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华君有幸参加景德镇的瓷博会,有幸在昌南美术馆看到画家冷军的超写实画作,一时惊为天人,更没想到他的作品售价居然以千万计。
冷 军
1963年生于四川。
198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艺术系。
冷军是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
也是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其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极端写实。
他的作品画面丝毫毕现,形象精致入微。
冷军价值6000万的写实人像
▼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幅画
这幅画就是新华君在昌南美术馆记忆最深刻的那一幅《小姜》!
画中神秘的女子,她一出场就引发人们的惊呼!
也许第一眼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
再靠近一点,
能看出她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还是没看出来?
这下恍然大悟了吧!
细节处理简直到了“变态”的程度,
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毛绒绒的丝线。
冷军的绘画之路
站在冷军的作品前,即使你不懂油画,也能感觉到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透过层层油彩,他带给我们的是沉默、冷峻和深刻——“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杜甫曾在诗句中写出,好的作品要有风骨,要“有神”。而冷军用普通的画笔,把颜料和思想混合,在画布上汪洋恣肆地展示出他对绘画的理解。在他手下,画笔有灵魂,作品有风骨。
在架上油画遭到强烈质疑,写实主义备受冷遇的当代画坛,冷军却以其超级写实主义风格,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是中国当代超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所有的观者都会对他纤毫毕现、精细入微的画面叹为观止。
然而就是这个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当代超写实油画的领军人物,
小时候却没有经过一天的正规训练。
冷军自画像
不像其他小孩子,
从小就开始专门学习画画,
由于种种原因冷军直到少年时,
也只能在大脑里绘画。
让他记忆最深的还是
因为太喜欢画画,
他上小学时求邻居帮他找了个老师,
这位老师给了他一些画册让他临摹。
“现在想起来,
那时候的临摹让我受益匪浅,
基本功也在那时得到了锻炼,
‘必修课’没有上,
也许后面的绘画才能不拘一格。”
除此之外,
家住新华电影院附近的他,
还抓住一切机会向电影海报学习。
因为胆子小不敢当众画,
他看几眼记在心里,
然后跑回家画出来,
再看几眼,回家继续画。
为了摹画美术厂的一幅国画老虎,
他每周步行去一次,
看了就拼命记在心里,
回家再画,
觉得画得不像了再跑过去看。
“少年时代自己画的不是很多,
但脑子像着了魔一般
总想着如何画,
因此画出来的东西,
每张也有点进步。”
而正是这种像着魔般
对绘画的珍惜与痴迷,
让他异常关注画作里的每一个细节,
一丝一毫都不肯轻易放过。
乃至等他80年代初进入
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的艺术系,
他更是将这种对细节、
对分毫的关注发挥到了极致。
区区1平方厘米的画面上,
他能反复雕琢一天。
每天9个小时,
一年只画一幅油画,
风雨无阻近40年下来,
他极端写实的画作震撼中外画坛。
从1991年获奖以来,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就几乎没停过,
但与之相伴的却是各种对其艺术水平的质疑和断言。
1993年他的作品《文物——新产品设计》
问世后,就有人断言,这是冷军的代表作。
1995年,冷军创作了《世纪风景之二》后,
又有人说冷军已经到了巅峰。
而1999年,
他的作品《五角星》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
2007年,他用一年多的时间,
画了一幅震惊中国美术史的肖像画《小罗》,
这幅作品在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中获得画院奖。
他的画作逼真到什么程度?
当他的画作在深圳美术馆展出时,
受到一位身为美术老师观众的投诉:
“画家把画拍成照片开展览,
画展成了摄影展,作为观赏者感觉受了欺骗!”
甚至有人怀疑他用了高科技,
或者眼睛拥有某种超能力。
但他却笑言说,
他的眼睛不仅没有特殊构造,
反而因为搞创作的缘故,
有着900度的高度近视。
有一次创作还因为太兴奋,
居然突然晕倒了。
最后眼镜摔碎了不说,
鼻子上还缝了针。
几十年来近乎痴狂的专注,
让很多西方画家在看到
中国的写实主义绘画后都惊讶不已,
他们想像不出在古老的东方,
会有人把西方的艺术推向极致。
他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细而不腻,
逼真而又非真’的地步,
甚至平行于欧洲古典大师级的绘画水平。
伴随艺术水平高涨的,
是其画作的价格飙升。
《和秋》拍出1725万
《小罗》拍出3136万
面对艺术市场的热潮,他却相当冷静:
“画都是以前卖的,现在的价格与我毫无关系,
这不是艺术市场的正常表现,
都是资本运作的结果,一旦资本离去,
艺术品市场将进入无法想象的境地,
画家和藏家会成为真正的受害者。”
而在这种情况下,
他也没像某些艺术家那样“把泡沫当机会”,
反而是雪藏了近几年的创作,
等待市场成熟的时候,再来展示他的画作。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吧,
他们不为金钱所惑,
几十年来甘于寂寞,
守着自己的初心静寂创作。
令人唏嘘的爱情
冷军价值3136万的写实人像
冷军油画《肖像之相—小罗》于2010年北京一秋季拍卖会上,
以3136万高价成交,
刷新他个人作品世界拍卖纪录。
画中人叫罗敏,
1981年4月出生重庆,3岁时父母离异,
她和姐姐随母亲到武汉投靠外婆。
父母离异让罗敏从小就不爱开口说话,
读小学二年级时,
她从1到10都不会数,被诊断为自闭症。
可是在绘画中,罗敏逐渐找到了自信,
在小学和初中时代,她都获得过少儿绘画的大奖。
之后,罗敏考上江汉大学艺术系,
毕业后进入武汉市一所名牌小学当美术老师,
业余还兼职动画制作。
罗敏工作单位离冷军的工作室只隔一条马路。
经过朋友的介绍,他们相识了。
罗敏对冷军既敬仰又羡慕,
端茶倒水,细心观察……
后来罗敏也成了冷军的绘画模特。
2005年9月,历时5个月的《肖像之相—小罗》终于完成。
当时,冷军从没有画过特别写实的人物题材,
他想突破尝试。
一幅人物创作收笔后,
冷军对罗敏说:“你要是能有闲功夫给我做模特,
我画起来或许比这一幅更好。”
罗敏没有当场答复他。
几天后,罗敏来到冷军画室,
她告诉冷军:“我已经辞职了,现在可以做你的模特了!”
