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原创)浅析国辩之九:好马要吃回头草/好马不吃回头草(2005年

来源:二三娱乐

作者:林欣浩

辩词整理:林欣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正方:好马要吃回头草  新加坡国立大学

反方:好马不吃回头草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胜)

一、立论环节

(一)正方:

谢谢主席,大家好。

在我们人的一生当中,不免要面对是否要回头的选择,诚然,前方的世界也许很广阔,然而前方的世界再广阔,也不表示后面的世界不精彩。今天我真诚的邀请大家,陪我们一起进行一次探索之旅,让我们带你进入身后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起去看看好马为什么要吃回头草。

开宗明义,“好马要吃回头草”比喻的是那些在能力上及道德上出色的人,应该并且需要回头去追求那些有价值或吸引力的往事。

而像这样的往事有很多,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种:

第一:弥补遗憾。

相信在座各位和我一样都有遗憾,都尝过遗憾萦绕在心头所带来的那种锥心的痛,无论是你错放的情人,还是你错过的机遇,如果有一天我们有机会回头去弥补心中的遗憾时,我真诚的希望大家不会因为要做所谓的好马而放弃那棵回头草。

第二:获得成长。

如果你以为吃回头草一定是一种倒退的话,那么你错了。英国指挥家拉特尔曾经拒绝过柏林爱乐乐团,十年之后他不仅回到了这个他曾经拒绝过的乐团,而且还在乐团的帮助下成为了世界第一的指挥家。因此,千万不要以为身后已经没有让你可以成长的空间,同一棵草可以吃出不同的味道,同一条路也可以走出不同的精彩。

第三:心存他人。

何谓“好马”?如果说跑得最快最远的马就是“好马”,那我们为什么不说“快马”或“千里马”不吃回头草呢?其实,“好”字突出的不仅是身体素质,更是道德标准,而“好马要吃回头草”更不仅仅是从马的角度考虑,更是从“草”和整个大自然的角度出发,相信我这么说,大家不是很明白,那我举个具体的例子:

国际知名企业摩托罗拉有个著名的回聘制度,鼓励辞职后的员工回到公司来做出更大的贡献。身为“回头草”的摩托罗拉,希望并需要好马回到她的身边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法国的戴高乐就回到了曾经退出过的政坛,为的只是能救国家于水火,面对这些人我们能说他们不是好马吗?面对身后需要他们的草,好马们能说不吗?

其实,当对方在今天说出“好马不吃回头草”时,他们已经关闭了一扇看似熟悉却通往崭新世界的门,无论是弥补遗憾或获得成长,还是心存他人,都只是这个世界的冰山一角。而只要对方今天不坚决认为“不吃回头草”,不紧紧地关上身后那扇门,通往这个精彩世界的钥匙就握在你手里。(时间到)

正方陈词概括如下:

1、概念:

(1)“好马”:比喻的是那些在能力上及道德上出色的人

“回头草”:比喻的是有价值或吸引力的往事

“要”:“应该”并且“需要”

(2)“好马要吃回头草”:比喻的是那些在能力上及道德上出色的人,应该并且需要回头去追求那些有价值或吸引力的往事。

2、为什么“好马要吃回头草”?

就是说:为什么那些能力及道德上出色的人应该并且需要回头追求那些有价值或吸引力的往事呢?

原因如下:

(1)“好马”需要吃“回头草”:

可以让“好马”“弥补遗憾”、“获得成长”

人在发展的道路上,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一些机会,这成为了很多人一生的遗憾,如果我们能够有机会弥补遗憾,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机会未必总在前方,身后未必没有让你可以成长的空间,吃“回头草”也可以使人获取成长的机会,这并不意味着倒退。

如果因为所谓的“好马不吃回头草”而错过此等好事,岂不可惜。

(2)“好马”应该吃“回头草”:

当“回头草”需要“好马”回头的时候,“好马”也应该”回头,这种“回头”代表着一种“心存他人”的高尚道德,作为“好马”应该具备这种高尚道德,这种高尚道德是成为“好马”的

必备条件。

3、价值层面:灵活处世,促进一个人的发展并不一定要死板教条,如果吃回头草能够促进发展的时候,那就得吃:“前方的世界也许很广阔,然而前方的世界再广阔,也不表示后面的世界不

精彩”,“只要对方今天不坚决认为“不吃回头草”,不紧紧地关上身后那扇门,通往这个精彩世界的钥匙就握在你手里”。

(二)反方: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对方辩友在结尾的时候说到“钥匙”,其实今天我们探讨的是“以马寓人”的俗语,正确把握它的语境才是打开疑问的钥匙。

遗憾的是,今天对方同学望文生义误解了语境的本意,从明朝《石点头》的初始用法到当代文化的经典界定,这句话比喻的一直都是:人生追求的选择。

在社会与人生发展趋势的坐标上,“前头草”布满荆棘但价值更高,“回头草”是价值较低但更轻松的目标,绝不是对方同学所说的简单的手段和状态的重复。

“要吃”与“不吃”就是对这两种目标与追求之间的取舍,不同取舍体现不同的人格品质与不同的做人原则。因为是“取舍”,就不能说有时“吃”有时“不吃”。诺贝尔研制炸药在死亡的威胁下换取科学的进步,回头是个人的安稳,他的选择就是“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典型写照。

那么,什么又是好马呢?好马比喻的是与一般人不同的具有远大理想的人,他们尽管不是多数,但却是人类学习的榜样和修身养性的榜样。

对方同学说,好马要获得成长,可是不管要面对选择也好,面对也好,一旦丧失了志存高远一往无前坚韧奋进的品质都不可能是好马,因为这些条件“无之必不然”!

我方认为,好马在面对人生追求的取舍时,决不会选择吃回头草,理由有二:

第一:人有大写小写,作为“大写的人”,社会发展不能“吃回头草”,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吃回头草”意味着历史的倒退。无论是波旁王朝复辟,还是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社会的“回头草”都为历史所不容,“好马”要引领社会,绝不倒行逆施。美国独立时,华盛顿要想成为终身总统已是易如反掌,但他坚决摒弃了历史的“回头草”,在民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第二:作为小写的个人,“吃回头草”否定了好马不可或缺的品质,好马之所以为好马,究竟是什么样的高尚品行让我们憧憬向往,是阿甘用一生的奔跑展示的奋斗,是弥尔顿双目失明依然笔耕不辍的坚韧,是肖邦在五线谱中心向祖国的赤诚。相反,吴王夫差从励精图治到贪图享乐毁了大好基业,法国元帅贝当“吃回头草”晚节不保,诚然,一般人若想过的更安稳更轻松的事实无可厚非,但“好马”更要引领历史开拓人生,只有“不吃回头草”才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谢谢。

反方陈词概括如下:

1、概念:

“好马”:比喻的是与一般人不同的具有远大理想的人,他们尽管不是多数,但却是人类学习的榜样和修身养性的榜样,必须具备志存高远一往无前坚韧奋进的品质

注意:这里的“人”分为两种:“大写的人”(宏观上指:由人群组成的社会)、“小写的人”(微观上指:单纯的个体)

“前头草”:布满荆棘但价值更高的目标。

“回头草”:价值较低但更轻松的目标。

“要吃”与“不吃”:对这两种目标与追求之间的取舍,这体现不同的人格品质与不同的做人原则。

“取舍”:一旦做出选择和舍弃,就要坚持到底,绝不能反复无常,不能说有时“吃”有时“不吃”。

2、“好马不吃回头草”:“好马”在面对人生追求的取舍时,决不会选择吃“回头草”。

为什么?

