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是可以去济南上学的,但因为心底一番对大海的向往,我选择了一个叫日照的海边小城,从此,我生命里落下了一节大城市长期生活的人生课,类似于现如今我工作中缺少了一块基层工作履历。
再一次北上济南2018年12月18日,改革开放整整40周年,我依然带着乡野情怀北上济南。
不知是不是巧合,T180次列车,从广州始发终到济南,仿佛有意把改革开放前沿的一缕清风带给济南乃至整个山东,我有幸坐上了这次列车。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谈不上旅途的劳累。况且,列车上还跟一位职业书法工作者交流甚好。他给我讲述了他所经历的国企改革——被迫下岗——南下打工——自主创业,直到如今潜修书法,正好契合今天的主题。
两年之前的我,到济南的时候,无论公干还是私事,出了车站直接打的。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凡事求个短平快,所以不太计较一时的花销。这两年,到济南稍加频繁了一些,去的地方也相对固定,渐渐学会并习惯了在大城市挤公交车。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化,常言“熟人见面,能简就简”,就是这么一种状态。我开始和济南慢慢混熟了!
既然混熟了,就不存在所谓的“一见钟情”或“初逢生厌”的说法了,可以埋怨其颜值的一般,更要认可她底蕴的温婉。
不当真不当假的这么一说:北上广,那是皇家的公主、宰相的千金,打扮不打扮,都有天生的气质非凡。至于其他的大家闺秀,说实话,自从在G20上的一曲霓裳,杭州无疑是当下最惊艳世人的一个。济南,嘿嘿,还是那个大大咧咧的大姑娘。
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仅剩下一撇影子,那种散文情怀般得宁静似乎只能在黎明之前尚可感受一二,其他的所有时刻都躲避不了现代的喧嚣。看得出,济南不甘心,很不甘心。她想让久居其中的人们心生自豪,亦想让离家寄寓的人们心生向往。蝶变也好,蜕变也罢,这条路走了如此多年,从未停歇,更不敢停歇。
在济南工作的故友不少,近几次前来,未曾搅扰任何一位。本次相对轻松,特意联系了其中一位。他在中国银行就职,没有见面,只是电话里交谈了两句,才得知,中国银行山东分行的总部由青岛移至济南。微微感受到,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济南已然攒足了力量蓄势待发。
再一次北上济南咋说呢!就算长得不是最俏丽,过得不是最富裕,毕竟,作为齐鲁之家的大姐,肩上必要的担当,关键时刻的挺身,济南是推不开、卸不掉的。因为济南不只是叫济南,在山东人民的口中,她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省城!