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应该去看看许知远的《十三邀》

来源:二三娱乐


最近许知远的《十三邀》因为采访马东的一期节目突然火了起来,这让我很惊讶。因为在当今这样一个对深度思考极其不友好的时代,许知远自诩为公共知识分子本身就有着被大众抛弃的风险性,因为这种自诩本身就有可能被大众看成是装逼。他做的《十三邀》也不是一档刚上线的节目,事实上,第一季我也是在今年年初才在网络上发现。看了几集后感觉非常有意思,但是绝对不像讨好大众的娱乐节目那样极力去迎合市场需求。在各种明星真人秀火爆的时代,可以说这样的节目是非常小众的。

马东作为前央视节目主持人,几年前毅然投身网络媒体爱奇艺,做了一档标新立异叫好又叫座的节目《奇葩说》,从此开启了自身的新事业。奇葩说在各种环节上是一档全面面向90后以下观众的辩论节目,其间筛选出的各种所谓“奇葩”运用着更成熟一辈所不敢使用的大尺度语言去辩论各种社会问题,整个环节在马东、高晓松、蔡康永等一众主持大咖的加持和引导下,异常好看。所以,这档节目能火我丝毫不稀奇。我刚开始看第一季的时候也觉得很有新鲜感。但是看到后面几集辩论后,内心隐隐有一种不安。这种不安在我看来是:整档节目的辩论形式相当老套,并且选手各自选定立场后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即使他们的内心可能赞同反方观点也会在比赛的场合里极力伪装。

《十三邀》第二季的开端就是许知远与马东对谈,许知远在节目中非常敢于展现自己真实的想法。他对着镜头明确地说,《奇葩说》里的辩题相当陈旧和老套,很多话题早就被前人讨论过了。换句话说,《奇葩说》里的“奇葩”们用着新潮和大尺度的语言,其实讨论的是一些非常无聊陈旧的话题。

我对许知远的真实暗自钦佩,因为对着摄像机镜头,多少人都在表演。最让我感到不舒服的就是那些明星真人秀里的夸张表演。因此我觉得一个娱乐明星的内心一定要非常强大,他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虚假和虚伪,不论是演艺道具还是人类情感。

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许知远给电视访谈节目带来了一点新的东西,是不同于强大的商业逻辑、政治逻辑之外的思想逻辑。第二季里,许知远一开始就这样引述一本书里的句子:“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他在节目里开宗明义地说,每个人都是带着偏见来看待世界,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么你对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可以感觉到,在许知远身上那种希望我们的文化可以更高尚、更精致的期待。但是商业时代自有它本身的逻辑,特别是在中国,还有着更为强大的政治逻辑。因此,严肃思考很可能本身就不是一件讨喜的事情。这里最能展示这种矛盾的就是许知远的《十三邀》第一季的赞助商是福特汽车,第二季就升级为奔驰汽车。

但是我又为什么推荐这档访谈节目呢?因为多元的世界里需要有不同的声音。许知远作为一个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敢于去做这样的节目,本身就是一件有勇气并且很新鲜的事情。第一季他采访了罗振宇、蔡澜、姚晨、张楚、贾樟柯、陈嘉映等大咖,在对谈中也是相当有意思,我们能看到一个有独立思考和阅读量巨大的思辨者是如何提问的,如何引导话题的深入。这档节目在今天这样娱乐性泛滥的时代异常珍贵,因为它让我知道思考也是一种乐趣。

在第二季第二集里,许知远采访了《敦刻尔克》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这次对谈中,我终于发现可以在一个视频节目里看到一个中国人也能在思想上和一位西方的名导演平起平坐,在同一个思维层面去探讨一些比较有深度的话题,而不是去提问一些相当肤浅无聊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许知远比一般的电视主持人要高明得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