理由如下:

(1)“大写的人”不能吃“回头草”:人类社会需要不断前进,“吃回头草”意味着历史的倒退。

(2)“小写的人”不能吃“回头草”:“吃回头草”意味着一个人丧失了志存高远一往无前坚韧奋进的品质,这如何能够引领历史开拓人生呢。

双方的立论陈词结束后,不妨把二者的立论做一个简单比较:

1、“回头草”到底代表的是什么:

正方:是有价值或吸引力的往事

反方:是价值较低但更轻松的目标

2、“吃回头草”意味着什么?

正方:回头去追求那些有价值或吸引力的往事

反方:丧失了志存高远一往无前坚韧奋进的品质

3、什么是“好马”?

正方:那些在能力上及道德上出色的人

人:个体的人(微观意义上的人)

反方:与一般人不同的具有远大理想的人,他们尽管不是多数,但却是人类学习的榜样和修身养性的榜样,必须具备志存高远一往无前坚韧奋进的品质。

人:“大写的人”(宏观上指:由人群组成的社会)和“小写的人”(微观上指:单纯的个体)

4、为什么“好马”“要吃”或者“不吃”“回头草”

正方:“回头草”是对人有利的,他可以让人“弥补遗憾”、“获得成长”,并且也可以体现出“好马”“心存他人”的优秀品质。

反方:“回头草”是一种倒退,对大写的人(宏观上指:由人群组成的社会)而言,意味着历史倒退;对小写的人(微观上指:单纯的个体),意味着丧失了志存高远一往无前坚韧奋进的品质。

5、“要吃”与“不吃”

正方:“要吃”:“回头草”是对人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往事,有的时候好马也是要吃回头草。

灵活处世,促进一个人的发展并不一定要死板教条,如果吃回头草能够促进发展的时候,那就得吃:“前方的世界也许很广阔,然而前方的世界再广阔,也不表示后面的世界不精彩”,“只要对方今天不坚决认为“不吃回头草”,不紧紧地关上身后那扇门,通往这个精彩世界的钥匙就握在你手里”。

反方:“不吃”:“回头草”是一种倒退,任何时候好马都不能吃回头草。

“要吃与不吃”是对这两种目标与追求之间的取舍,既然是取舍,一旦做出选择和舍弃,就要坚持到底,绝不能反复无常,不能说有时“吃”有时“不吃”。

对比到这里,我不妨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双方的主线:

正方: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因为“回头草”是对人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往事)

反方:任何时候好马都不吃回头草(因为“回头草”是一种倒退)

正方的特称肯定命题式的立论倒也不能说不合理,这个特称命题成立的前提就在于,他们将“回头草”进行了褒义定性(“回头草”是对人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往事),但是他们却也给自己背上了一个极大的论证包袱:

为什么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呢?因为,如果“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是真的,那么“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也不是假的。那既然“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也是真的,那这个时候“回头草”又该如何定性呢?它是否还是“对人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往事”呢?

与正方不同,反方采取的是全称否定命题式的立论,这个命题成立的关键在于他们对“回头草”进行的贬义定性(“回头草”是一种倒退),借此提出了“任何时候好马都不吃回头草”,如果“任何时候好马都不能吃回头草”是真的,那么推出“有的时候好马不吃回头草”也是真的自然顺理成章。

可见,在“有的时候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命题上,正方多了一个大包袱:“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中的“回头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否还是“对人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往事”呢?

这对正方的“回头草”褒义定性(对人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往事)提出了极大的质疑,最要命的就在于,如果正方的“回头草”褒义定性一旦被否定,那么他们的立论也就将面临被全盘否定掉的危险。

而在“有的时候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个命题上,反方则是轻装上阵,因为他们的“回头草”贬义定性(“回头草”是一种倒退),自然可以推出“任何时候好马都不吃回头草”,并进一步推出“有的时候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对他们的“回头草”贬义定性呼应得极好。

看似双方的价值基调是相似的,都在探讨如何对人(反方加了一个大写的人)促进发展的问题,但分析到这一步,却不难看出,最关键的概念问题就是“回头草”的定性,正方只有维护好本方的褒义定性,其后的三点益处才能顺利铺开;而反方维护好了本方的贬义定性,其后的两点“不吃”才能步步为营。

无论谁失去这个滩头阵地,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相对比较而言,反方的立论更为厚重,正方的立论则非常单薄。

二:论证辩驳环节

(一)正方:

谢谢主席,各位好。(为了读者便于理解,笔者在整理时特意在每条前加了“第一”等标注)

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华盛顿是不吃回头草的,可是对方可能是常识错误,今天我们看到,华盛顿当他在美国还没有成立之前,他曾经就是总军司令了,可是,当时他选择退役,退役后呢,他发现美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回去,才成为美国的开国总统,因此成长了。您能说华盛顿没有吃回头草吗?

首先,我们看看对方辩友几个概念。

第一,他告诉我们“要”就是“时时刻刻要”。可是,我就不明白了,“我要吃苹果”难道是时时刻刻都要吃苹果吗?对方辩友以为是在吃苹果比赛是吧?

第二,对方告诉我们说,他说价值,他们要提倡一种奋发向前、勇往直前的价值----这点价值我方非常同意!可是,对方用“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方式来阐述这种价值我方不能同意!凭什么回头草就不可能奋发向上?凭什么回头草就不能是以退为进呢?你要推广一个奋发向前的价值,可以呀,你可以说好马应该天天向上,好马应该奋发向前,可是凭什么要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呢?如果对方在推广一种价值的时候必然要通过“不吃”、贬低另外一样东西的话。那么,如果对方2辩要鼓励女生都喜欢对方4辩,是不是也要说我陈国坤很不好呢?如果对方要鼓励大家都到中国四川的九寨沟旅游,是不是也要说圣淘沙不好玩呢?对方如此的推论方式,对我、对回头草、还有对我们的赞助商圣淘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

第三,对方开篇立论就告诉我们说前头草有多好,可是今天的命题好像是“好马不吃回头草”。我们讨论回头草,对方却告诉我们前头草有多好,是不是有点离题呢?就好比今天我们在讨论大家要不要吃肉,对方却告诉我们蔬菜有多好。明显是离题嘛!对方举出再多该吃前头草的理由只能告诉我们说该吃前头草,而不能说就不吃回头草了。就好比你举出再多该吃肉的理由,只能论证该吃肉嘛,而不能说就不用吃蔬菜了。

第四,对方告诉我们说回头草有些不好的,比如说让他们倒退。可是对方首先犯了一个错误。您要知道,您方的命题是“好马不吃回头草” ,“不”是个全称命题哟。你只告诉我不好的回头草不吃,可是好的回头草你到底是吃还是不吃呢?你论证的到底是“好马不吃不好的回头草”还是“好马不吃回头草”呢?即便我们退一步看,有什么“草”是十全十美的?不管是“前头草”、“回头草” 、“左边草”、“右边草”、“上边草”、“下边草”都有不好的地方吧?如果有不好的地方,对方就别吃,是不是说马干脆就别吃草呢?对方论证了半天到底是论证好马还是在减肥的马啊?

