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轻松有效阅读百本英文原著(实操详解)

来源:二三娱乐
伍君仪老师的书

昨晚听了透析英语学习法创始人伍君仪老师(《把你的英语用起来》作者)的一堂在线微课,伍老师围绕着如何培养英文原著阅读习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相信大家都认为能够畅读英文原版书是一件很潇洒的事情,但是同时也都认为难度对自己来讲太高了,所以可望不可即。但是伍老师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打消自己的顾虑,稳步建立良好的英文原著阅读习惯。而他本人的经历就是证明,作为北大心理学硕士,他已经阅读了百本以上英文原著,不仅包括小说,还包括专业著作,现在的他在英文阅读中已经基本遇不到生词了。

闲言少叙,本文在此结合伍老师昨晚的讲授,配合我自己的理解,以重新整理的结构将伍老师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单词量之痛】

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检验自己的英语水平呢?英文单词量就是一个最明显和便捷的衡量标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词汇量六十五万,而我们的词汇量却少的可怜。

中国很多同学考完了六级,词汇也只是几千。而等到之后不接触英语了,词汇量就会大幅下降,三千都不到,都比不上美国的三岁小朋友。这种情况下,英语真就相当于白学了。

即使我们的单词量没那么糟,如果只有一万以下的话,各种考试也会磕磕碰碰。在语言使用方面,也会很勉强。而在中国单词量能过一万的人更绝对是少数。

为了解决单词量小的痛点,我们也尝试了很多背单词的方法,但大家都知道过程不仅很头疼,而且并不明显奏效,很快就会忘记。伍老师明确指出,通过死记硬背单词书的那种方式背单词,单词量基本不能突破一万,因为这种低效的方式不能打破词汇的动态平衡,很可能你记住了这三十个词,也忘记了另外三十个词。

【如何阅读原著】

首先我们要知道该读什么。伍老师认为读小说最好,因为词汇量丰富,而且比较有趣。而专业教材对于词汇增加效果略差,而且专业知识会造成学习困难。

但阅读小说也存在“初学者悖论”,即新手的词汇量太低,所以无法跨越门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从最简单的英文读物看起。而判断一本英文读物的难度,除了美国的蓝思阅读测评体系外,伍老师还建议用“首万词不重复词数”来判断。因为蓝思值无法评测词汇量低于三岁美国儿童的人适合的读物。

不知道具体的评级和单词数也没关系,伍老师推荐从最简单的读物看起,比如《神奇树屋》系列 (单词少,蓝思值低),《小熊维尼》(蓝思值高一点),再拓展到看《纳尼亚传奇》等四五十本传奇书。如果是初中生还完全可以看加州中学教材,单词的难度比维尼熊还少一个档次。

知道读什么了之后,就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首先在工具的选择上,伍老师推荐顺应时代的潮流,在移动设备上用多看阅读等软件阅读电子书,并利用有道词典来查生词。

然后老师强调的就是一定要避免的一个错误:精读强迫症。就是想搞懂每一个词、每一个语法点。伍老师认为精读本来是用来读新概念等教材的,而且他认为不以教育为目的的阅读才是真正使用英语。一本新概念中才一万五的单词量,结果花了好几年来学习。而冰与火之歌等小说,二三十万的单词量,用不了那么久,就能够在词汇、语法、语感方面收获秒杀新概念几条街的进步。这是由单词的数量决定的结果,显而易见。

精读的效果之所以不好,体现在效率低、挫败感强。伍老师拿呼啸山庄这本书举例子,这本书属于英文小说中单词量的王者,结果遇到了一个想要精读它的同学,在每个不认识的单词上面标注意思,结果看到第四页就放弃了。这让我想到了龙飞虎说的英语学习五原则中的生理心理状态。我们必须保持身心快乐的前提,才能高效学习。精读让我们感受过于痛苦,因此无法坚持,自然也无法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既然不要精读,该怎么读呢?伍老师的方法是,百分之五十自适应查词法。即遇到两个生词查一个,这样查词的频率就会随着自己水平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直到自己不再有生词。

自适应查词法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查到什么程度?要保证能够解释懂原文就可以,不需要再抄写背这个单词,其他的意思也不要管。举个例子,仅仅set”一个词在牛津大字典中就有430个意思,如果想一次查全就不要学英语了。所以思维不要停留在学英语上,要学会用。

然后,不查的单词怎么对待?我们要根据上下文去猜那个单词。首先判断词性,然后脑补句子意思。即使可能猜错,也一定要用猜测补上情节,虽然可能理解歪曲,但不要紧,因为长篇小说有足够篇幅帮你改变理解。千万不要去查字典验证自己对不对,否则又会陷入精读的陷阱。猜单词能让我们印象深刻,而且很重要的作用在于,在考试的时候能够猜对,而且心态很好。猜词有利于我们整体把握句子和文章意思,所以很有意义。所以即使词汇提升是长期过程,考试成绩提升还是迅速的。

更关键的在于复习查过的单词。具体做法是,把当时查的单词记录到有道词典生词本,然后每天过一遍自己的词汇,不一定要背下来,保持对单词的熟悉度即可,即保证看到词能够联想起来自己读的内容。比如伍老师看到Transaxle这个词,就会直接想到他读的杂志。 而对比之下,孤立背单词效率是很低的,像transaxle这种词很容易就忘记什么意思了。复习的时候要针对前七天的单词,太久的单词如果忘记了就随它去吧,以后还可以遇到。

