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四月,春光无限。在这美丽的四月天,我几乎每天行走在下乡的路上。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作者是刘屈艳扬。书的大概内容讲如何去周游世界,或是在流浪的过程中认识自己,不仅是旅游书,更是一段人生的书。
而今的我,读书的时间有限,旅行就更不能提了,可身体和灵魂都游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是人生的一段苦旅。
在下乡搞文化拍摄与培训系列活动,有时天气阴冷,冻得打着哆嗦,说话都是颤音;有时日头照着脸颊红彤彤的,夹杂着生疼的感觉;遇见刮风下雨下雪天,是在怎样的艰难、痛苦中跋涉前行的...
有时发个朋友圈,有好多亲戚朋友都羡慕我的工作。岂不知我是在怎样的恶劣天气中逆行的...
乡村道路窄小,随时都有狭路相逢的对客。山路十八弯,绕过了一道道山梁又一道道山梁,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峡谷就在一辙路边,心永远提在嗓子眼上...
下乡的辛苦千千万,吃不上饭才是关键,也是常态。就跟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开展活动是一样一样的。
昨天下乡是下午一点多才有口吃的。今天是全天拍摄,首先在黄河风景线上拍摄,又在音乐广场上拍摄,进行到快12点了,还要去大芦乡珍珠沟进行拍摄。
时间紧张,省略吃饭时间,中午各自带着吃的在拍摄现场吃了几口。我调侃了句: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呀!
拍摄继续,在大芦镇珍珠沟。
1936年,为支持宁夏战役计划,要求红四方面军在靖远渡过黄河,打开西北抗日局面。要渡河就得先有船,造船的任务就交给了30军,李先念率领30军马不停蹄开赴靖远大芦子一带,突击造船。
在80年前这里是成片的柳树林,也为当年红军造船提供了充足的木材,当地的老百姓也是积极的参与到伐木造船的过程中,共同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
拍摄《靖远民歌》弘扬传唱暖人心活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