最后,我们看看,今天的辩题,我们要讨论的是“好马不吃回头草”。太多的人曾经以为,曾经尝试过“回头草”心中就有太多的以为,以为“回头草”不可能是你的真爱,不可能是你的理想,以为“回头草”就像对方认为那样可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可是大家有没有扪心自问过,当年你是否就是因为个人的情绪不成熟,而忘了好好去欣赏它的闪光点。“回头草”难道它真的一无是处,什么价值都没有吗?“回头草”难道真的不值得你去珍惜吗?对方辩友切莫……(时间到)谢谢!

正方辩驳概括如下:

1、“华盛顿成长论”

这在正方的立论中是有体现的,不过,这并不是“获得成长”引申出来的,用“心存他人”应该来的更贴切,当然,并不是说使用“获得成长”不可以,但作为本方辩手对本方立论的方向驾驭的不够精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吃苹果大赛”:

因为正方“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的立论,所以,必须要在这里对“要”进行相应的维护,“要吃苹果”当然不能等同于“时时刻刻都要吃苹果”,外在表现性还可以,但缺乏了一种逻辑上厚重感,不过,毕竟正方开始的立论与对手相比就显得有些孱弱,正方如此维护也是无奈之举,带着镣铐舞蹈能有这样的表现已是不易。

3、“不吃贬低论”

“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是真的,也说明不了“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是假的,正方尝试对对手的辩题进行相应的限制,为本方的主线展开铺设道路。奇怪的是,却没有看到对本方关键概念“回头草”褒义定性的维护,毕竟对方的立论陈词对此冲击很大。

考虑到正方因为自身立论的所带来的大包袱(前面有过论述,此处不作赘述),也就可以理解了,这个包袱直接导致的就是对本方关键概念褒义定性的质疑。在要害的概念维护上,阐释的暧昧不清也是无奈之举。

没办法,正方只好给自己弄上一层委屈的面纱,技巧还不错,可惜终归是无根之草。

4、“前头草偏题论”全称论

再次强调:即使“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是真的,也说明不了“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是假的

5、“回头草优劣论”

毕竟“回头草”是要害所在,无论怎么绕,你也绕不过去,这个地方说不明白,后面的三点好处(弥补遗憾等)都白瞎。

可问题是,自己的立论过于孱弱,根本没有厚重的基础进行良好的维护,而且还导致了很大的包袱(参见前面的论述,此处不作赘述),一不小心就有灭顶之灾。

又得维护,又得躲着,正方的日子还真不好过。

但是,也不能总躲着,只好临场应变弄出个“优劣说”,问题在于在正方立论中并没有所谓的“回头草”还有什么优劣之分,如果“回头草”有优劣之分,那么“劣的回头草”还是不是有价值或吸引力的往事呢?它又是如何使“好马”得以“弥补遗憾”、“获得成长”、“心存他人”呢?这就好比是说:药是用来给人治病的,那么毒药也是药吗?毒药也能用来给人治病吗?

尽管如此努力,还是躲不过自己的命门:“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中的“回头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否还是“对人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往事”呢?

(二)反方:(为了读者便于理解,笔者在整理时特意在每条前加了“第一”等标注)

感谢主席,各位好。

让我们来看一看对方同学今天的立论:

第一:他们说今天的这个“要吃”就是说:在有需要的时候就吃,没有需要的时候就不吃。我们说呀,当“要”和“不要”这两种选择对立出现在我们正反双方的论题时,在你选择了“要”的时候,就不能出现又“要”又“不要”的游离,否则对方辩友是不是一会要吃前面的草一会又要吃回头的草,这样吃来吃去只能吃成墙头草,又怎么能带给大家人生的启迪呢?

第二:对方对“回头草”的理解有误,他们望文生义,把动作上的简单回复等同于了“吃回头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回家回国是不是都是“吃回头草”?现在我打完比赛要回宾馆,是不是也是“吃回头草”呢?

第三:对方辩友还说,我们不能拿“前头草”来跟“回头草”比较,可是我们都知道啊,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您不拿“前头草”和“回头草”比,怎么知道哪个草更好呢?

第四:对方辩友今天之所以对“回头草”的理解有一些的偏差,就在于他们错误的理解了“吃回头草”在华文中特定的适用语境。

诚如对方一辩所言,我们在推动人们要改正自己错误的时候总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从来没说过“好马要吃回头草呀”。

我们在批评那些死要面子的人时,总说“你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可从来不会竖起大拇指说“你是好马不吃回头草呀”。

还是对方一辩说的,我们在告诉别人要认清形势帮助他人时会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可从不会说“吃回头草者为俊杰呀”?

第五:由此可见,不同的情况我们用不同的俗语,那么“好马不吃回头草”它所使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汉族的俗语说呀,“好马不吃回头草,好汉不走回头路”,说的是好汉的志向;维吾尔族的谚语说呢,“好马不吃回头草,勇士说话不改口”,谈的是勇士的人品;蒙古族的谚语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开弓没有回头箭”,说的是一旦决定则矢志不渝。

第六:可见这句古训展现的是优秀的人卓越的做人原则,当我们面对人生取舍时,是选择前进,选择前方价值高艰辛的目标,抑或选择后退选择后方价值低却容易实现的目标,与一般人不同的“好马”,宁愿去选择一条充满荆棘的前进的豪情之路,也不会甘于平凡享受安逸。对方辩友刚才谈到戴高乐,戴高乐正是在取得已经满足的现状与继续前进为法国革命争取独立的两种选择时,选择前进才书写了自己辉煌的人生。佛祖释迦穆尼悟道,他在回皇宫当太子与痛苦前行这两者中选择前进顿悟成佛,这才是对“好马不吃回头草”最好的诠释,它代表的是“好马”的一种选择和一种追求、一种精神。

因此我方坚定地认为,好马不吃回头草。谢谢各位。

反方辩驳概括如下:

1、扫清外围:

(1)“墙头草论”:取自反方立论中“取舍”定性:一旦做出选择和舍弃,就要坚持到底,绝不能反复无常,不能说有时“吃”有时“不吃”,进一步明确本方的全称否定命题的定性。

(2)“前头草后头草比较论”:取自反方立论中:“前头草”:布满荆棘但价值更高的目标;“回头草”:价值较低但更轻松的目标,对本方的全称否定命题定性加以合理伸展:任何时候好马都不吃回头草,而是要吃前头草。

2、大举进攻:

(1)攻敌要害:侵占对手的概念,指出对手的“回头草”进行褒义定性是不正确的:动作上的简单“回复”并不等于“吃回头草”(“回家”尽管是回复性动作,但不等于吃回头草)

(2)釜底抽薪:进一步提出对方定性错误的原因:错误的理解了“吃回头草”在华文中特定的适用语境。

(3)正本清源:“语境说”:提出“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正确语境是什么?通过语境说,为本方“回头草”的贬义定性做出雄厚的支持。

(4)乘胜追击:“好马不吃回头草”代表的是卓越的原则:选择前进,选择前方价值高艰辛的目标。

其实,截止到以上四点,反方的辩驳辩手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不仅对对方的关键概念加以有力的否定,而且将自身的核心概念加以充分的维护和增强,并进一步紧贴本方理论陈词,完成了进一步的论证。

尽管在陈述时,顺序并不清晰,但整体性很好。辩驳环节,反方依靠自己扎实的立论,已占得上风。

如果我们对双方辩驳环节加以比较的话,不难看出:

正方的维护重点在于:“要”。当然,把“要”定性为“有时吃”也符合他们“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的特称命题立论。

接下来提出的“回头草优劣论”也对“要”的“有时吃”进行了保护。

但是,正所谓拆了东墙补西墙,这个“回头草优劣论”给本方的要害概念“回头草的褒义定性”制造了更大的麻烦:

如果“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是真的,那么“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也不是假的。那既然“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也是真的,那这个时候“回头草”又该如何定性呢?它是否还是“对人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往事”呢?

