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起名是个技术活
所谓图腾崇拜,就是原始时代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当作自己的祖先或是保护神,希望获得他们的勇气、智慧、力量或者是其他增益BUFF,就像汉族的图腾崇拜是龙,意为不屈团结,蒙古族崇拜狼,看中狼的勇敢和智慧等等;还有的把图腾当作姓氏,《说文》中记载“姓,人所生也,古之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例如张姓,就是因为发明了弓箭,被颛顼帝赐予图腾,图腾就是一个人拉弓射箭,所以就有了张姓的由来;而俄罗斯现任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姓氏就是俄语“熊”的意思。
既然图腾又可以被崇拜,又可以被当做纪念物,象征物,代言人,还可以成为姓氏,那融入名字也就不奇怪了,比如身边什么龙什么虎的这就是把图腾融入了名字,至于小名是龙龙虎虎狗狗的那就更多了,可努尔哈赤比较特殊,他的父亲给他起的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在当时的意思就是“野猪皮”的意思。
你说图腾崇拜就图腾崇拜吧,人家父母都是给孩子起什么成龙变虎,可努尔哈赤的父亲偏偏拿野猪给孩子当名字,这知道的是亲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路边随便捡来的呢。
其实并非如此,首先说明野猪和家猪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很多猪的骨头,证明当时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猪的养殖,所以史学界公认猪是中国首先驯化的,到了隋唐时期养猪也是农民的一大经济收入,到了宋元时期养猪手段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和发展,那是蒸蒸日上,还有位文人专门做《猪之赋》歌颂猪的伟大,“佛陀以身飨饿鹰之腹,止善于身,今天下之猪皆以身飨天下黎民,活人多矣,又岂止一身之慈悲?”,把猪放到和佛祖一样的地位,可见猪当时的地位,除了食物,都上升到道德和圣人一样的境界了,可到了明朝,猪与朱同音,这在皇权社会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正德14年,朝廷下令禁止养猪,这可是圣旨,谁敢违抗?可禁猪令没过几天就取消了,因为正德皇帝平常也吃猪肉,几天没吃颇为想念,故才取消禁猪令,其实不管取不取消,猪肉在民间还是很受欢迎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不是当代才有的哦。
野猪属于杂食性动物,什么都吃,饿极了还会吃老虎豹子(这个吃不吃得了和吃不吃是两回事),猎人有句行内话“一熊二猪三老虎”,按照打猎的困难程度排列,老虎排老三,野猪还在它之前,可以想象野猪的特殊之处。
野猪是勇猛的象征,这在东北亚很多民族都是共同的认识,日本和朝鲜韩国也崇拜野猪,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中野猪还是森林守护神之一,所以用孩子给野猪起名,也有希望他勇敢强壮的意思。
战斗力是高,可没有防御别人随便碰你一下就死,这光有战斗力也没用,猎人之所以说“一熊二猪三老虎”,其实主要原因还是野猪的习性,野猪喜欢在岩石树桩等坚硬的地方蹭来蹭去,为的就是把自己的皮肤磨的坚硬,再来点泥巴松油之类的,就可以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层,以前有则新闻报道,说是国道突然出现一只野猪,和一辆车猛的撞在一起,结果就是车的保险杠和野猪同时飞上了天,可等到摔下来,保险杠断成两截,人家野猪扭扭屁股哼了两声就消失在了森林之中,当时打猎用的普通箭头射在野猪身上就好像碰到了金钟罩铁布衫,叮叮当当落个一地,所以说努尔哈赤的父亲用野猪皮给努尔哈赤起名还有希望他抵抗力强化险为夷的意思。
这时候你会发现“野猪皮”这个名字还真有好多重意思,又是勇猛强壮又是化险为夷的,看似不起眼但潜藏着很多的智慧,可这还不是全部,其实努尔哈赤的父亲为努尔哈赤起这个名字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这样:
当时的女真人是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平常都是使用蒙古文和汉文,说汉语和蒙古语,蒙古语为主,而蒙古文是从回鹘文演化而来的,所以努尔哈赤的父亲起名就是根据回鹘文和回鹘语,这样一来努尔哈赤可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努尔”在回鹘语中是“光明”的意思;“哈赤”(哈齐)在回鹘语中是“圣裔”的意思,也当“太子”、“世子”用,“努尔哈赤”的全意是“光明的圣裔”“光明的世子”,这是多么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的父亲为了给努尔哈赤起个好名字下了多大的功夫,消耗了多少的脑细胞,又高端大气(光明的世子),又符合风俗(崇拜野猪),做到了理想和现实的统一,还像齐德龙齐咚呛一样既好记还又响亮,还赋予了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如果让他知道这样一个万里挑一自己绞尽脑汁才想到的名字只是因为“野猪皮”这个字面意思而被后世嘲笑的话,那真是哭晕在地下,高唱“你们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不过将来这些事他肯定是不会知道的,现在的他只有伟大的父爱,宠溺着努尔哈赤这个上天赐予的礼物,一家其乐融融,好生令人羡慕,可他看不到此时的远隔万里东南沿海,无数本该也像他一样其乐融融的家庭却家破人亡妻离子山,饱受着战乱之苦,爱人因此丧命,孩子因此夭折,这一切都是归于倭寇挥起的战刀。
在福建福清境内,一位林氏妇人带着几位家仆匆忙躲避着倭寇,要不是因为倭寇这刀不认人,凭借林氏这知府夫人的身份哪里能沦落到这步田地,想到还远在广西当知府的丈夫,又看着眼看就要临盆的自己,林氏夫人不仅想要嚎啕大哭一场,女人嘛,遇事就爱哭,哭完也就没事了,可在哭之前,林氏夫人先得解决一下自己的生理问题。
这种情况换个平常人早就就地解决了,可林夫人出身书香门第,身份尊贵,坚持要找一个厕所,找来找去一行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废弃的厕所。
我相信后来的林夫人是会感谢这个废弃厕所的,感谢它不是因为解决了生理问题,而是因为它是废弃的。
都说人看到好吃的东西会有食欲,可憋了半天想要上厕所的人也会产生一种“便欲”,早已按耐不住的林夫人一下子劲使大了,孩子咣当一下也出来了,家人手忙脚乱把孩子从厕所捞了出来,幸亏这个厕所已经很久没人使用了,否则孩子就溺死了。
这丈夫不在身边,大名没法取,林夫人看孩子出生在厕所,便给孩子取小名为“厕仔”,这名字还真是用事实说话,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后来夫妻团聚,叶知府得知孩子出生在厕所,还掉到了茅坑里,可能是觉得孩子出生就比别人低一头,不吉利,得往高处爬,起码得爬回地平线,加上叶知府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进入仕途勇攀高峰,便取名为“向高”。
叶向高。
看来这两位父亲,一位在东北一位在东南远隔万里但起名都是专家级,努尔哈赤果真前途一片“光明”,完成几乎是每个人的最大梦想;叶向高也是步步高升,做到了内阁首辅东林党大佬的位置。
这是努尔哈赤和叶向高命运的第一次交集。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