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课间休息,通知去领取自己的小黑板,到得后勤办公室,走廊里放着百十个规格是90cm*60cm的小黑板,边缘还涂有粉笔字练功板的字样,画有20个方格,显得有模有样。
练字小黑板领到手,内心却是忐忑的,无他,惟手不熟尔。其实,有些能力是靠天份得来的,强求不得,就如那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又比如勤能补拙,关键在于若是没有灵感,再精明的巧妇也是难为无米之炊的。但,也应该看到积极地一面,毕竟还有锅嘛。
所以,有外国人说中国人都是哲学家,很简单的事情,都能一分为二或深入或浅出地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当然正因为如此,天才才不会满大街的飞,而作为芸芸大众中的一员,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既然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不然也不会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人生就是如此,虽不是宿命论者,却也相信:方向对了,路就对了;过程对了,人生就对了。
那就从最简单的笔顺学起,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中重新定位角色,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出路。
上午课间操时间,书法教师的小黑板已经挂出来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十个大字犹如印在黑板上一样,横平竖直苍劲有力,
引得学生驻足观看,不断发出啧啧声,很是羡慕。
确实写得十分得漂亮,不愧是书法教师。
人常说字如其人,但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的精准,就像选定的几个书法教师,年龄都是四十开外,字体却是或隽秀俊美或苍劲雄浑,端的是一手好字,却没有现实中那么的老到。
世事洞明皆学问,书法也不例外。汉字,也许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了,间架结构方方正正,正如做人般堂堂正正,而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变化多端,使得书法的历史亦是美轮美奂,花团锦簇般传承着五千年的风花雪月大漠孤烟,外谚有云: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作为中国人,也可以骄傲地说,一千个人里有一千种汉字的写法,更不要说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了。
有时候,很是羡慕那些大师,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又是怎么保持着那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呢?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等,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沧海的一粟,留给世人的,却是美轮美奂历久弥新的书法艺术。尤其推崇的是《兰亭集序》,区区324个字,却是字字珠玑、文字烂漫,笔法潇洒飘逸却又直抒胸臆,既有匠心独具却又浑然天成,无愧天下第一行书。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教育亦然。
字如其人下午拿回练字小黑板,打分是“A”,还可以。
当然,比起其他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来,差的还比较远一些。但每一个字,但是自己参照着模板,斟酌了许久才下笔,之后又认真仔细地修改再修改,以至于快用光一整支粉笔,却没有写完一行字,其中擦拭的痕迹十分得明显。
既然知道自己的弱点,那就要正确地面对,否则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最后肯定不会有任何的提高。请教其他粉笔字写得漂亮的老师,他们中许多人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来,只是说喜欢写字,甚至买来专门的字帖进行练习,真正把写字作为一种切身的爱好,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
事实也确实如此,不然怎么会写得那般苍劲雄厚浑然天成呢?
尽管才练习粉笔字一天,却感触颇深,人说字如其人,诚然不假;书写也是看天分的,不然中国十几亿人,书法家只有寥寥万人了,当然,称得上是大家的就更少了。字体隽秀柔美是美,苍劲雄厚亦是美,多样的风格造就了多样的性格。
现在学生进行的15分钟书法练习,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多一些潜在的品德。
但也应该努力尝试,信息社会尽管书法不再流行,更多的成为一种爱好或兴趣,作为教师,艺多不压身,还是勤学多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