正方开始解释:“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吃的是优质回头草),“有的时候不吃回头草”(不吃的是劣质回头草),但问题就在于劣质回头草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在正方立论中并没有“回头草”还有什么优劣之分,如果“回头草”有优劣之分,那么“劣的回头草”还是不是有价值或吸引力的往事呢?它又是如何使“好马”得以“弥补遗憾”、“获得成长”、“心存他人”呢?

而且,既然“回头草”还有优劣之分,那么你又凭什么说“回头草”就是有价值或吸引力的往事呢?这就好比是说:既然药有良药和毒药之分,那你凭什么说药是用来治病的呢?

这个立论要想成立更关键的前提就在于“回头草”的褒义定性,只有当“回头草”的褒义定性成立,“吃回头草”才真正有了意义。

尽管“回头草优劣论”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的特称命题立论,但却是丢了西瓜拣芝麻,给对本方核心概念“回头草”的保护制造了更大的麻烦。

因为它对反方敞开了入侵的国门:

正方的“优质回头草”所涉及的领域,可以被反方的“前头草”侵占;而所谓的“劣质回头草”则正中反方“回头草贬义定性”下怀。

就像我开始所说的那样,正方的立论过于孱弱单薄,完全就是在对本方的要害概念没有保护的情况下搭建而起,而“回头草优劣论”则吹响了正方失败的挽歌。

反方则与之不同:

上来就对正方的“回头草”褒义定性的进行了三重反驳:

第一重:指出正方将动作反复错误定义为吃回头草

第二重:结合语境强化回头草的贬义定性了

第三重:引经据典俗语取证继续强化对回头草的贬义定性,形成双保险。

这样一来,与正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方依靠自身扎实的立论完成了对核心概念“回头草”贬义定性的强势保护,同时又对正方的褒义定性进行强势反驳,相比之下,正方明显占得上风,

完成了进攻前的战略准备。

三、盘问环节:

(一)第一轮

1、正方盘问反方:

(1)第一阶段:

正方:我想请问二辩和四辩同学,首先我想请问反方二辩:您方告诉我们“好马不吃回头草”,可是现在我的真爱就在我后面,我吃了这个“回头草”我还是好马吗?

反二:其实我们说追求爱情是在爱情上不断前行,从爱情的这个维度上说,那就叫做就“吃前头草”了。

正方:那我再请问对方二辩了,我的那个真爱就在我的身后,我已经回去吃了他这颗“回头草”了,我是不是“好马”,请你正面回答我好吗?

反二:其实我们说,到手时不懂珍惜,失去了才追悔莫及,这在感情上绝对不能算是一匹好马了。

正方:好吧,我盘问了两次,对方辩友都没有正面回答我。不过这没关系,我再请问对方四辩了:您方告诉我们说“好马”要懂得奋斗向前,那我就看到拉特尔他选择了吃柏林爱乐乐团这颗回头草,请问拉特尔是“好马”吗?

反四: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具体拉特尔的事迹我也不是太清楚,但是我们知道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他在重新回到那个乐团的时候,是本着什么样的精神,如果他只是抱着回到那个乐团,只是为了那一点点工资,只是为了让他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安逸,我相信在座各位没有人相信那是一匹好马。但在他回复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什么品格呢,正是不断向前的品格,那么既然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在不断向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认为他是在吃“回头草”呢?

这是盘问的第一阶段,在这三个回合交锋中,正方坚持本方的进攻方向,分别从“回头重觅真爱”(弥补遗憾)和“拉特尔重返乐团”(获得成长),进行了迅猛攻击,其实,此前的反方的辩驳陈词已经在对手的要害概念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战线布置(动作上的简单“回复”并不等于“吃回头草”:“回家”尽管是回复性动作,但不等于吃回头草),但在这里反方却并没有加以坚定的贯彻,明显被问得顾左右而言他。

但是,由于在辩驳阶段,反方已经将“回头草”的贬义定性清晰地构建成型,所以此时正方提出的事例都被反方包了饺子,认为这都是在“吃前头草”而非回头草,由于在前面正方的“回头草”褒义定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正方难以进行进一步的施压,只能看着反方脱身而去。

(2)第二阶段:

正方:谢谢对方辩友,可是我们所看到的恰恰就是拉特尔吃了这颗“回头草”,这棵“回头草”赋予了他一个努力向前的机会,为什么你方就不允许拉特尔回头去吃这棵“回头草”呢?

反四: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对方辩友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们就认为有一个“回”字,就叫“吃回头草”了,那么我们来想一下“回锅肉”“回家”“章回体小说”都有个“回”字,是不是这都是您方所说的“回头草”呢?

正方:对方辩友呀,你们把我抛弃过再寻回来的爱情说成不是“回头草”,把我放弃过又寻回来的事业也说成不是“回头草”,那我再请问对方辩友了,戴高乐回到了法国的政坛帮助法国人民,他是“好马”吗?

反二:对方又说回到政坛那就叫做吃“回头草”了,那古人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是不是说“出了门就不要回家”“出了国就不要回国呢”?

这个阶段明显是反方挽回局面的阶段,经历了初期的被动之后,反方立刻回归本方战线(动作上的简单“回复”并不等于“吃回头草”:“回家”尽管是回复性动作,但不等于吃回头草),据此稳住阵脚之后开始反击,此时的正方需要进一步明确“回头草”的褒义定性(有价值或吸引力的往事),借此继续施压,但我前面提到过正方的立论自身过于孱弱,一不小心就有累卵之急,此前的在辩驳环节也并没有完成核心概念的保护和明晰化的铺垫,自然难以给对手加以进一步施压。所以对于正方而言,继续进行“心存他人”的战场强推也就成了无奈之举,此种情形之下的强推则更容易给对手提供更多周旋的余地,给对方继续质疑本方关键概念提供更多的借口。

(3)第三阶段:

正方:谢谢对方辩友精彩的回答, 不过你方告诉我说:“吃前头草”非常困难,而“吃回头草”非常容易,可戴高乐就是回去了法国政坛,他积劳成疾都差点死在任上,请问对方辩友了,这颗草好吃吗?

反二:我们说戴高乐当初在二战的时候到英国以后,他带领法国人民重回法国这是多么的困难,但正是他选择了这样一往无前的气概,所以他才成为我们敬仰的“好马”。

正方:对方辩友,我可谈的是戴高乐在退休以后回到政坛,不是你说的那个打仗的年代。。。。。。(时间到)

因为自身立论的孱弱,要害概念不清晰,战场强推也就失去了强力的后援阵地(关键概念“回头草”的褒义定性),强行推进战场效果不好,正方只好现场抓漏洞了,开始进攻对手的定义,这也是逼出来的,无论效果如何,正方再次失去了先发制人的良机。

2、反方盘问正方:

(1)第一阶段:

反方:谢谢主席,请问对方的二辩和四辩。首先请问二辩,166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斯图亚特王朝又复辟了,请问这个复辟是不是吃历史的“回头草”?又应该不应该呢?

正二:其实刚才我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为什么对方辩友总把目光集中在不好的“回头草”上呢?其实我们发现,不管是“前头草”还是“回头草”都有不好的地方,如果你总是看到“回头草”是复辟的话,那“前头草”还可能是世界末日呢,那是不是“前头草”也不吃呢?再次减肥是吗?

