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会把孩子送衡水中学吗?

来源:二三娱乐

最近,随着衡水中学平湖分校在浙江的进驻,衡水中学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教育工厂”“教育毒瘤”“高考集中营”各种帽子铺天盖地,各种批评或者批判文章连篇累牍,一时间,衡水中学成了众矢之的,似乎只要把衡水中学及其模式打倒,素质教育的春天就会到来了!

按道理说,这么不招人待见的学校,应该“门前冷落鞍马稀”才是,但让一些教育家愤怒的是一些家长却盲目跟风,非要争着抢着把孩子送到这“集中营”里来,真是“乌合之众”,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QQ群里有人问:如果是你,你会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学吗?

我回答到:如果我有别的资源和背景,比如有钱,有权,可以帮助孩子找个好点的工作,或者可以让孩子出国,我就不会让孩子去衡水中学;如果我就是一平常人,家庭一般,没什么资源和背景,孩子又有潜力,在一般高中可能能上一本,在衡水可能上重点,或北大清华,那我肯定把孩子送衡水中学。

我承认衡水中学有些制度非人性化,退一步讲,经过衡中“工厂化”的训练,我的孩子即使考上了北大清华,与那些北京上海考上的孩子有差距,但也比上一个普通大学,最后找工作时愁眉苦脸好啊!

其实,我真的希望我的孩子能在一所既能培养素质又能提高成绩的学校里上学啊!我真的希望我孩子的每位老师既能让孩子得到精神的启迪,又能得到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考出好成绩。如果实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只有委屈孩子在高中阶段苦一苦了。

在目前阶层逐渐固化的现在,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农民或者平民家庭,改变家庭或者家族命运的最可靠的途径或许就是高考了,著名纪录片《高三》,十年后回访,罗燕考上好的大学,现在已经在国外求职生活了,而没考上大学的肖兴旺在一家乡镇线路板厂做流水线工人,他们之间的差距,估计会越来越大了。当然你可以说,北大毕业的陆步轩也卖肉,杭州师院的马云还成首富了呢?但,我们要看多数人的情况。陆步轩如果不是北大毕业,会有媒体炒作吗?

换一个角度来说,为什么把应试和素质对立起来呢?应试能力不也是素质的一种吗?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能说是完整的吗?

你可以列举一系列的落榜生的名人来证明科举制度的不合理,但,必须承认的是,科举制度对选拔精英人才进入官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科举制度的腐朽不是在于让很多人趋之若鹜地去为之疯狂,而是考的内容不合时宜了。

反观现在的教育现状,不也如此吗?在没有其他评价标准的前提下,在没有其他支流分担的情况下,你单单批判一个学校又能有多大用处呢?

见过一些老师,自己对高考题就不去研究,不做题,不钻研,学生成绩提不上去,教师自己却理直气壮,我培养的是素质,我对分数不屑于顾,可怜他的学生课余时间还得花钱花时间找辅导机构。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能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就很好:一是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一是设法帮他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  

当我把这句话放在一个QQ群里的时候,一位以批判为业的教育家问到:这又是谁的高论啊?我似乎看到了这位教育家嘲讽的眼神。我说:是吴非老师。他马上很识相地不说话了。

我不是抬出吴非老师来遮挡,而是,吴非老师说的是实话。吴非老师在教师岗位任教多年,为人为文都特别实在。没有高调的自我炫耀,而是真正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精耕细作的行家。

真正的学者专家,从来不是那种气势汹汹的革命家的状态,而是像秦晖,茅于轼,吴敬琏一样,对理论对实践深度研究,为人为文有思想,有温度。

一个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很多能力,人文素养是核心,对试题的研究同样也是核心。如果你可以用比别人少的时间,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也可以让学生得到人文的陶冶精神的启迪,我觉得,这就是一位成功的教师。

我去过衡水中学,真的很佩服他们对试题的研究,但是也真的很遗憾他们很多地方人文精神的缺位。我想,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真正把人文和成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同对官员的考核一样,如何既能提高当地GDP,又能保护生态文明,能持续发展。

如果有这样一所学校,既可以让学生全面提高素养,同时也可以提高成绩升入好的大学,我会立即把孩子送到那里去,绝不考虑衡水中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