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辞职,意味着如果找不到工作,就要哭着过圣诞节和跨年了。
极像上一段恋爱那样,懂得不必坚持,有勇气结束,而迟迟没勇气开始新的一段生活。
广州的冬日,只是微凉。没有工作的时候,每天都会睡到日上三竿,然后晚上总是延宕到眼皮重到睁不开,才愿意睡去,因为很害怕独处时候,必然需要直视自己的内心需求。
我似乎懂得,为什么夜晚特别容易让人想不开。白天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人人皆为利往,为基本生活奔波,看不清自己的内心。夜晚的时候,特别是睡前,潜意识和意识交织浮现,另一个自己对自己进行拷问。
2015年7月大学毕业,23岁。没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只有在试错的经历里面,说得出自己不想要什么。像电影《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里面的台词,真是羡慕那些有目标的人,早早给自己写好一个剧本,演自己的主角。
夜晚最难对抗孤独,我每次都输如果,你也跟我一样迷茫,我一定会理解你,跟你来个熊抱,说声“加油”。
昨夜失眠到2点,非常想找人倾诉。我的微信一共只有200多个联系人,可是,从字母A翻到#,深夜呼叫都会耐心听模糊的叨叨念,那挚友可能仅三两人,大家早上还要上班吧,算了。
微信加了不少联系人,不过有时候,即使好开心,或者很伤心,还是抑制住自己发表心情的冲动,每次都没勇气按下发送键。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习惯用微信朋友圈来消除自身的忧愁,从纷繁的消息里寻找存在感,像我那样,从A到#找联系人名片。
突然想起微信的登陆画面,永远是地球上站着一个人,我猜张小龙真是看透了一些东西了,人是孤独的,在微信这里寻找慰藉,分享、表达。
微信的初衷是孤独的心寻找碰撞,像刺猬寻找另一只刺猬,并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伤害吧。
当朋友圈开始喧嚣,当朋友圈里不只是朋友,那么它就已经不纯粹了。可能我的心眼比较小,容不下很多人,发表东西总是小心翼翼,顾虑比较多。
我是一个有深重黑眼圈、3道眼细纹的23岁女孩子,失眠经历几乎可以追溯到7年前。自从上了高中,课程变多,高一开始担心成绩和排名,演变到高三时候担心自己考不上心仪的大学,配不起暗恋的对象。
上了大学,一下子放松学习状态,自由地放任自己写或忧伤、或明媚的文字,熬夜煲剧和电影,适时还会在夜晚自责和反思,以致睡眠时间点往后退。
如今暗恋的对象已经有了稳定的女友,我亦毕业,刚踏入社会,为工作和未来辗转难眠。我很清楚,自己如果不想清楚一些问题,失眠的问题还会继续跟我生活下去。
我最爱的作者是萧红,最爱的诗人是海子。他们都是独具孤独气质的人,夜晚是最难对抗孤独的,而我每次都输,他们大概不愿服输,都把自己的孤独化作笔下的文字了。
可能倾诉未满,就会写字。有个据说可靠的数据表明,女人每天平均说7000-8000字,男人每天平均说5000-6000字,如果无人倾诉,总憋着,要么憋出失眠或文字,要么就憋出自杀了。
游手好闲多天,我猜自己积攒了不少话急需表达,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那些未写出来的,暂且称为意犹未尽吧。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交朋友,不能把仅存的三两挚友当作自己寂寞时候,唯一的救命稻草,让他承载你的所有敏感。
朋友多了,自然而然,至少你的故事,有人愿意用酒来换呢?感情深一口闷,这就来一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