反方:其实对方辩友无法否认,社会是无法倒退的。再请问对方四辩,我们说新加坡不断追求民主、和平、进步、正义、平等,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不断阔步向前,我们能不能退回到以前愚昧和落后的状态中去呢?

正四:对方辩友,你对“回头草”好不公平呀,为什么“回头草”就要等于是倒退呢?你和我说新加坡,不错,新加坡的确是在不断奋进,可是我们也知道,身为“好马”的他吃了推广华语政策这棵“回头草”,正是因为他吃了这颗“回头草”,我才能站在这里和对方辩友做华语交谈呀!

在本阶段中,反方从社会只能发展不能倒退的主攻方向进行进攻,正方的两名辩手分别进行了维护,只不过维护的角度和出发点显然有点“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正二继续了他“优劣的回头草”论,而正四的回答倒是让人眼前一亮,新加坡推广华语的政策对正方“回头草”的褒义定性进行了非常好的维护。

尽管“优劣回头草论”给反方的入侵打开了国门,但是要意识到这一点还是需要时间的,此时的反方还是选择了中规中矩按部就班。

(2)第二阶段:

反方:对方也无法否认,社会也是不能倒退的,那再次请问对方二辩了,我们说袁世凯在推翻清帝以后本可推行共和,可是他也吃了一口历史的“回头草”成就了千古骂名,这又应该还是不应该呢?

正二:其实我们的辩题今天要讨论的是“好马要不要吃回头草”,你给我举了袁世凯,他能称之为“好马”吗?如果他不是“好马”,我想我不用回答你的问题吧。

反方:事实上,袁世凯本来是一匹好马,吃了“回头草”才变成了“坏马”。再请问四辩了,孙中山先生一生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精诚不懈百折不回不吃“回头草”,他又是不是“好马”呢?

正四:我们从来没有说前进的精神不好呀,可是我们要知道的是什么,你要前进不需要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呀,就像我刚才说的新加坡,新加坡在前进呀,可是新加坡也没说我“好马不吃回头草”,作为一匹明智的“好马”,该吃“回头草”时,就要吃。你千万千万不要关上你后面的那道门,多一个选择对你也好呀。

在这个阶段中,反方从优秀的个人也是不吃回头草的攻击线路进行进攻,正方二人的回应依旧“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正二继续卖弄技巧,正四则正面维护“有时可以吃”的本方主线,尽管反方所用的两个例子是一正一反,但正方四辩的回应更加沉稳严谨。

而正二的回应几乎是正中反方下怀:“难道袁世凯不正是因为吃了历史的回头草才不是好马的吗?”(好马是不会吃“历史的倒退”这颗“回头草”的,否则,那绝不是好马),可不知道为什么,反方的盘问辩手依然浅尝辄止平铺直叙,并没有进一步施加压力。

(3)第三阶段:

反方:对方辩友没有回答孙中山的问题,显然认为:孙中山正是因为不吃“回头草”而成为了“好马”,再请问对方二辩:我们说我们现在父子之间的关系能不能退回到以前“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状态中去呢?

正二:说到父子关系,我就想到我爸爸,我爸爸就坐在下面,我曾经和我爸爸吵过架甚至一度想放弃我爸爸,可是我勇敢的吃了“回头草”,所以爸爸今天又来看我比赛,父子又和好了,难道不好吗?

反方:可是当你放弃你爸爸的时候,那是浪子回头,浪子回头能推出“好马不吃回头草”吗?

正二:可是“浪子回头”怎么就不能等于“吃回头草”呢?现在我发现,一个很好很好的东西比如我爸爸、妈妈,我勇敢的回去吃难道不是一个“好马”的表现吗?知错能改才是好马嘛。

反方:可是浪子回头恰恰说明的是处在正确状态的好马不能吃回头嘛,简单的逻辑。谢谢(时间到)

这个部分,反方开始重点攻击正二,再次提出“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历史倒退的回头草)加以攻击,迫使正二只好继续玩弄技巧,将“父子重归于好”作为“好马也吃回头草”的例子,此时正方本可以在这里指出:动作的简单“回复”并不等于“吃回头草”(“回家回国”尽管是回复性动作,但不等于吃回头草),加以进一步施压:回家回国是不是都是“吃回头草”呢?

但反方依旧选择了中规中矩,效果打了折扣。

整体来看,可能是刚开场的缘故,反方的盘问辩手显得有点拘谨,正方二辩的回答露出了空隙,但反方都没有借机有效施压。

(二)第二轮:

1、正方盘问反方

(1)第一阶段:

正方:有请反方的一辩和三辩。首先请问正方三辩,今天我方命题是“好马要吃回头草”,这个“要”等不等于要时时刻刻见了回头草就非要吃呢?

反三:其实呀,今天这个“要”的理解,对方辩友的理解确实有些偏颇,她说“要”不是时时刻刻,当然,但当“要”放在“回头草”这个选择当中的时候是个价值的判断,我们说饭也是人的一种资源,人要吃饭确实不是时时刻刻都要吃饭,可是“嗟来之食”对于有骨气的人,是不是简单的资源呢?这是一个人品问题,所以有骨气的人绝不吃嗟来之食,君子绝不取不义之财,同样的逻辑问题,好马要吃草,但好马绝不吃回头之草。

正方的第一个问题,从“要”的概念开场,尝试为本方“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扫清外围阵地,而且这个问题是很巧妙的设定在“回头草”的褒义定性的前提上的,并且进一步尝试对对手的命题加以明确“任何时候好马都不吃回头草”,一旦成功,本方“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的立论框架,就将顺理成章的成功论证,这不能不说是很厉害的提问,尽管没有那么气势逼人,但却暗藏杀机,反方一旦应对有误,必将入其圈套。

在这个回合里,反三还是稍稍露出了空隙,承认了“要”不是时时刻刻,但意识到危险的她,立刻正本清源通过进一步明确“回头草”的贬义定性(嗟来之食),将“要”的概念联系到了本辩题的语境(价值)层面进行解释,加以维护,在此等问题面前能做出这样的防守难能可贵,但还是被对手撕开了空隙。

(2)第二阶段:

正方:非常感谢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君子绝不吃嗟来之食,请问这个“不”是不是全称否定呢?那按照这样的逻辑,“好马不吃回头草”就是任何一匹好马不吃任何一颗回头草呢?

反三:其实呀,我们说好马不吃回头草是一个全称否定,好马要吃回头草同样是一个全称肯定,因为这个要还是不要,今天是一个原则性的判断,就好像说,我要做一个好人,那么有的时候我还要为非作歹的话,我还是不是一个好人呢?所以我们说呀,饭是嗟来不食的人才能顶天立地,草是回头不吃才能驰骋千里,这才是好马不吃回头草的要义所在。

正方承接第一个问题,从“不”(与“要”相反)的角度,进一步施压,如果说第一个问题的“要”在于强化本方“有的时候好马不要吃回头草”,那么这次的“不”则在于进一步强化对反方“任何时候好马都不吃回头草”立论的限制,但依然是隐藏在本方“回头草”的褒义定性的前提上,以此进一步向反方施压。

反方当然不愿意随君入瓮,在明确“回头草”的贬义定性(为非作歹)的前提下,尝试突破对方的设限,并施加反制措施(好马不吃回头草是一个全称否定,好马要吃回头草同样是一个全称肯定),借此向对方的“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的定性施加压力。

(3)第三阶段:

正方:请问对方一辩第二个问题,今天我方说好马要吃回头草是不是指的是我们的好马只能吃回头草,除了回头草,其他的草好马一概就不能吃了呢?

