地方吃饭了,请这些住户每年轮流安排一天的伙食,供养于他。住户们感恩戴德,都答应了。

这事儿办完后,李郎中仿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李长贵这时候还不到二十岁,父亲去世后就更没人管了。年少轻狂,吃喝嫖赌抽样样都干,很快把亲娘也气得上了吊。又过三年,偌大的家产也败个精光,竟然混到了朝不保夕的境地。

这一日,他身无分文,正自凄惶的时候,街道上一位街坊见到他,热情万分的邀他到家里,好酒好菜的招待他。李长贵问原因,街坊却死活不说。第二天又有另一个街坊,早早的请他去吃饭喝酒。李长贵开心之余,也奇怪无比。

这样吃喝了几个月,李长贵想方设法的套问,虽然那些街坊都发过誓不说,但是时间一长,终于有人说漏了嘴,给李长贵知道了。

这下李长贵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大笔财富被老爹藏着呀~!

于是李长贵召集这些街坊们开会,要求把这些房子能抵的钱,都拿出来给他。街坊们无奈之下,最终凑够了钱,将房子买下来。李长贵拿着银子跑到大武汉,再次发挥他花钱的特长,半年后,赤贫回镇,但是这一回,再没人请他吃饭了。

从此,李长贵夜宿山林,白天到处游荡,不久后就死了,正死在那棵槐树下。

归元禅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