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班会1,从“自欺欺人”说起。“欺人”:返校日我签了条,各科作业都打了对勾,班主任很敬业,但她有时候并不严厉,我们打对勾的时候,她会一如既往的信任我;我的周末可以很懒散的过,只要对家长说没留作业或者在学校已经写完了,他们总会信任我,我也乐于享受他们给予的超额的爱;任课老师都很亲和,即便严厉,检查作业也未必轮到我,我那么幸运,总会躲得过……我巧妙的骗过了他们,总是“很爽”,可一旦哪一个环节露馅――因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拎出来”了,果然班主任知道了,果然通知家长了――我就惨了!亲爱的同学们,这是我模仿咱们班某个同学的漫长两天的心路历程,他用“欺人”的伎俩终于赢来了惨痛的“自欺”。
老祖宗在创造这个成语的时候,把“自欺”放在“欺人”之前,用意很明白――所有的“欺人”都要付出“自欺”的前提和代价,说白了就是想要欺骗别人,先挖个坑把自己“坑”一下!所以请没有完成假期作业的自主站一下,勇敢的亮亮相,以后别用自己的言行为这个成语做解释了。(低头、默默、勇敢地站起来6位,都分别做了保证,绝不再犯。那就好,你们这勇敢的一站,不就是对“自欺欺人”最好的驳论吗?相信你,也相信我们,和“自欺”说拜拜,只有自律自省才能走向自信自强)
微班会2,从仪式感结束。期中考试前,照例让学生找进争对手、拟考试目标,粘贴上墙。学生在竞争中,劲头十足。可是战胜对手目标达到除了加分还有其他方法吗?那天在班里盯着这一张表格,突发奇想――来个什么仪式呢?
期中考试揭晓,又该期末冲刺了,是时候让这个仪式感爆一下棚。我随机叫了一个号(确定随机,30号!)问,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你们两个都请上来:此时30号就是攻擂手,被挑战者就是守擂方。现在我们揭晓比赛结果,赢的那一方高高举起你的右手以示胜利,我们掌声祝贺;输的那一方就深深的给对方鞠个躬,愿赌服输。
仪式结束,那个挫败感极强的人怎么办?我把他留下,悄悄问:你是几号啊?你这次定的对手是谁?你有没有信心把尊严赢回来?――不做口的巨人,要做行的标兵,老师为你加油啦!
我想,就单单这一对同学的仪式,就足以点起全班同学的奋斗激情了吧!《小王子》中对“仪式”这样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不单单是时间上的不同,我想收到的是精神状态上的不同,学习效率上的不同,人生奋斗的模样不再相同!!
仪式感
仪式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