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从一个孩子小时候就能看到一个人长大时候的样子。我却觉得,看一个大人就能知道他小时候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过去回不去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从我记事起,家里每一年要么父亲出去打工,要么母亲出去打工,基本属于放养状态。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在家,每天早上把我叫起来吃了早饭他就出去做工,而我去上学,到了中午放学从学校回到家,父亲有时候中午做工不回家就给我留了一个钥匙,提前烧一壶开水,留一块钱我回家打开门去外边小卖店买一包方便面就是我中午的午饭。有时候上学没带钥匙,下午一般五点就放学了,而父亲一般七点才收工回家,我就坐在家门对面望着家门,从五点等啊等,等到天刚刚黑的时候,父亲就到家了,久而久之竟也找到了规律,只要天变得黑一点我就知道父亲要回来了,站起来活动两分钟就会远远的看到父亲骑着自行车影子…心里就会非常的踏实。以至于现在的我非常依赖亲情
或许是因为经常一个人在家,所以小时候非常的胆小,有时候父亲夜里加班不回来的时候,我独自一个人在家,我就趁着天亮吃完饭,然后把门锁上,然后一个人待在客厅写作业,等到天变黑,家里其他地方都不敢去,就坐在客厅里的凳子上动都不动,从外婆家里带来的一本小说就成了我唯一的依靠,害怕就打开小说来看,电视在旁边的房间都不敢去打开来看。有时候会突然想着外边的门到底锁了没,才鼓足勇气飞快地跑到外边看一眼然后快速的返回客厅继续坐着。直到父亲加班回来,一直到现在长这么大有时候明明锁了门的出去走到半路又想到底门锁了没有拐回去再确认。极度的缺少安全感。
也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所以几乎从来没有零花钱的,小时候最多的是跟邻居家比我大两岁的一个小孩玩,他是经常有零花钱的,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件事。有一次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玩,他们都有钱让我去帮他们买东西,去了以后买完东西付账发现少了一毛钱,我在那路上找了好久都没找到,邻居家小孩不愿意了,给我下了限令,三天必须还给他一毛钱不然就告诉我家长,我心里害怕极了,因为我是没有钱的,那两天都提心吊胆的,根本不敢跟家里人说,到了第三天他告诉我了母亲,在我放学后,母亲拿了根棍子给了我一毛钱,从我家打到他家里让我把一毛钱还给了他,从此以后,我不到万不得已再也没借过别人一分钱,直到现在,借了钱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有了钱立马就给别人还上。因为家里穷,所以在学校生涯他们那些花钱的活动我从来都不参加,可能是从小就有了自卑的情绪,在学校是没有几个朋友的,因为没有维护朋友的东西,所以极度渴望有一个真心朋友能听自己说说心里话,能够志同道合,臭味相投。可是从小感觉都没什么朋友,感觉只是在一起玩耍的熟人而已。长大后对于值得交的朋友非常的看重,有什么忙都会尽力去帮,在跟好朋友一起的时候应该是我最快乐的时候了。
从上学开始,父母就对我非常的严厉,事事管着我,说往东就不能往西,不然就要挨揍,小时候比较调皮,所以挨的揍也就特别多,在学校就是个多动症儿童,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在班级整天说话,所以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我得了第二名的时候老师给学校上报发奖状,前三名是可以上台领奖的,班主任直接把我的名字给抹去了,领奖台上没有我的名字,这可以看出我是多么爱捣蛋以至于班主任都不待见,虽说挺调皮的但是我从来不会触犯到叫家长的底线,因为,在当时的我看来,叫家长简直比天塌就还可怕,害怕父母的巴掌,害怕再挨打。慢慢的,我开始一味的听从父母的安排,说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做。以至于到后来刚离开学校父母突然就撒手不管我的时候,我迷茫了好久,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以后该做些什么。
从小到大父母给我灌输最多的就是,你别跟人家别人比,咱家没钱,你不准瞎胡闹,你要好好学习,所以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打扑克打麻将玩的时候我永远是一个看客,让我一起玩的时候我总是不玩,说你们玩就好我不会,其实我内心是多么渴望跟他们一起玩耍,可是这对于我来说,只能是奢望,就算有钱也不敢去参与,怕输了就没钱花了,其实只是很小的一点零花钱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笔巨款,这只是一件小事的缩影,内心深处从此就灌输了一个念头,家里穷,你不能乱花钱不能折腾,什么东西都要省不要想什么就做什么,也不能想做点什么就去做什么。以至于长大以后依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怕输,感觉自己什么都输不起,小心翼翼的去做事。
后来长大以后我才知道这叫自卑,不敢去麻烦别人,甚至于帮了别人的忙,别人对我说一声谢谢我都觉得受宠若惊,觉得自己本应该做,不应该接受这一声谢。对于喜欢的东西想买的时候总是斟酌再三。想要做的事总是找不到主心骨没有主见容易被别人的话语左右,得到的怕失去,失去了又觉得本应当,自己不配得到。
如果把小时候作为一个阶段,现在作为一个阶段,我想小时候那个阶段的我已经死去,现在的我还是牙牙学语的阶段,慢慢的一点点的去学习,去适应,去努力,去让自己变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让自己勇敢一点,去给自己勇气,去给自己加油。明天阳光明媚,初生的太阳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