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是柏拉图早年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有人说它是在为苏格拉底鸣不平,因为其得出的结论是哲学王当政,而现实世界却是城邦最具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被处死。然而一些人又认为柏拉图作为大思想家,心胸不会这么狭隘,并且柏拉图也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过,他的三次叙拉古之行就是为了去实现哲人王的梦想。虽然结果失败,但至少是不能说明这仅仅是为了苏格拉底。
关于《理想国》这部著作,存在很多看点,包括:高贵的谎言、正义的几种理念、洞穴预言、以及在文章末尾的末日审判。而对于这些的论述,会让我们窥见隐藏在书背后的人性观与世俗观。曾记得人大的一位教授说:“如果有人将《理想国》看成是一部构建理想世界的著作,那只能说没有读明白,这本书讨论的每一句都是赤裸裸的,毫无掩饰。”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理想国》这本书里的几个看点:
看点1
几种正义的理念。对于正义的理解各有不同,有悲剧时代的复仇的正义,然而这不是讨论的对象。在《柏拉图》这本书里描写了大致5种正义的理念:
其一是欠债就还的正义,而这种正义是被柏拉图所批判的,比如我们欠了疯子或者精神病人一把刀,我们是否就应该还给他呢?如果还,就会伤害到人,如果不还,那岂不是不正义。
其二是强者的正义,这种正义代表可以以强欺压弱小。然而很多时候弱者是被同情的,如果强者的正义被认可的话,也许世界上就很难有下一代,毕竟我们总会有在襁褓里的时候,那这些的话,也就意味着我们都该被凌辱。
其三是战争的正义,“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然而这种感觉正义的观念也是值得被商讨的,如果真的是战争的正义,那为何还修订各种条约保护和平。
其四是宗教的正义,服从于上帝,善心,做坏事将受到惩罚。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是祸害遗千年,宗教的正义使人变得软弱,无力反击。这似乎也是值得商讨的。
最后就是城邦的正义与个人对称的正义,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也是《理想国》从第二卷到第十卷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
看点2
《理想国》中最朴实的表达就是洞穴预言,写出每一个追求真理的悲惨命运,有人说这就是献祭给追求真理的人的故事。
洞穴预言指的是在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山洞里,被锁链拴住都面向墙壁。在山洞内有火光,在火光下投射的投影在墙壁上,我们可以和我们影子聊天,我们也能听到我们周围人的声音。突然其中有一个人挣脱了锁链,转身走出了洞穴,看到外面的阳光,很真实的世界。他跑到河边,看到河里的倒影,他知道原来之前他一直在和自己的影子说话,他面对的选择是回到山洞里还是留在山洞外。
这个故事,人挣脱枷锁转身代表灵魂转向成为哲学家,哲学家有选择是留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是去引导别人灵魂转向。
除了责任之外,似乎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哲学家回到山洞里的行为。而回到山洞里,也同时面临着两种命运,一是,山洞里的人爱智慧,将哲学家拥立为王;二是山洞里的人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将哲学家看成是疯子,严重地可以将其打死,比如苏格拉底。
看点3
即便是哲学家成为王,那后一代怎么办,如何保持稳定性,这时候只能借助于高贵的谎言。这个谎言说的是这个孩子由城邦中最优秀的人所生出,而这个最优秀的人和其配偶都是优秀的,但是在《理想国》的设计中,说孩子都是大家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也就是类似于“不独其亲为亲”的状态。而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必须脱颖而出,而这就交给哲人王,他事先知道到底是谁的孩子,而加以照看,只不过欺骗群众说是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谁。这就是高贵的谎言,让城邦最优秀的人生出最优秀的孩子,给予最优秀的教育。而对于城邦中的下等人,可以给予死刑处理,当然这些都是在暗处,秘密处理。高贵的谎言的精妙之处完全可以解释政治并非是非黑即白的,存在中间地带,需要有人相信。
看点4
在第十卷末尾的末日审判,其目的在于使人知道只有信仰才能解决哲人王当政的问题,如果不信则可能下地狱,而相信才能上天堂。
这其实也暗示哲学家在现实生活中的悲剧,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怎么相信有死后世界,不相信哲学家并非得到什么惩罚,相反大家却会认为哲学家是疯子,因为它与众不同。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受排挤,或者难以被人接受的。正或许是这样,才会使得山洞里的人总是山洞里的人,这也和卢梭的逻辑非常像,“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自以为是一切的主人,反而更像是奴隶。”明明有灵魂转向的机会,却自以为是,处死疯子,始终在枷锁之下,只能看到自己墙壁上的影子和听到耳畔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人的声音。
现实的世界无法给不相信哲学家的人给以处罚,就只能诉诸于上帝,诉诸于彼岸世界。也只有依赖于人相信上帝,畏惧惩罚,才能使哲学家的命运不那么糟糕,理念世界才得以实现。
相关介绍
相关书籍
1:柏拉图自身的思想发生很大的转变,从年轻到老年的时候,代表著作:从《理想国》到《法篇》(如果没有找到的话,可以看看《柏拉图全集第三卷》,第三卷的最后一篇文章就是《法篇》)
2:柏拉图关于正义的想法,后来被亚里士多德重新解读和定义,具体参见《尼各马可伦理学》
3:末日审判被奥古斯丁所继承,可以看看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和《忏悔录》
4:关于枷锁的内容,可以关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5:关于人性,对人性的怀疑,可以关注洛克的《政府论》和霍布斯的《利维坦》
6:你能想到的内容,可以后台留言,一起交流。
我认为
上文中的内容尤其是关于文中的看点都是我比较认可的,基本上可以代表我目前的想法。
除了以上之外,这本书还带给我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的力量。理解自己的孤独,也理解他人的难处。大家在社会上都不一样,大家各司其位、各安其职就是正义。就像是黄老道家所谈到的刑名一样,给自我固定好名份,做份内之事就可以国家昌盛富强。
《理想国》这本书就介绍到此,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原著或者后台留言一起交流。
最后想说:喜欢此文的可以分享,但拒绝商业转载。哈哈,喜欢此文的话,可以点击喜欢,留言还可以关注本宝宝,期待与您相遇。
看到《理想国》这本书中关于哲学家的遭遇的时候,你有什么说的,如果有欢迎留言,一起交流,我在这里等你到来。
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给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