有的同学疑惑为什么全部单词都理解,但是仍然看不懂句子的意思。伍老师说这种问题往往基于以下两种简单情况。第一种是单词多义,文中表达的恰好是你不知道的冷僻含义。第二种是句子中简单的词组具有你不理解的意思, 比如 at any rate 是无论如何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句子没懂,肯定是因为句中某个部分没懂。所以这两种原因就基本能够排除句子不懂的情况了。老师不建议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研究语法,因为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语法都学得不是很好,自学的话就更会打击自己了。

光知道如何应对单词还不够,因为很多人还是无法坚持。想要真正建立原著阅读习惯者需要突破一个门槛,那就是头七挑战。即连续七天坚持阅读,一旦断续就重新开始。伍老师推荐每天读一万词的量,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词汇量就差不多。如果是本土人,一个小时就能读完了,大家可能需要两到三小时,基础弱者可能更长,但不必担心,在前期读得慢都是正常现象。随着单词量的增长和理解力的增强,自然就可以阅读更快。这样坚持七天之后,大家不仅可以夯实基础,而且会培养出阅读的成就感和快感,就会很自然地坚持下去了。

在时间安排上,老师推荐拿出一整块时间,否则难以集中注意力,效果就得不到保障。如果没有时间的话,老师的建议是用晚上的时间看,并拿出了一个美国中学生十一天二十四分钟没睡觉的例子告诉我们晚睡一会儿没有什么大碍。我当然理解老师让我们在年轻时勤奋一点的建议,但是我主张因人而异,从大家健康角度考虑,我认为保证作息的情况下抽时间阅读也肯定是可以做到的。

以上各个要点的综合,就是伍老师提出的透析阅读法,就是把英语当成溶解了六十五万词汇的海洋,在使用中处理生词。而做法就是用电子词典析出,让我们注重理解,不影响阅读体验。这种方法让我们对语言产生情绪反应,记忆效果更深刻,而且过程非常轻松。不仅如此,阅读的过程,就是在无意识中自动化复习,不间断地灌输英语,所以能够最有力提升词汇量。比如 Whisper 这个词在全套哈利波特中出现了五百七十七次,想忘记都不可能。即使是初学者,只要读完五到十本,都可以去挑战高难度的呼啸山庄了。

以上,就是老师讲座的主体内容,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了为什么要读原著,该读什么,该怎么读,怎么坚持,该避免哪些问题。在我看来,伍老师的分享非常细致宝贵,很值得借鉴和应用。所以大家看完这篇之后,也赶快结合自身经验去实践吧。再好的方法得不到实践都没有意义。最后,在文末附上这次讲座的问答,相信对大家也有帮助。伍老师的公众号是透析英语,ID:dialysis5,大家的相关问题都可以在公号文章中得到解答。

【Q&A整理】

1、是否对于理工科出身的人来说,过了头七再狂刨专业书更好?伍老师:可以的,但专业书比较枯燥,建议先小说。

2、现在做法律,公务员曾经特爱英语,但现在没有动力学习?怎么办?伍老师:学英语,我也没动力,一定要上升到“用英语”,动力澎湃,好玩得很。

3、手上一堆书虫,小小说,要读吗?伍老师:不建议书虫,那是简写版,“假英语”。

4、曾经特爱英语,但现在没有动力学习怎么办?伍老师:学英语,我也没动力,一定要上升到“用英语”,动力澎湃,好玩得很。

6、小学五年级小朋友读什么原版书?伍老师:先测词汇量。基础好的可以读神奇树屋,不行就牛津阅读树,或者美国小学语文教材treasures或者wonders。

7、请老师推荐几部初中生适合阅读的书?伍老师:初中生可看壁花少年,初学者看最简单的神奇树屋,最好直接看美国加州数理化教材,具体可以参照我的新浪博客。

8、我测试的词汇量大概在3500,您可以推荐一下书目吗?伍老师:任何人初学者都先读神奇树屋。

9、我习惯没事时浏览Chinadaily,这样好吗,上面的英语正宗吗?伍老师:Chinadaily是很正宗的英语,但我建议不要看,看Yahoo。

10、读电影台词本有用吗?伍老师:没啥意思。(应该是没什么新词,作用较小)

11、有没有适合大学生阅读的英文杂志呢?伍老师:英语杂志难度高,不适合菜鸟。读杂志不如读Yahoo,还有News360内容聚合应用。

12、读新闻有用吗?伍老师:超级有用,具体可以参见我新浪博客的文章。

13、老师,我英语八级,但是读莎士比亚觉得好难,看不下去,应该如何阅读呢?伍老师:莎士比亚太难了,读50本其他再说。

14、读的时候要特别在意词汇用法吗?还是就梳理情节就好?伍老师:对于初学者,理解万岁!读懂原著比什么都重要,读下去,词汇语法语感什么都会有的!

15、请问6岁的孩子想要学英语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伍老师:6岁孩子还有1年就过关键期了,赶紧打造第二母语。

16、已经有阅读习惯的每天读多少原著合适呢?伍老师:书非英语不读便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