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是你笨,是你不懂学习的方法

来源:二三娱乐

最近重读《学习之道》,比第一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仿佛是在看国际象棋大师是如何在象棋和太极这两个领域到达顶级水平,看别人的故事,没有太多自己的感悟和转变,这次阅读却让我茅塞顿开。


首先来介绍一下《学习之道》,它是美国公认的学习第一书,世界冠军现身说法,介绍在象棋和太极两个领域如何学习达到巅峰水平,揭秘了从平凡到天才的成功之道。作者在本书中说自己最擅长的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而是如何学习的“学习之道”,他将教你如何用最小的努力赢得最大的成就,让你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都能成功的终极学习方法。


从前,你可能会觉得学习不好是智力的原因,可能感叹“我天生就不是做这个的料”,你也许会因为环境吵、没时间而放弃学习。


如果你有以上的心态和想法,请打开《学习之道》开启阅读之旅吧。一定会颠覆你的认知。
以下我来总结一下我在书中学习到的学习方法。


首先,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要有正确的学习理念
学习和智力高低关系不是特别大,和理念关系大。正确的学习理论: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以“渐进理论”为核心,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可以不断改变的过程。建议我们摒弃“整体理论”。


1、 整体理论:把学习的能力看成是一个固定的不能再进步的状态,把成败归结于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也可以理解为“天赋论”。学习理论是“整体理论”的更容易急躁不安甚至放弃学习。
例如:一位妈妈对孩子的说辞,当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时,她夸奖孩子说:“孩子,你真是太聪明了。”当她学自行车时摔一跤,她就说:“孩子,你太笨了,你是学不会的了”。这些说辞就是基于“天赋论”的。
2、 渐进理论:事情都是可以改善的,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就能获得成功。


例如:同样是上面的例子,妈妈的对话改变了,当孩子第一名时她说“孩子,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继续努力”,当孩子学自行车摔跤时她说“孩子,没关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多点练习,很快就学会骑自行车的”


这让我想到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倾向于用“整体理论”这样的语言:我在这方面很聪明,并将成败归结于一种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把自己的综合智能和技能水平看成一个固定的、无法继续演变的整体。


而渐进理论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学习模式,该理论更倾向于用这样的句子描述结果:“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我非常刻苦”,或者“我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采取这种理论的孩子倾向于这种想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我非常提倡这个理论,在平时,我们要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夸奖孩子有多聪明。

第二步、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划小圈”
“划小圈”理论:把大的东西分解成各个细节的东西,挖掘基础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深度则会逐渐增加。
我的理解是,在学习技能时,建议大家从基础、基本、底层学起,把理论、基础吃透。讲究深度,不要太过于追求广度。掌握“划小圈”理论,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技能的核心。当学习某项知识技能时,觉得它大而无当,过于复杂,用“划小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作者建议我们不要过于追求套路,别整天说搜索什么“口才速成学习法”,“10天教会你软件编程”等。成为顶尖高手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基本技能有更深的理解。
书中举例:作者用划小圈的方式学习太极。
每一个太极动作,依据“划小圈”理论会拆分压缩成若干动作,没有经过训练的选手根本无法看清其拳路。


举例: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想要孩子提高技能,但是他们却忘掉人的根基,德行。我挺支持,教育孩子时,多让她学习国学,学习经典。把根基打好。


第三步、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将基本原理打包、创建组块。
组块是思维的一种能力。作者基于“划小圈”的学习之后,将象棋路数组块,并嵌入神经中枢,实现了内化。当遇到复杂的棋局,依赖于直觉,不再需要繁复计算,形成了如同肌肉记忆般的脑力记忆。


1、脑科学告诉指出:“大脑同时处理的信息只是5+个组块”,事实上,最近脑科学专家提出:“压力下大脑最多只能同时处理4个组块。”好好利用大脑处理信息帮助大脑更轻松、更深入的理解和解决问题。


2“划小圈”是将外在技能细微分化并走向内在培养。“组块”是建立在科学训练上的直觉,能将相关信息条理化。


例如:开车一心多用
从新手到老司机的过程,就是把方向盘、刹车,离合、油门、档位等多种单独技能进行打包,建立一个完整的组块,因此大脑就有3个空挡的余力来处理其他事情,所以,老司机能够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以及跟人聊天等多种行为技能同时展开。

其次,遇到困境该如何高效学习?


第一步、“接纳”。心平气和对待不完美
书中提到硬区域和软区域两个词。
硬区域:要求外界环境适应自己,提供一个满足自己要求的舒适空间
软区域:接受任何外界环境和条件,主动适应环境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是可以适应环境又能创造环境的。像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能在吵杂环境学习的人。
2.接纳不完美,创造“软区域”
面对不完美的外部条件,以接纳的心态去面对,主动去适应。

第二步、“利用”。把困难变成优势
NLP提到:“凡事都有它的正面意义。”把困境当做困境,会让人不前进,甚至是放弃。如果把困境当做督促我们进步的优势,则会想办法解决困难,突破自己。
比如:家里有个两三岁的孩子,我们知道她一般都会很粘人,很闹腾,让你觉得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假如你把这个当做是烦人的事,那么你也许会放弃自我提高。如果你把她当成训练你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学习的能力,那它就是一件好事。


第三步.“创造”。主动创造困难以激励自我
为了更快地提升胜任力,有时候还要主动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创造困难”。越是困难时期,越是个人进步或企业成长最快的时期。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学习,今后更多的运用“渐进理论”,学习更加注重从基础、本质、理论深挖,不要再把孩子当做是我学习进步的绊脚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