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2017年7月19日,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科技支农帮扶团——蒙城扶贫调研实践小分队在赵新龙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展开第二天的暑期调研。今天是入村入户的第一天,赵新龙老师将队伍分组后,在村扶贫负责人的带领下进入不同村庄。已入伏的天气格外炎热,即使避开中午的高温,仍然是热火毒辣、汗流浃背,队员们只能通过功能饮料保持体力、脑力。但是,队员们工作的热情早已超出这炎热天气的热度。
团队顺利抵达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立仓镇第一组是蒙城镇的老王圩村,组员随机抽取老王圩村的9个贫困户以及2个今年脱贫户进行扶贫核实,在核实贫困户信息对照采集表的基础上,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对于脱贫户是否真实符合脱贫的条件。根据与每一户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及相关证件的核查基础上,发现老王圩村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包括填写规范问题。
杜田华同学在和陆月芹老人聊天,得知老人二级肢体残疾。 拍摄者:袁亚萍在每家每户的实际考察中,扶贫工作不是形式问题,不是填表问题,而是在与贫困户的交流中,了解他们生活的实际情况,并在介绍扶贫相关政策的前提下让他们实际的享受到扶贫的各项政策。另外,更重要的是对扶贫工作的监督,但同时根据扶贫工作人员的反映,由于基层干部的知识水平有限,政策太过于繁杂,通常变成了填表准确问题,不仅工作繁重,工作人员都还没有真正了解政策的主要内容,老百姓更是不清不楚。
袁亚萍同学与担任村防火队长王振轩老人交谈。 拍摄者:杜田华第二组是蒙城县立仓镇二郎村,组员行走在村间的小路上,虽然新修好的乡村公路已经开始投入使用,但是还是存在公路过窄、里程不够等现象。通入到农户家中的小路多是砂石路和泥土路,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村民出行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经与农户径行深入交流,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发现存在无证件、信息登记错误等多种问题。切实进入到农户家中,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农户的贫穷。
张慧同学修改贫困户信息采集表中的错误登记信息。 拍摄者:王书娴第三组是蒙城县立仓镇门南村,组员一共走访了5户贫困户和5户2017年新增贫困户。在与每一户交谈的过程中,二人着重关注致贫原因和扶贫措施。在申请成为贫困户后,因病致贫的农户可以享受在合作医疗保险之外百分之八十的报销比例,大大减少了医疗支出,同时针对身体状况已经恢复的,但劳动力不强的,村委会为他们安排工作岗位,贫困户可以从中获得工资。对于年老生病的贫困,由于子女赡养能力非常有限,村委会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申请低保。而针对缺乏技术的农户,则会给他们安排在外的务工。
户主刘建楼带着自己的四个孩子在合肥务工,正在和组员交谈的是起大伯。 拍摄者:林晶晶 户主刘文书的配偶与组员交谈,刘文书刚被确诊为胃癌晚期。 拍摄者:裴丽平第四组是蒙城县立仓镇张长营村。从村里提供的表格内容与和贫困户的交谈来看,虽然大多信息都很准确,但在农户财产性收入与支出方面均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收入偏多,支出有的偏多,有的偏少,不准确。表格中农户的财产性收入与支出的数额填写没有太多的依据,十分不准确,甚至不排除是为了达到数额标准故意填写。
此次扶贫调研希望通过走入贫困户,调研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执行情况、贫困群体对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认同程度、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提出政策建议。引导学生干部认识“四个全面”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了解中国农村扶贫脱贫现状,增进实现“中国梦”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出谋划策,共同发展,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