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回娘家扫墓,扫完墓后看看天色尚早我和堂妹说想去爬山。一时兴起一众人住后山进发。
周家山在我们村后,那里风景独好,有清溪长流。且道路平缓。去时经过的路旁有一座显眼的坟墓,占地不小,近乎夸张。依稀有人祭祀的痕迹。抬眼瞟了瞟发现有小康字样,心中存疑,随口问了一下堂弟。堂弟说是小康的外甥给他立的,有好多年了,我们都很诧异。
小康,是我们村的,按辈分我们应该叫哥。属鸡。若在世六十一岁。他们家三房只有他一个男丁。人长得高大英俊,风流倜傥。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但他们家都是做篾匠的。没让他承祖业,也很少让他做事,他在同龄人中算是个快活的闲人。
周家山当时是区属林场,离我们村很近。不过两三里地。有一家袁姓知青下放到周家山林场,他家有三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叫绿柳,长得很漂亮。自古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说。君子不就是泛指男人吗?
小康君子自从第一次看见袁绿柳就迷上了她。有事没事就往周家山跑,为的是看一眼她。久而久之偶尔也能听见她说一两句话。就是这一两句话会让小康精神振奋很久。其实那时知青也开始陆续返城,大家知道小康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仙女下凡终是要返回天庭的,只是时间问题。
那个时候的人很无聊,不像现在消遣的方式多。好像什么都是透明的,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隐私可言。小康这点心思就成了我们村茶余饭后的笑柄。特别是他的同伴们有事没事就哄小康:小康,今天绿柳带信叫你去,她在水库坝埂上等你。小康会说真的假的?同伴总是说是真的,然后其他同伴就附和。小康总是信以为真,欣喜若狂。兴冲冲地一次次无功而返。
小康的父亲总是骂他,不许他出去,他就说和同伴一起去砍柴,绕道几里也要去周家山附近砍。为的是能有机会看一眼袁姑娘。
其实我猜想那个时候很多适婚男子是钟情袁姑娘的,只是都有自知之明,也乐意看一下小康能否成功(其实多是没盼他好的)。
就这样日复一日,小康犯着花痴。他家张罗着给他说媒。以他当时的条件,很多不错的姑娘还是愿意嫁给他的,可小康谁也不愿见。
终于还是出事了。村里的冬青在一天傍晚来告诉小康说袁姑娘替小康纳了一双鞋垫叫小康晚上去拿。因为冬青家有一块自留地在周家山的坡上,刚好对着袁绿柳家住的房子,小康又信以为真,他父亲不让他去还要打他。他趁他家人睡了就偷偷地跑去了。
不知道小康终历了什么,第二天回来的小康精神就失常了。值得一提的是小康从小到大不呆不傻,智力没有任何问题。
我个人猜想:小康定是既没勇气和胆量,又觉得平时屡屡被嘲弄,心理方面钻进了死胡同,郁郁而不得解。
小康精神失常可不是件小事,他家请了驱邪的在家做了三天法事,又把他送到医院去诊治,都未见好转,他一天到晚傻笑,乱跑,嘴里还老念着袁姑娘的名字。他家里的叔伯姑婶都急死了,就去质问袁家姑娘,袁姑娘说她从来就没搭理过小康,更不要说约他见面。后来找冬青,冬青也承认自己撒了谎,他怎么也想不到是这种后果。冬青后悔得死的心都有。
那时候没有精神病医院,也没有心理疏导。小康的病也是好一天歹一天,有时候还跑去周家山的水库坝埂上唱歌。
小康病后的第二年袁姑娘进了城工作。小康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了,他们家用尽了办法还曾经尝试去帮他找个傻媳妇看结了婚好不好点。虽有傻姑娘可也没有人家愿意嫁给他了。他们家只好到哪里去做活就把他带到哪里去。
有一次在家他好像突然清醒了似的,自言自语地说:"她走了,她还是走了"。第二天清晨小康就不见了。他家人和亲戚都来帮忙找,有人说在镇上看见了他。他家人就把镇上的角落和周边村落寻了个遍都没找着。他父亲就是这样一病不起。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我们村支书去城里开三级干部会,从礼堂出来看见墙边一个叫花子,支书总觉得有些面熟,走近看见果然是小康就把他带了回来。
现在回想起来,倘若是这个年代他的突然有记忆肯定是个最佳治疗时期。我们不得而知。
回来后小康再也没有记忆了,人们问他袁姑娘他无动于衷。他也没有先前那么狂躁了。
就这样反复了两年,后来白果有一个唱戏的班子来了,其中一个演小苍娃的女孩长得神似袁姑娘,小康也天天去看戏,戏班走了,小康就彻底失踪了。他家陆续找了一段时间,无果,最终也放弃了。就这样小康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小康有个妹妹嫁到了邻村。她孩子长大后把周家山这一带都承包下来了。养了许多黑山羊,在水库附近建了个生态农庄。还在坝埂下替小康搞了个衣冠冢。
山泉水长流不息,日夜呜咽。坝埂上绿草青青,野花烂漫。小康好象从未来过。一点痕迹也没有。
小康只是我们那一代人痴情的记忆。
(大漠孤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