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毅:独立数字经济学家根据独立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先生7月21日晚间在DAGA | Blockchain & AI (核心群)所做的分享文字进行整理,已经过作者本人审核,并授权本号发布。
今天的主题是:数字经济学:起源、现状和展望,主体内容也就是对我所研究的这个学科体系进行梳理和介绍,因此今天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讨论起源,也就是技术思想部分;第二部分讨论现状,也就是学科基本体系;第三部分讨论未来,也就是未来重点研究的内容。
讨论过程中会穿插一些PPT图片和文字,帮助大家理解。
(一)数字经济学:起源(技术思想)
先开始讨论第一部分,也就是技术思想部分,实际上数字经济学的体系是基于我对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思想来构建的,之前我主要做的工作是信息技术哲学的研究,因此切入点也是从这个领域去讨论。
我对区块链技术所代表的思想进行总结的话,主要分为三个关键词:信息、秩序和共识。
我们分别来讨论这三个关键词
第一关键词:信息
信息、秩序与共识从信息角度理解区块链技术,一方面区块链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一部分,我把它当做从图灵发明计算机革命开始到现在的延伸,而不是一个忽然的技术爆发。我认为所有IT信息技术革命的本质就是通过数学和算法将现实世界进行映射,这也是我之前做人工智能研究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另外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作为互联网基础协议的升级,它被称为价值互联网的原因在于,通过加密和分布式账本的应用,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确权问题,也就是价格要素(金融要素)在网络中的映射。这是之前互联网没有做到的。
总结下,要理解区块链首先要从大历史角度,把它作为过去数十年间发生的IT革命的延伸,以及它作为互联网新的底层协议来理解。
信息第二个关键词:秩序
秩序第三个关键词:共识
我这边主要从两个角度去讨论,第一是建立基于共识机制的通证经济学,第二个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讨论建立什么样的共识。第一,通过共识机制和合约的方式我们约束了基本的价值分配逻辑,也就是建立了所谓的技术契约,这是我认为区块链经济所构建的经济的基本逻辑。
我们看上图中DAO,Token和智能合约分别构成了共识机制下的经济要素的三个模块。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探讨通证经济的本质。同时具备两个基本要素:第一,通证经济就是数字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理论(芝加哥学派把宏观经济学称为货币经济学),第二,通证经济就是对微观企业组织向社群转化和重构的管理学理论(这就是所谓币改的基本要素),也就是通证经济同时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双重属性。
通证经济的本质在这个图中,我主要强调的就是通证经济作为数字金融的货币理论的部分,而后续也会补充上关于管理学内容的部分(也就是关于如何进行通证化改造的基本逻辑)。第二,我们讨论共识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关于建立什么样的共识。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政治经济学问题,也就是如何更好的对经济收益进行分配的问题,也就是一方面要考虑产权如何界定,另外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树立正确的财富道德伦理。以上就是我对数字经济学这个模块的起源的一些讨论,接下来讨论这个学科的基本构建。
正是由于刚才所说的技术思想起源,因此引发了我对相关经济学科的研究兴趣,我们还是围绕着信息,秩序和共识三个关键词来讨论。
信息、秩序与共识(二)数字经济学:现状(学科基本体系)
信息模块,我们要讨论的是技术本质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我认为所有创新技术就是通过原来的技术的组合与迭代得到的,因此技术是能够演化的,而演化出来的结构就是对经济要素的重新分配。正是因为要素在重新分配,因此价值就不断的迭代,而区块链被称为价值互联网,不仅仅是因为刚才提到的金融或者价格要素的结合,而且是由于其具备了网络价值,信息价值和社会资本价值。关于这部分内容,建议大家阅读我这篇文章《区块链何以价值:关于区块链价值的综述》(cb994e0d65cbaba90ae1d57cb01c571d39bbb9dc71cf389244a5ae659124ebab815d&mpshare=1&scene=1&srcid=0628pDktEHSxTxVQty5kx1GC#rd)。我在这里只提供简单的说明。目前主流认为区块链之所以拥有价值的原因在于以下三个:
区块链拥有价值的三个原因而在数字经济学角度看来,区块链构建了新的经济要素
区块链构建了新的经济要素因此获得了网络,信息和社会资本的三个方面的价值。
共识这部分内容的结论直接截图给大家,分配问题的核心在于财富伦理,不解决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问题,新的机遇社群机制的经济就没有意义,这也是在通证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建立什么样的共识,确定了什么样的通证,从而确定了什么样的经济边界。
区块链技术思想:信息、秩序与共识 异质化竞争与网络经济学 幸福问题与道德问题以上就是第二个部分,关于我所构建的数字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经济学基础。
(三)数字经济学: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后一点时间讨论下未来的研究方向,第一个方向就是研究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不同的技术范式所带来的经济模型的变化。由于我是通过大历史观来看待信息技术,因此区块链是作为这个关键节点的技术范式之一讨论,而不是作为唯一的技术范式。第二个方向就是研究通证经济学,包括数字货币金融理论和社群组织(DAO)的模式和价值评估,这部分内容涉及很多金融和管理两部分的内容。第三个方向就是研究政治经济理论,讨论除了财富增长之外的经济学问题,包括分配正义,幸福经济,精神自由等等,探讨属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人的财富伦理和分配方式。
接下来应该是提问讨论时间吧?
问题1:如果我需要从头设计一个用于传统行业的数字经济体系,基于区块链,提供解决实际行业痛点的功能和服务,用token量化每一方的贡献,给予激励。整套数字经济的设计该如何开始最合适呢?
这个问题就是我之前说的,通证经济研究的内容:核心在于共识的建立,然后分为两个基本逻辑,一个是经济权益如何重新配置和转化,一个是如何将组织进行变革适应相应的价值分配。
问题2:我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就算利用token将各方经济权益重新配置和价值分配了,每一方获得的token在未来需要转化成真正激励结果(比如变现),那增量的价值最终来自何方? 是只能依赖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来消化吗?那到最后是否会变成金字塔模式了?
并不完全是来自于二级市场的流动,而是来自于社会资本的增值,也就是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带来的价值分配,而不是来自于对token虚拟价值提升的预期,就好像投资一家企业的价值是取决于其创造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来自于股价,只不过在网络经济中的价值创造方式和传统经济不一样,具体可以参考上面分析的《区块链何以价值》这篇文章。只不过现在大家更看重因为流通带来的增益,在泡沫中获取流动收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