反一:要吃回头草就是说在面临人生取舍的时候,你选择的必然是“要”,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说呀,他们今天所说的“回头草”都是“好草”,那我就不明白了,有毒的草难道就不是草了吗?那你方的“回头草”是不是要改个名字叫“回头宝”呢?同时,您方告诉我说,“要吃”不是时时刻刻都吃,但“要”是一个人品的选择,我说我要诚实,是不是说我偶尔也可以撒谎呢?我说我要正直,是不是说我偶尔也可以为非作歹呢?我在“要”和“不要”这两种选择中选择了“要”,是不是说我还可以又“要”又“不要”呢?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您刚才说,我们的“要吃”不是只吃,那也就是说我方今天除了“回头草”,还可以吃一下“前头草”呢?

反一:对方辩友,当您面临取舍的时候,你选择了要就不能再选择“前头草”,我们说:人生发展必定要吃前面的草,因为作为一匹好马一个优秀的人引领人类前进,我们想一想,如果哥伦布在驶向大海的时候,想到的是回头,他还能不能发现新大陆呢?那么当初在亚历山大走入沙漠想到的也是退缩的话,他还能不能发现人生天堂呢?所以说,作为一匹好吗,就必定勇敢的去开拓未知领域,这才是一匹真正的好马呀。

正方:我再请教对方一辩,刚才您说了,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如此,那么好马就应该识时务,可是您今天为什么就不分青红皂白就告诉它,“回头草”你看都不要看一概不许吃呢?

反一:对方辩友,所谓的识时务这种智慧正是要体现在好马它克服困难去追求前方目标这个过程之中啊。(时间到)

按理说,第一阶段迫使反方在“要”字的概念上露出了缝隙,第二个阶段也扫清了外围,对正方的“有的时候好马要吃回头草”与反方的“任何时候好马都不吃回头草”都完成了清晰的定性,接下来就该直捣黄龙了,可是此时的正方却并没有继续施压,选择了在外围继续转圈子,考虑到正方那孱弱的立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方那孱弱的立论根本无法维护核心概念“回头草”的褒义定性,所以每当言此只能含糊其辞,关键概念都含糊其辞了,又如何能够对对手施加有效的进攻呢?

前半段暗藏杀机,后半段则成了隔靴搔痒,只能说,正方尽管在浴血奋战,但效果实在有限。

2、反方盘问正方

(1)第一阶段:

反方:有请正方剩下两位辩手。请问一辩了,刚才您方已经提到叫做“弥补旧情”的遗憾,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复婚啊,他可以感到幸福美满,而有很多人复婚之后却只能伤害别人两次,或者被别人伤害两次呢?

正一:对方辩友,为什么你看到有人复婚不美满你就能说“不吃回头草”呢?我也曾看到过有人结婚了之后会离婚,我们“吃前头草”也有可能造成不美满,您是不是也不吃“前头草”呢?所以说,我们今天不可以只看到“回头草”之间有一些“烂的回头草”,您就说我们不吃“回头草”了,但问题是在“回头草”里有“好的回头草”,您到底为什么不吃呢?

反方:第一,对方已经承认了,“不好的回头草”至少不能吃,那再来看对方所说的那些“好的回头草”,您方刚刚提到了戴高乐,他重回政坛取得了成功,那为什么有很多人很多次复职却只能很多次受伤呢?请问三辩。

正三:对方辩友请先别急着给我方戴帽子,我方今天绝对没有说“不好的回头草”我们就不吃了,就像戴高乐,您举得例子我非常感激,他当时吃的“回头草”是什么样的“回头草”呢,当时正是水深火热分崩离析的法国政坛,就因为吃了这颗“回头草”,弄得戴高乐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这样的情况下,您能说这颗“回头草”好吃吗?当然了,他吃“回头草”不是为了戴高乐自己,这才是我们所说的好马的精神,不仅为自己,还要兼济天下,他为的是法国人民,所以他勇敢的吃了这颗“回头草”啊。

经过前次盘问的“社会不能倒退”(大写的人)之后,反方的第二次盘问从“个人不能倒退”开始,他想从选择个人“吃回头草”的不良效果的角度来进攻,但是这其中就有个问题了,根据反方的“回头草”贬义定性(“回头草”是价值较低但更轻松的目标;“吃回头草”意味着倒退)来看,“复职”和“复婚”是否是个人的一种倒退呢,这两个例子似乎都有待商榷。

反方的盘问辩手曾经想继续施压:既然“坏的回头草”不能吃,那么“好的回头草”也不能吃(复职的受伤),这种做法首先就背离了本方的对“回头草”的贬义定性:既然“回头草”代表的是一种倒退,那么这个倒退又怎能有优劣之分呢?

而那句对“戴高乐”的提及,则更是给了对手阐释“心存他人”的机会。

但正方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好的回头草”和“坏的回头草”(注意此前的“回头草优劣说”)再次登场,而且本队队友的陈述都出现了自相矛盾:一个就说好的吃,坏的不吃;另一个就说,即使是坏的,也得吃,因为好马得“心存他人”。考虑到正方孱弱的立论,出现此种分歧,也就不足为奇了。

(2)第二阶段:

反方:有请一辩,刚刚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事例告诉我们同样的形式背后内涵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吃有的是不吃,再请问了,吴三桂狡猾多变,后人说他是机智英明呢,还是说他阴险狡诈呢?

正一:对方辩友啊,我不知道这个例子和今天的辩题有什么关系,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说“要吃回头草”并不是说“时时刻刻都要吃”嘛,您说“要吃”苹果,难道说是时时刻刻都要吃苹果吗?像我一个这么瘦小的人如果时时刻刻吃苹果可是要撑死的。

反方:对方辩友只看到“要”的单独应用,却不看“要”与“不要”的选择。那我再请问了,吴三桂背上了这样的骂名了,诸葛亮神机妙算随机应变,为什么后人说他是机智英明,而不说他是反复无常呢?请问一辩。

正一:对方辩友,难道您不知道诸葛亮也有三顾茅庐,他曾经拒绝过要请他出山的人,三顾茅庐之后,他又决定吃了这颗“回头草”,接受这个邀请,这样吃了“回头草”的人还是好马,为什么不吃好马不吃呢?

反方:以上的几个事例,复婚复职还有一正一反的事例就告诉我们,同样是形式背后蕴涵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方辩友用简单的重复是不能够简单的评价是否在吃“回头草”的。再请问了,作为一匹好马,如果失去了志存高远的志向,这还是不是一匹好马?请问一辩。

正一:对方辩友,您要推崇那个志向高远的价值,我们很同意,但是就像我方刚才说的,您要推崇这个价值,您不用说“不吃回头草”吧。(时间到)

此等情况下的施压自然效果不好,但反方的盘问辩手则改了角度:从“吃前头草的好马”(诸葛亮)和“吃回头草的劣马”(吴三桂),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分别加以进攻,但这次进攻绕的弯子有些大,尤其是第三问应该将这种比较进一步清晰地阐释:一个“不吃成了好马”一个“吃了成了劣马”,好马到底要不要吃回头草呢?

