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继位时年幼,周公辅政。周公封国在鲁,由于要辅佐成王,所以儿子伯禽继位于鲁国。三年后,伯禽才来向周公报告执政情况,周公问“为何来得这么迟?”,伯禽回答“我在鲁国推行周礼,努力改变鲁人风俗。依照周礼,父母去世,子女须守孝三年,我身为一国之君,百姓有丧不能出国,所以三年才来向您报政”。
仔细分析这段对话可以发现,周朝建立之初,曾在各诸侯国大力推行周礼,包括周朝的政治制服,法律法规,人文风俗等。周之前也只是诸侯国,周礼并非适用于普天之下,因为天下实在是太大了,就像今天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一样,还是有些地方不会说也听不懂。各国诸侯为了统治需要,势必会遵循当地风俗,推行适用于当地的法律。久而久之,周礼失效,诸侯各行其道,天下大乱。秦灭六国后,也将秦法推行六国,结果“水土不服”,天下叛秦,秦朝灭亡。
贾谊曾说: 如果秦不推行酷法于天下,而是广施仁义,恩惠六国遗民,秦朝不会就此灭亡。同样的道理,周朝建立后,如果不急于在诸侯国推行周礼,天下也不会在276年后便礼坏乐崩。如果周公当时听到伯禽的报告后,能有所警觉并采取措施防范未然,那么中国也许不会分裂550年之久。最后,用杜牧的一句话警戒当世: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参考文献:《史记.鲁周公世家》《过秦论》《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