冷军喜欢一边画画,
一边给罗敏讲世界名著,
《简·爱》、《复活》等名著精彩片段的对话,
他张口就来,表演得惟妙惟肖。
说到尽情处,他还在画板前边唱边跳。
当时的冷军离异不久,单身的他与母亲住在一起。
冷军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在生活中只有画画。
而从没谈过恋爱的罗敏,
悄悄喜欢上了这个大自己18岁的画家……
真人小罗与油画中的小罗
冷军本未往感情方面去想,
可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创作和生活已离不开罗敏了。
因为年龄差距大,两人都不好意思表白。
后来,冷军的朋友将其心思告诉了罗敏,
两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继而,爱情像潮水一般激荡地向他们涌来……
2007年2月,冷军和罗敏瞒着家人去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
婚后,冷军的心思仍扑在画画上。
他不仅是知名画家,还是文联的领导,
他穿着朴素、庄重,而罗敏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时尚。
也许是冷军怕别人误解自己找了一个年轻漂亮的“情人”,
对外他很少说起罗敏是他的妻子,
而向往在别人面前大方牵手的罗敏,
对于自己的婚姻不无失落。
于是她将自己飘逸的长发烫成波浪卷,
将牛仔裤换成西裤,使自己显得“老气”一些。
冷军与罗敏
当冷军看到她突然好像变了一个人,
为她的改变而感动,曾拉着她走过几米,
可很快,两人还是恢复到一前一后走路的状态。
画画是罗敏的生命和精神寄托,
命运垂青让她找到一个大艺术家做丈夫,她觉得很幸运。
但艺术家有时似乎不识人间烟火,
创作才是他们最忠实的爱人和情人,
而爱情更多时候,被用来涂抹他们的创作激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心里郁积越来越多的惆怅……
2011年,
罗敏如愿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
毅然去北京求学。
可冷军又开始了新的作品创作,无暇分身看她。
孤独中,她觉得两人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
曾经朝夕相处的感情也慢慢变淡。
在北京的日子,罗敏爱上了莲花,
“灼灼莲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她创作了整整一年的莲花。
罗敏油画莲花系列
2014年10月,罗敏积攒了一些钱,
回到武汉一边给母亲装修房子,
一边在母亲给自己准备的一个小画室里画画。
2015年3月26日,
罗敏在汉口京汉大道一席空间举办了《莲·展》个人画展,
来观展的画家和“粉丝”多达千人。
画展开幕式结束后,
罗敏与冷军办理离婚手续。
冷军问她有什么要求,她说什么也不要。
在离婚协议书上,
她放弃了财产分割,平静地办完了手续。
在离婚时冷军对罗敏说:
“是我耽误了你。
”罗敏说:“不,是你让我遇见了现在的自己。”
2015年4月,
罗敏在接受专访时说:“画画已融进我的血液,
这辈子我都会坚持画画。
而我和冷军的感情虽没有一个好结局,
但我还是感谢他给我的帮助和启发。
也是因为他,我不敢停下脚步,
他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冷军的创新之路
作为超写实主义的代表,冷军的画作也遭遇很批评
也有很多人对这种艺术表示不服
觉得这种超写实毫无艺术价值
只是你不知冷军的另一面
湖北文联主席、著名作家熊召政曾评价:冷军的艺术之路会像徐悲鸿一样,成名于油画,但国画后来居上,将会达到冷军艺术生命的又一座高峰。
冷军的水墨画
有虎、狮、虾、蟹、竹等题材
冷军笔下的狮虎大写意,悠闲自在,拟人化而煽情
;毋须点睛,威仪自生,纵妙趣且天成
竹作品,既吸收传统绘画之精髓又融入
自身的绘画语言及性情,笔端看似信手起落
然妙趣横生。
冷军的虾亦饶有兴味,三两只虾卧于纸上
没有荇草,没有波光
但是,你却能感觉到这些本来应为水中弱类的虾们
却有着行者无疆的逍遥。
就像梵高的疯狂和偏执成就他在绘画上的奇迹一样
冷军在艺术上的偏执追求也成就了他
就算他的作品有争议,但是他这种不限探索的精神
永远值得我们鼓掌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
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爱尔兰诗人叶芝苦恋演员莱德·岗不得
写下《当你老了》的名诗,如今莱德已逝
但是《当你老了》却成为了绝世名篇
冷军和罗敏的爱情虽然没有美满的结局
但新华君相信他们的爱情会以绘画的形式永恒
或许这也是艺术最大的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