但是第三次的提问,却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逼问,再次让对手从容脱身。

四、自由辩论环节:

(一)第一阶段: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身为一匹好马,除了要想到自己,是不是也要想到他人呢?我们就看到戴高乐回到了曾经退出过的法国政坛,为的是能够救国家于水火,请问这样的“回头草”究竟戴高乐该不该吃?

反方:其实呀,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恰是一个人前方的目标,对方辩友怎么能说他在吃“回头草”呢?对方今天首先没有弄清“要”的寓意,请问您在华语语境当中,“要”与“不要”是不是一对对立的价值选择?

正方:对方辩友又来了,“要”为什么是时时刻刻要,毒苹果烂苹果都要吃吗?今天我说我要吃苹果,难道是毒苹果烂苹果都要吃吗?我又不是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还要白马王子来救我。

反方:但是对方辩友一会儿选择“要”一会儿选择“不要”,那是不是一会儿在证明你方观点一会儿在证明我方观点呢?那请问您了,“要吃回头草”到底是成为“好马”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呢?

在这个阶段里,双方主要是就“要”的概念进行了争夺,正方的目的要维护自己特称命题的立论,反方则是要维护对正方全称肯定的设定,这里的争夺波澜不惊。

(二)第二阶段:

正方:对方辩友,我方今天彻头彻尾的就是不赞成您方的观点,为什么呢?因为您方的心态不对嘛,我们今天就说了,像戴高乐这样,看到身后的祖国需要他的时候,“好马”能不回头吗?

反方:对方辩友,他这个时候正是为了他的祖国去追求更高的目标,怎有回头一说呢?您不回答吃回头草与好马的关系,又说有时吃有时不吃,是不是有时您方观点成立有时我方观点成立,您到底在论证您方观点,还是在论证双方观点呀?

正方:对方辩友,既然回头草给你了一个机会,让你能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做出些贡献,那为什么对方辩友要用“好马不吃回头草”完完全全否定了“好马吃回头草”这一条路呢?

反方:我方已经说过了,他为人民做出了贡献,正是他不断向前开拓,把后方的草留给其他的马嘛。再请问您了,您一直不回答“好马”与“回头草”的关系,请问您,“回头草”与“好马”到底是什么逻辑关系呢?

正方:对方辩友,吃“回头草”是“好马”的权利,吃“前头草”也是“好马”的自由,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了,当需要您的人民和国家在您身后时,您说要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当他在您身后时,您回不回头?

反方:对方辩友,人民的大利当然在我的前面了,您也承认了,其实您方要证明的是吃“回头草”是好马的是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不吃回头草的就不是好马。我们知道“夸父追日”,他一口回头草也没吃,请问,夸父是不是好马呢?

正方:当然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了,我要吃苹果,苹果是我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呢?明显有点无聊嘛。再请问对方辩友了,现在我只有吃回头草的方式才能报效祖国,好比戴高乐,这样的回头草到底是要吃还是不要吃?

反方:我方回答过不止一次了,戴高乐明明是在吃他的前头草,怎么对方辩友认为有个“回”字就是吃“回头草”呢?刚刚你已经告诉我们了,吃回头草和好马之间没有任何必要联系,那您方式不是已经无法证明您方的观点呢?

正方:我方说没有必然联系,那是因为我方从来不以饭量来论英雄嘛。可是对方辩友,戴高乐的例子你说不算回头草,再举一个吧,现在中国的guomindang和gongchandang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第三次guogong合作,两党都吃了回头草,难道不是好马吗?

反方:其实,今天对方最重要的一个论点就是把“回头草”比喻成一种简单的状态重复,难道说我现在转过身去,您方四位辩友就成了我的“回头草”了吗?显然这样的观点是荒谬的。再请问您了,如果把“回头草”比喻成一种状态的话,我以前站着吃“前头草”,现在坐着吃,以后又站着吃,这又是不是成了“吃回头草”了呢?

正方:对方辩友再一次栽赃了,我方说的是曾经抛弃过的初恋情人、曾经放弃过的公司、曾经放弃过的政策,难道这些都不是“回头草”吗?难道你一定要逼我说回家、回锅等等吗?

反方:可是对方辩友今天要证明“所有的好马都要吃回头草”,你就必须要告诉我们了:为什么有的人分手了之后,执着地去追求爱情的春天不曾回头,他们难道就都不是好马吗?

正方:我方已经说过了,你有坚持前头的自由,可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回头的权利呢?你要追求你的真爱往前走,可是我要追求我的真爱为什么就不能往后走呢?对方辩友这样是不是太霸道了一点点?

这个阶段,反方开始占据上风,通过“动作上的简单回复并不等于吃回头草”,对正方的“回头草”褒义定性加以否定的同时,用“前头草”迅速侵占正方“优质回头草”的领土(戴高乐报

效祖国是在吃前头草,人民大利当然是前头草了),正方立论上的孱弱开始充分表现出来渐露败像。

(三)第三阶段:

反方:您自己都说了,您是在追求,既然是追求,肯定是在你前方你才去追求呀,很明显嘛。那我们再说了,乔丹他重回职场,他是为了篮球场上的另外一个三连冠,请问,这到底是他人生的前进还是倒退,他人生的“前头草”还是“回头草”呢?

正方:对方辩友,这恰恰是我方的例子嘛,乔丹吃了回头草,您还是说他是好马, 我方也认为他是好马呀。

反方:对方辩友,乔丹第二次回到篮坛已经是四十岁了,这个时候他可以选择回头安享自己的荣誉或者前进继续挑战自己生命的极限,这个时候他选择了前进创造了篮坛的奇迹,这到底是他人生的前进,还是他人生的回头呢?

正方:所以说嘛,对方千万不要认为只有前面才有挑战,乔丹四十岁回到篮坛吃了“回头草”,没有挑战没有突破吗?“回头草”不是简单的重复,更重要的是人身的进步呀。

反方:您都说了,他是在突破在前进,这个和“回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再举个例子好了,泰森重回拳坛只为了拿点出场费,完全不求重塑辉煌,那为什么这样的复职却遭人鄙视呢?

正方:对方辩友你们把“回头草”想得太坏想的太简单了吧,我们就直到乔布斯回到了曾经把他扫地出门的苹果公司,难道这颗“回头草”,乔布斯不该吃吗?

反方:正是因为这个公司是他事业上前途上的“前头草”,他才要去吃呀,对方辩友,刚才乔丹和泰森的对比说明了形式上的重复并不能创造人生,只有追求不断提升才能感动世人,再请问您了,您说爱情的复合,为什么有的人复合是为了感情的前途目标,有的人只是得过且过,这样的形式是不是都是吃“回头草”呢?

正方:对方辩友,刚才我们和您谈爱情您不谈,现在我们和您谈乔布斯您又谈爱情,请问了布斯回到了曾经把他扫地出门的苹果公司,他面对的是曾经和他有瓜葛的同事同仁,这么不好吃的“回头草”他都吃了,这样的“回头草”难道不是他的成长和前进吗?

反方:让我来看一下您刚刚说的那个人,他就回去到底是为了再次被人扫地出门,还是为了能有所发展呢?刚刚我们所说到的复婚的例子,我再请问了,90%的人离婚之后没有选择复婚,那按照您方的逻辑,是不是还要把他们重新推回爱情的坟墓呢?

正方:我懂了,对方辩友今天是单一的看吃“回头草”,您想想看,马去吃“回头草”,它可以吃草根也可以吃草尖,乔布斯回去为的是吃到草尖那个甜美的地方,这不代表我吃的不是同一颗“回头草”呀。

反方:其实不是我方在隐瞒,而是对方辩友把一个人生的命题拿到时空中来讨论,我们说人生的前后能不能以时空为坐标呢?

