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很喜欢做一件事情,我相信现在有很多人还是有同好。在宿舍里关着灯,戴着耳机,听鬼故事。那时候一个宿舍有六个人,有时候干脆大家一起听。故事的开头一定是悠悠的音乐,伴随着滴滴答答的水声,然后轻微的似有似无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又出现,突然~~吱呀一声。门被推开了。
"啊~~~~~~~~!"这时候最胆小的小五一定会大叫,然后边叫边爬上对面老大的床,非要跟老大一起听,老大必然会说"每次都是你要听,每次都是你最怕!"现在回想起来,仍会微笑。
前一段时间有两个导演都出了自己的作品,一个是陈凯歌的<妖猫传>,一个是冯小刚的<芳华>,本来两个电影一个讲的是灵异的唐朝盛世,一个讲的是红色的年代缩影。但是两位导演都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件事,自己搭建场景,营造属于电影的世界。冯小刚搭了一个文工团大院,陈凯歌搭了一个唐城,冯小刚更执着的要求演员们要在大院里吃住3个月,完全融入文工团的生活当中。
这些最擅长讲故事的人为什么要赤巨资打造场景呢?我们站在营销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一、最棒的故事呈现,首先要融入。融入时代,融入环境,融入场景,融入角色。电影人非常讲究这个,所以才会有"某某演员在导演叫停之后仍然大哭不止""某明星在演过阮玲玉之后也疑患抑郁症"等等新闻出现。营销人在进行产品宣传和产品策划的时候,也要将产品的场景建设好,无论是文字的还是视觉上的,就像是鬼故事的音乐,幽默情景剧的背景笑声一样;
二、场景是为产品打造的,但也需要能形成自身的体系。比如说阿凡达电影中的潘多拉星球,我们都知道那是假的,是导演营造出来的幻象,但由于从气候到环境,从生物到饮食都足够真实,我们宁愿相信确实有这样的世界存在。营销人在营造场景的时候,也需要能够自圆其说。这里面做的最好的要数那些时尚大牌的发布会,听说今天秀场有艘游轮,大家可以去搜搜哪家如此大手笔。前一段时间帮助一家咨询公司策划一个训练营的开营仪式,主题是大电影。我就建议一定要有足够的电影元素,海报、导筒、打板等等,让人进入到仪式现场就能有电影的氛围扑面而来。
三、场景中的人要相信场景的真实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入戏。一个营销人营造的场景,自己必须相信,而且能够乐在其中,能够把场景、产品、品牌融合在一起。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就更愿意相信老虎、猩猩们的版本。因为讲述者自己也宁愿相信这个版本,所以故事就足够完整。
最近大热的电影《头号玩家》更是将场景感营造到了极致,确实有一种真实与游戏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觉。
还是那句话,营销人的故事思维除了要具备故事性,还要具有营销性。忽视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一个产品或品牌的好故事。
我是穆珊珊,一个能帮助您解决营销问题,现在在带着您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