正方:关键是对方一直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吃了“回头草”,如果是前进的,必然就不是“回头草”,这不是循环论证吗,为什么吃了“回头草”就不可能成长呢,请正面回答。

反方:对方辩友,今天不是拿简单的方位上的前后来论证回头,内心这份追求到底是向上还是退缩才看得出真英雄,我们知道有的人回头啊,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伴侣而得过且过委曲求全,回去不是被别人伤害两次就是伤害别人两次,请问这样的火坑,好马到底要不要再往回跳呢?

正方:对方辩友,我们今天看的为什么是人心的追求,而不是行动上的追求,今天要讲的到底是“回头草”还是“回心草”呢?

反方:因为这句俗语在中华文化中本身就解释为一种励志宏图的比喻,对方辩友到今天就混淆了这种寓意,将形式上的回头等同于目标上的回头,对方辩友又只看个人不看社会,请问您社会能否回到通信基本靠口的时代呢?(时间到)

正方:对方辩友把所有的能给人带来前进带好好处的草都不是“回头草”,所有可能倒退的都是“回头草”,对方辩友这样定义我才觉得真像墙头草。

正方:对方辩友搞错了,我方查了许多的字典,从《中华俗语大辞典》再到《常用俗语谚语词典》,没有一个告诉我们不吃“回头草”就等于是人的前进啊。

正方:其实我们说乔布斯、戴高乐的例子就很明显的看出,当你心里要向前的时候,是“回头草”给了你这个机会让你奋勇向前,对方辩友就不让好马回去吃这颗草呢?

正方:对方辩友把“要”理解为“全部要”,可是我们今天说看书也不是黄色书情书都要看吧,我们说生病了要吃药,也不是减肥药等什么药都要吃吧,这样吃药没病都得变成有病。(时间到)

这个部分是反方奠定胜局的一个阶段,尽管反方的时间用的更快,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乔丹”的例子开始,正方的正面例子(优质的回头草)已经彻底被反方侵占,尽管正方也奋力挣扎提出了“回头草的褒义定性”,但本方立论的孱弱和此前辩驳阶段的保护不力,此时已经大势已去,只能看着反方破门而入大肆侵占了,尽管反方的时间用得更快,但正方多出的四轮陈词也已经难以挽回颓势,只得吞下失败的苦果。

还是老办法,考虑到资料的完整性,还是把剩下的总结陈词附了上来。

五、总结陈词:

(一)反方:

谢谢主席,不妨接下来由我来总结对方从开始到现在所出现的几个问题:

第一:对方同学观点游移不定,一会儿说可以吃就吃、不可以吃就不吃,一会儿说该吃就吃、不该吃就不吃,错把必然当成或然,如果我们今天都讨论或然命题,那今天的辩论还有什么意义呢?要吃和不吃对立的时候表示的就是一种人生目的和做人原则的取舍,要么就像宋江舍一世英明而晚节不保,要么就像屈原孙文忠贞不渝成一代美谈,离开了人生态度来讨论今天的辩题,只会把粉身碎骨全不怕的崇高境界淹没在无知与粗俗之中。

第二:今天对方辩友认为重复就是吃回头草,于是在对方的立论下弥补不足有“补”字就是吃回头草,于是重返职场有个“重”字就是吃回头草,殊不知重返职场“重”只是形式,有所发展才是目的,对方辩友用形式来否定目的本身就是偷换命题,殊不知神本形末,神是本形是末,所以我方只有在内容上不断向前才是真正的在吃前头草。

第三:对方同学证明一般马可以吃回头草来证明好马要吃回头草的特点,这是在偷换命题,对一般人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他们能够像屈原那样抱石沉江或像项羽这般自刎酬志,诚然放弃充满压力的前景选择舒适安逸的生活这确是人之常情,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我们也不忍苛责。但是,好马正是这样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气概和气节才可以成为好马,否则连好马都表现出这样的平庸和无原则,这个社会还有希望吗?正是好马永不妥协永不退让才能感召我们见贤思齐不断前行。有很多很多好马他们一辈子为了自己的理想勤勤恳恳不畏艰辛不断奋进,难道他们就不比那些随遇而安贪图享受小有所成就洋洋自得的人更值得我们去尊重吗?

有这么一位女性,7岁时她可以用沉默来换取平安,但她却选择捍卫祖国的语言;31岁时发现镭,她可以用专利来换取一生的衣食无忧,但她却选择镭属于全人类,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艰辛攀登;38岁时丈夫去世,她本可以远离喧嚣享受清闲,但她却拖着疲惫的身躯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从而促成了放射学的诞生,再度获得诺贝尔奖。她就是玛丽居里。居里之所以让我们感动并不仅仅在于科学上的成就,更是她一次次面临选择时表现出的崇高品格。

现在是轮到我们做出选择,是奋进还是安逸,世俗冲淡了很多东西,有人选择安逸,但真正可怕的并不是困难,而是在面对困难时失去斗志失去追求,真正令我们崇敬的正是这绝不吃回头草的执着和在人生征途中的永不言败。谢谢

(二)正方:

谢谢主席,大家好,感谢对方同学刚才慷慨激昂的陈词,不过我想在一场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最好还是让大家心平气和的回顾一下整场辩论赛出现的种种问题。

其实对方辩友的第一个问题就在逻辑上,他们上来就要我方论证“要”就是“时时刻刻见到回头草就要吃”,我想这一点我方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这个“要”就想要吃苹果一样,本就没有时时刻刻见到苹果就要吃的意思,退一步来讲,就算是你们非要我方论证“时时刻刻都要”,我方也可以论证,我方今天告诉大家的是好马要时时刻刻打开你身后的那一扇门,就要时时刻刻都有吃回头草的准备,而不是像对方辩友那样挂上一块好马高傲的牌子而就永远的和回头草说再见了。

对方辩友的第二个问题在定义上,他们告诉我们好马就是要乘风破浪不断开拓,您无非再告诉我们人生的长度有多重要,可是这一点上您错了,人生的意义很多时候并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和广度,就像我们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但是很多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这里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们选择回到熟悉的草原没有继续往前走,这难道能说他们都不是好马了吗?

而第三个问题在于价值层面上,对方辩友要推崇好马不吃回头草的价值,但却无法解释像戴高乐这样吃了回头草却依然是好马的事例,这俗语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在生活中给人们以指导,如果你推崇的价值与现实毫不相符,您是在谈好马还是心猿意马呢?更何况今天我方并不反对你方要向前的人生价值,但是您说要通过好马不吃回头草才能实现这样的价值,我方万万不能同意。

不管你要推崇什么样的精神价值,你都不能贬低其他的东西。对方辩友请不要把你的价值建立在回头草的痛苦之上。

对方辩友今天之所以犯下了种种错误,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一个错误的心态,带着好马的傲慢和对回头草的偏见,他们非要关上自己身后的那扇门,而我方今天就是要打开这扇门,我们知道每个人的身后一定有遗憾,回头草一定有能让你成长的地方,更何况好马一定要心存他人,当回头草需要好马回去,当好马回去能给整个大自然有益的时候,不管那可回头草好不好吃,好马都会毅然回头这才是我们今天真正的好马。

但我知道身后的这个世界非常精彩,你永远不要关上身后的那扇门,因为放弃了回头你就已经放弃了一半的世界,谢谢各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